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日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通知,从2015年起,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试点政策推广到包括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在内的所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试验区迎来重大税收政策利好,将进一步推动试验区创新发展、促进企业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中关村推广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4项税收试点政策分别是:一是给予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股权奖励,可  相似文献   

2.
《安徽科技》2012,(4):26-26
正本刊讯近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正式公布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入选首批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合芜蚌试验区自设立以来,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  相似文献   

3.
《安徽科技》2010,(3):F0002-F0002
2009年,合肥市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新型工业化,保增长、促发展,积极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  相似文献   

4.
总结合肥创新型试点市的建设经验,为合芜蚌试验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自主创新,提供各具特色模式的理论选择依据和实践操作手段。本文从培育创新型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服务平台、集聚和造就创新人才、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等5个层面阐述了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发展模式;研究归纳了推进"试点"建设,必须注重整体联动、综合配套改革、政策落实、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狠抓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设经验;提出进一步深化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自主创新支撑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转型升级、集聚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本、扎实推进企业股权政策试点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安徽省人民政府《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出台和省委省政府“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暨重大政策试点启动大会”的召开。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已正式加入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3+1”试验示范区序列。获批开展并启动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政策,是试验区建设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必将为试验区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6.
《安徽科技》2010,(1):32-32
本刊讯2009年12月28日,科技部在征求国家有关部门意见并报国务院同意后,正式批复同意在继续推进合肥科技创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试点工作拓展到芜湖、蚌埠区域,同时把合肥科技创新试点工作部际协调小组转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工作部际协调小组,推进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  相似文献   

7.
《太原科技》2010,(7):108-108
近日。安徽省下达2010年自主创新资金4亿元,专项用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合芜蚌试验区”)创新体系建设。安徽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至2009年合芜蚌试验区跻身自主创新“国家队”以后,安徽省自主创新资金已增至7亿元,其中4亿元用于合芜蚌试验区专项建设,2亿元用于全省技术创新工程试点,1亿元仍固定投人到政府创新投资引导基金中。  相似文献   

8.
《安徽科技》2009,(12):26-26
本刊讯 合芜蚌试验区建设以来,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涌现出一大批国家以及省级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试点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合芜蚌试验区乃至安徽省自主创新的精锐部队。  相似文献   

9.
建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培育安徽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但是,合芜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决不能局限于合肥、芜湖和蚌埠,结合安徽区域特点和战略布局,将合芜蚌自主创新体系拓展到江淮地区,  相似文献   

10.
肥西县科技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支持下,认真落实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争先进位、加快发展的大局,坚持科学发展观.抢抓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等一系列政策叠加机遇.扎实推进“科技支撑、创新推动”战略,创造性地开展科技工作,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2009年北京两会期间,作为全国第一家设立自主创新试验区的省份,安徽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将安徽省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升格为国家级自主创新试验区的议案。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同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参照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并适用与之相关的政策。由来2008年10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召开全省推进自主创新暨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动员大会"。此举标志着安徽省力  相似文献   

12.
3月24日,芜湖市委、市政府召开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推进工作暨科技奖励大会,全面启动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会议提出,要紧抓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力争实现"六大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肥西县抢抓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市、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一系列政策机遇,大力实施"科技支撑、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14年,肥西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65家,创新型企业达46家,各级研发中心47家,专利及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全省前列,实现高新技  相似文献   

14.
《安徽科技》2012,(2):4-7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省自主创新工作以强化支撑发展为中心环节,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为主抓手,紧扣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这一核心,着力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型园区创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公共创新平台搭建、体制机制创新、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完善等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正9月25日,在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我省隆重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省委书记张宝顺和省长李斌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全面部署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安徽的亮号角。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全省主要创新指标跃居中部前列,科技创新已成为支撑引领安徽发展  相似文献   

16.
芜湖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目标要求,以强化自主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主线,继续围绕产业、科技、人才和改革四个方面,不断深化突出"为‘445’产业和首位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这一中心,牢牢抓住"创新主体培育、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11,(12):13-18
11月26日,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了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推进暨重大政策试点启动大会,并下发《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皖政[2011]100号)等一系列文件,全面启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省财政厅、科技厅、地税局、国资委、工商局等部门相继或联合出台了7个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形成了“1+7”政策体系框架,为合芜蚌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本刊现对该政策体系主要内容要点进行解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秦柳 《安徽科技》2009,(10):8-10
一、作用 1.有利于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科教资源丰富。合肥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实施创新产业升级等六大创新工程和深化科技管理体制等六项体制改革,重点推进科技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金融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的体制改革,力求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为学习外地经验,加快推进安徽省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安徽省创新办)组成4个调研组,分赴广东省,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调研自主创新情况。  相似文献   

20.
从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再到国家首批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经过多年拼搏,自主创新已成为安徽发展的一大特色、一面旗帜和一个品牌,创新主体迅速增加,创新产业不断壮大,创新环境日益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涌现出奇瑞汽车等一大批自主创新典型。2009年,安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9位,被《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誉为自主创新“安徽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