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侵染源晚疫病是由真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引起的,属于Phycomycetes纲,Peronosporales目,Phytophthoraceae科。1861年de Bary发现并首次描述了它。  相似文献   

2.
辐球藻是一种罕见的绿藻,它属于绿藻纲、绿球藻目、卵囊藻科、辐球藻属的植物。目前已知辐球藻属有三种植物,即辐球藻、魏特曼辐球藻(R.wildemannii Schmidle)及近柱胞辐球藻(R.subcylindricus Korschi)。辐球藻的细胞直径为8至15微米,色素体较薄。魏特曼辐球藻的细胞直径为3—5微米,色素体较厚。近柱胞辐球藻的细胞为近园柱形,细胞直径约10微米;放射纤维状胶质结构分布在群体外部的较稀疏,分布在群体内部的较稠密。  相似文献   

3.
柄球藻属(Stilocapsa)是黎尚豪先生于1947年根据在广东北部(坪石)所发现的中国柄球藻(Stilocapsa sinica Ley)而定立的属于蓝藻门的一个新属。迄今三十多年来尚未见有报道这个属中的其他种的发现。1980年7-9月间,我们在闽北山区采集的蓝藻标本中,发现了一种柄球藻属植物,在形态特征上和黎尚豪先生所定的中国柄球藻(Stilocapsa sinica)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现作为一个新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聚球藻(Synechococcus)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蓝细菌聚球藻(Synechococcus)是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的优势组分,是全球碳循环的主要参与者和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在海洋生态系统的光合作用、碳循环及食物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由于聚球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是少数几个可培养代表性海洋微型生物之一,自从它被发现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目前,在聚球藻的生理、生化及系统发育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在综述聚球藻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并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多元De Bruijn图UB(d, n)是De Bruijn网络的拓扑结构, 它具有高效网络应该具备的许多特性, 如短直径、小最大度和多节点. 本文研究无向多元De Bruijn图的的限制边连通性, 证明当n≥4时UB(d, n)是超级限制边连通的, 回答了张克民等人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采用经典分类学方法,对2017年8月采自新疆阿勒泰地区沼泽湿地的160份藻类标本进行分类学鉴定.结果显示有7个鼓藻科植物为新疆首次记录,隶属于5属,包括棒形鼓藻属(Gonatozygon)的棒形鼓藻G.monotaenium De Bary,新月藻属(Closterium)的针状新月藻C. aciculare T.West和瘦新月藻C. macilentum Brébisson,凹顶鼓藻属(Euastrum)的海岛凹顶鼓藻E.insulare (Wittrock) Roy,鼓藻属(Cosmarium)的华美鼓藻C.speciosum Lundell和波缘鼓藻圆齿变种C.undulatum var. crenulatum (Ngeli) Wittrock,角丝鼓藻属(Desmidium)的扭联角丝鼓藻锐角变种D.aptogonum var. acutius Nordstedt.这些新记录丰富了新疆湿地的藻类物种多样性及鼓藻类植物资源,为新疆鼓藻科植物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性关节炎(RA)致病原因,自1858年英国医生加罗德首先使用RA这一名称后,100多年来,世界各国医学家都在积极地寻找答案。一旦找到原因就意味着有可能治疗。人们几乎分析了每一种可能,但遗憾的是,它的真正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质对紫球藻生长及藻胆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绿光、蓝光、红光、白光(对照)4种光质培养紫球藻,通过测定藻密度和藻液的光吸收以比较不同光质对紫球藻生长的影响,同时测定藻胆素含量,可溶性总蛋白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绿光培养条件下紫球藻的生物产量、藻胆素、可溶性总蛋白的含量最高,蓝光次之,而在红光培养条件的紫球藻生长最缓慢.实验数据为紫球藻的高密度放大培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湖北溪菜(P.hubeica Bi)上的附生藻类有蓝藻3属(种),即河生隐球藻(Aphanocapsa rivularis),河生瘤皮藻(Oncobyrsa rivularis)和胶壁异球藻(Xenococcus kerneri);硅藻5属(种),即曲壳藻属(Achmanthes),扁圆卵形藻多孔变种(cocconeis placentula var. euglypta),桥弯藻屑(Cymbella),异极藻属(Comphonema)和针杆藻属(Synedra)。其中河生隐球藻和扁圆卵形藻多孔变种作为溪菜的附生藻类在我国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海洋超微型蓝细菌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自养原核类群,主要由聚球藻(Synechococcus)和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两个属组成,贡献了约25%的海洋净初级生产力.聚球藻是一个古老且多样性非常高的类群,从赤道到极地都有分布.聚球藻与异养细菌及蓝细菌病毒的相互作用维系了微食物环的结构和复杂性,对于海洋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至关重要.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基于模式预测,聚球藻将会在生态系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海洋聚球藻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遗传多样性,及其与异养细菌、蓝细菌病毒的互作机制4个方面综述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马尔比基(Malpighi,M 1628—1694)是十七世纪意大利解剖学家。他在组织学、胚胎学、动物学、植物学等领域均有建树。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贡献尤为卓著,被认为是近代组织学的奠基人。马示比基的名著《关于肺的解剖观察》(De Dulmonibus,Observationes anatomicae)和《论内脏结构》(De Viscerum Structura Exercitatio Anatomica)分别发表于1661年和1666年。前者详细论  相似文献   

