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诏大理历史是云南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理文化的发端。本文首次阐发了建设南诏博物馆的构想,对南诏博物馆建设的可行性作了充分论证。在研究探讨南诏历史文化、彝族历史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的前提下,阐述了建立南诏博物馆的历史必然性、博物馆的特色、具体措施及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冀宝斋博物馆事件导致社会大众对博物馆空前关注,我们博物馆人应该将冀宝斋博物馆事件引以为鉴!在蓬勃发展的县级博物馆中,由于藏品种类、管理水平,馆舍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导致许多县级博物馆处于“半闲置状态”。该文从转变征集思路、重视藏品管理,推出特色展览、拓宽资金渠道、加强人力资源建设五个方面完善县级博物馆建设,加快县级博物馆的发展进程,为中国文化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厉玲玲 《科技信息》2012,(31):354-355
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博物馆作为国际文化旅游资源进行阐述,研究对象主要为杭州政府对博物馆国际交流相关政策、博物馆外文介绍文本标牌、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国际游客访谈等。文中阐述了目前杭州的博物馆对外交流现状、背景及探讨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使博物馆的职能与经营理念正在发生转变,由传统的展示讲座场所慢慢地转变为自由开放的休闲文化场所。观众对博物馆功能的需求已经发生转变,合理规划博物馆的公共空间功能,使其功能完善并保持配套健全,通过对现代化科技的应用,使博物馆更具有特色,这样不但提升了博物馆的吸引力,同时也使观众的体验感得到了提升。该文将数字化平台作为博物馆设计规划的研究背景,并重点归纳、分析了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功能与类型,总结并提出在对博物馆空间功能的设计中,凸显智能化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是首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文化博物馆文本资料的翻译对船政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对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中文字描述和实物展示的译文进行探究,认为要尊重跨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遵循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通过有效的翻译方法,突破文化障碍,达到最大的语境效果,以产生较高品质的译本来传播船政文化。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有本土特色的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是将文化遗产原状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社区及环境中,它包括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建筑、可移动实物、传统风俗等具有特定价值和意义的文化内涵。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二作模式,使某些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得以保存。  相似文献   