12.
刘晓灿 《广西科学》2004,11(4):360-362
就近年来紫球藻生理活性物质中的硫酸酯多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紫球藻多糖具有抗病毒、抑制病毒复制,对单疱疹病毒1型和2型(HSV1,2)及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明显的抗性,并可抑制小鼠癌细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用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铁(n Fe2O3)作用于聚球藻,并通过对聚球藻对数期的细胞数、叶绿素、总蛋白、总糖和中性脂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了n Fe2O3对聚球藻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 mg/L至10 mg/L浓度范围内,n Fe2O3对聚球藻的生长未产生明显抑制或者胁迫的作用,表现为其细胞内的总蛋白、中性脂、总糖含量没有因n Fe2O3的存在而产生显著地变化.同时细胞数和叶绿素含量没有增加的趋势,说明在该浓度下铁元素的增加不会对聚球藻产生生长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集球藻是一种广泛分布于生物结皮中的土壤绿藻,能够积累红色素(如虾青素)和油滴,显示出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对集球藻的细胞结构以及色素积累研究非常匮乏.本文报道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境观察集球藻在温室液体培养条件下,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早期时营养细胞转变为生殖细胞,并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子代...  相似文献   

15.
在海洋微藻中,微拟球藻是最有潜力合成可食用二十碳五烯酸(EPA)的藻种之一.以富含EPA的微拟球藻磷脂为底物,筛选适合乙醇醇解催化EPA磷脂制备乙酯型EPA的脂肪酶,优化其催化工艺.实验研究表明,固定化酶Novozym 435是最适合催化微拟球藻磷脂制备EPA的生物催化剂.经优化催化条件(酶加量为磷脂量的15%,含水量为底物总量的2%,醇油质量比9∶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2 h)后,Novozym 435催化磷脂的最高乙酯转化率为98.33%.结果表明,Novozym 435可能是潜在催化微拟球藻磷脂高值化生产开发EPA的脂肪酶.  相似文献   

16.
口服转胸腺素α1基因聚球藻对小鼠T细胞亚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口服后转胸腺α1(Tα1)基因聚球藻对T细胞亚群的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野生藻组、转化藻(小剂量、中剂量和大剂量)组和日达仙组,用灌服的方式,给予空白对照组20mL·kg~(-1)的生理盐水,野生藻组0.4g·kg~(-1)的野生聚球藻;转化藻小、中、大剂量组,分别0.2g·kg~(-1)、0.4g·kg~(-1)和0.6g·kg~(-1)的转Tα1基因聚球藻;日达仙组则肌注给予3.2mg·kg~(-1)的胸腺素α1(日达仙)。结果表明转Tα1基因藻口服后可显著提高CD3亚群水平,显著提高CD4亚群水平,明显提高CD4/CD8的比值。提示转Tα1基因聚球藻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萘对铜绿微囊藻和聚球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萘对不同粒径蓝藻的胁迫效应,采用5组不同质量浓度萘(0、0.01 mg/L、0.1 mg/L、1 mg/L、10 mg/L)分别对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PCC7806)进行为期7 d的处理,分析不同浓度萘处理下,藻细胞浓度、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探究不同浓度萘处理对2种藻的生长及生理影响。结果表明:(a)整个处理周期内,聚球藻的生长被显著抑制,其叶绿素a含量减小了3.9%~40.4%;(b)聚球藻的潜在光合作用能力、光合作用速率均有所减弱,但其耐受强光的能力有所增强,说明聚球藻对萘具有较强的敏感性;(c)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其潜在光合作用能力,但抑制了其细胞内叶绿素a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s)检测技术,研究了水样中节球藻和柱胞藻毒素的免疫前处理方法.由于两种藻毒素极性差异较大,分别对水样中节球藻和柱胞藻毒素采用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具体如下.①节球藻毒素:先后用10 mL甲醇和10 mL纯水...  相似文献   

19.
选择6种常见海洋细菌,包括非光合细菌海杆菌(Marinobacter sp.)、盐单胞菌(Halomonas sp.)、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 sp.)、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以及光合细菌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XM-24和299,并以模式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作为参照,通过测定生长曲线和生物量来表征纳米TiO_2(0.1,1,10,100mg/L)对其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测定叶绿素a含量来指示聚球藻的光合能力.结果显示:在低质量浓度下(0.1和1mg/L)纳米TiO_2对所试细菌的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而在高质量浓度下(10和100mg/L)纳米TiO_2则会显著抑制其生长(p0.01),并且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100mg/L纳米TiO_2对聚球藻299的叶绿素a合成也有抑制作用;纳米TiO_2对非光合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一般在18h后显著显现(p0.05),而对2种聚球藻生物量的影响则在6d之后较为显著(p0.05).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评估纳米TiO_2对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造成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东海北部表层沉积的孢粉、藻类分布规律、自西向东可分为五个孢粉组合区:1.松(Pinus)——栎(Quercus)——草本花粉组合区,2.松(Pinus)——栎(Quercus)孢粉组合区,3.柏(Cupressaceae)——松(Pinus)——禾本科(Gramineae)——刺球藻(Hystrichosphaera)孢粉组合区,4.蕨属(Pteridium)——松(Pinus)——刺球藻(Hystrichosphaera)孢粉组合区,5.栲(Castanopsis)——栎(Quercus)——松(Pinus)孢粉组合区。通过柱状剖面的孢粉、藻类研究,可分为A、B二层,B层为柏(Cupressaceae)——松(Pinus)——刺球藻(Hystrichosphaera)——禾本科(Gramineae)组合,反映冷凉干燥气候,为上更新世晚期沉积,当时海面大幅度下降,东诲大陆架大部分成陆。A层为栎(Quercus)——松(Pinus)孢粉组合,反映陆缘植被和目前相似,为全新世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