7.
博物馆建筑作品,往往是当地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一个缩影。当代博物馆建筑,不仅是人们学习、参观的重要场所,也是公共休闲的重要城市空间。博物馆的建筑造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丰富的主题内涵。本文以地域历史文脉为视角,选取我国近年新建的有代表性的博物馆建筑为案例,从民居特色、历史脉络、文脉特征等方面,进行博物馆建筑造型的细节元素解读。从而提出对博物馆建筑的地域历史文脉解读,有助于对其馆藏内涵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有效地整合和共享大量不同用户的资源,利用语义Web技术和Web2.0技术为用户发布和展示数字标本资源提供共享和交流的平台,构建了个性化数字博物馆(MyMuseum).用户可以在MyMuseum中自建博物馆,为博物馆设定展厅结构,并向展厅中添加包括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文件,作为展品在博物馆中展示.提出了网格环境下个性化数字博物馆的构建方法,包括个性化数字博物馆的系统结构框架、门户、数字博物馆管理、用户管理、文件管理和日志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的发展对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自然博物馆以其自然科学的学科优势、丰富的自然标本收藏和较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队伍成为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生力军。为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自然博物馆应在教育理念、工作内容和方法上深挖自身优势,探索出具有学科特色、富有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内涵的博物馆教育之路,为我国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1995年国家关于加强科普工作的会议召开之后,各级政府加大了科普设施场馆建设的资金投入,并把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博物馆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这几年我国先后重建了浙江自然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和天津自然博物馆。上海、重庆的自然博物馆改建工作也已提上日程。几天前,我专程去天津自然博物馆参观访问,看后感想很多,我觉得天津自然博物馆在内容、陈列形式以及展示手段上都充满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堪称是目前我国一流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它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博物馆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博物馆工作之一的讲解工作也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也要在展示方式、讲解语言和讲解模式上大胆创新,努力开创讲解工作的新局面,以适应新时期博物馆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是为大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机会的场所,陈列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儿童陈列展区是博物馆陈列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儿童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文化的培养,是博物馆的首要社会教育职能。本文主要阐述的,就是要将陈列展示与博物馆的教育性相结合,达到陈列与文化内涵相统一,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对儿童的教育作用。并针对我国博物馆陈列展示设计中存在的忽视儿童的心理因素的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提高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每一个参观的儿童都能爱上博物馆的文化,主动地从中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1999,(5)
天津民俗博物馆建立于1985年,1986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是全国率先建立的、以研究和展示天津地域民俗文化、收藏,及保护兵有天津地方特色的民俗文物为宗旨的专业民俗博物馆。天津民俗博物馆坐落在元代建造的、位居世界三大天后宫(妈祖庙)之一的天津天后宫旧址上,因而成为倍受海内外瞩目的中国北方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天津民俗博物馆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探讨和研究中国漕运文化、航海文化、商业文化、民间宗教信仰以及城市发晨历史的重要基地,并且是国内外各界人士来津旅游观光的游览胜地。天津民俗博物馆固定的陈列展览有《天后宫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首都博物馆为研究载体,以大众点评网站2006—2020年的用户点评数据为分析文本,运用统计分析和网络文本分析中的高频特征词、长尾曲线、主题类目与情感分析的方法,对游客游览首都博物馆时的旅游体验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首都博物馆参观人数和评论数量在年际变化上的峰值分别为2016和2019年;高频词体现了博物馆形象属性特点和游客的行为活动特征;旅游体验的核心主题是博物馆与游客,游客对首都博物馆的感知体验以积极情绪为主,占80.78%,消极情绪占9.51%,主要体现在服务态度、服务设施、展览内容、参观秩序和参观预约等方面.根据分析结果,主要从博物馆宣传与品牌提升、博物馆间的联系互动、博物馆软硬件设施的优化和加强服务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甘肃博物馆的性质和现状出发,结合21世纪博物馆环境设计理念转变,就如何在新环境和"旧文物"之间获得最有效的结合,突出历史特色、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期在新条件下实现陈列资源的有效展示。  相似文献   

16.
讲解员处于陈列展览与观众之间,是与观众沟通的桥梁,通过科学的引导,她会使观众跨越时间的河流,领会展览思想的内涵.吉林市文庙博物馆是遗址性博物馆,因此在接待讲解工作中和综合性博物馆有许多不同,遗址性博物馆受到更多条件和外来因素的制约.要做一个合格的、受欢迎的讲解员,不仅要热爱此项工作,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交际能力、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要掌握观众的心理,本文阐述在遗址性博物馆讲解工作中要如何更好地开展特色讲解工作.  相似文献   

17.
元数据是数据的数据,可为各种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单元和资源集合提供规范、普遍的描述方法和检索工具。数字博物馆的元数据对于数字博物馆实体性藏品及其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生成、描述、标引、检索、管理、利用、复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国内外,尚未形成相对统一的博物馆元数据标准规范。采用文献调查法,探讨元数据对于数字博物馆的意义,考察国际上较为成熟的数字博物馆元数据标准,包括都柏林核心,CDWA,VRA Core等元数据,介绍了元数据与XML语言之间的转换机制,并提出我国数字博物馆建设中发展元数据标准的几点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位于大兴区东北角,旧宫镇以南,瀛海镇以北,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西的三海子,占地近千亩。这里,既是北京市科委系统的一个保护麋鹿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场所,更是一个以开展自然、历史、文化生态探游及环境教育活动为特色的户外生态博物馆、国家级科普教育基  相似文献   

19.
谭羡 《科技信息》2008,(2):21-21
数字博物馆既是建立在网络上的虚拟博物馆,是传统博物馆面向新世纪,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产物;又是现代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利用信息时代的诸多先进科学技术作为对博物馆业务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本文概述了建设数字化博物馆的基本条件,分析了数字化博物馆应用信息系统,论述了数字博物馆与实体博物馆的关系,并对建设数字博物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依据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建造的北京大观园,1996年正式成立"北京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现已成为具有古典园林外观、红楼文化内涵、博物馆功能齐全的旅游场所,是京城一处极富特色的古典园林。在占地13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