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有没有感觉到地球正在悄悄变暖呢?地球日益变暖将导致冰川消融,冻土消失,海平面上升……虽然这些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你对身边越来越炎热的天气、时常发生的干旱、范围越来越广的沙尘暴是否已经见怪不怪了呢?那么,谁是导致地球"发烧"的罪魁祸首呢?面对这一环境变化,科学家们又想出了哪些治理妙招呢?  相似文献   

2.
给地球降温     
正世界气象组织通过分析世界各国与区域性国际组织发射的气象卫星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气象站提供的数据后发现,地球表面温度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地球似乎"发烧"了。科学家对此感到不安,因为气温升高会加速高山积雪和冰川的消融,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大片低洼地带被海水淹没,大量生物将遭受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打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也打赌?赌什么?怎么赌?西方科学家似乎有围绕科学问题打赌的传统。游戏态度其实是最好的科研状态之一,这也许就是打赌成风的原因吧。他们打赌的问题,从证明地球是否是平的,到各种亚原子粒子是否存在,不一而足。赌注通常不大,也许是撮一顿,也许是一瓶好酒,甚至还有人赌过100加仑汽油。早在17世纪时,传统的医师排斥当时新派的以化学知识为基础的医师,不让后者涉足医学教学。后者则频频向传统医师挑战。1651年前后,他们下了这么一桩赌注:“让我们从医院、军营或其他地方任意找200名或500名发烧、患胸膜炎或其他病症的人,让我们把他们分成…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如果地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遏制,被全球OL票选为第一度假圣地的马尔代夫群岛将在一百年内消失.越来越发烧的地球,令多少旷世美景慢慢消失,又有多少奇异的病毒正悄然生成?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发烧",和人类的流行性感冒不一样,这种"发烧"持续已久.专家提出,"发烧"的热源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导致的"温室效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认为,倘若能从我做起,倡导低碳生活--它倡导的正是从点滴小事做起,减少日常生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拯救地球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5.
一、水供需矛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降水变化,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愈加明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今年初曾指出,如果地球平均气温上升4℃,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二、天灾威胁加重:地球“发烧”,热带风暴和飓风的次数和强度都可能增加.三、岛国命运堪忧:地球两极冰雪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众多岛屿将被淹没.印尼科学家今年1月预测说,印尼约1.8万个岛屿中可能将有2 000个在2030年前被海水淹没.四、夏天热浪仍频:有关报告显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3℃,北美地区受热浪侵袭的次数将增加3至8倍,世界其他地方与北美情况类似.五、…  相似文献   

6.
<正>身为地球母亲的孩子,人类在过去的很多年,竟然不知道自己的老妈多少岁。真够糊涂的。为了搞清地球的年龄,几百年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观天探地,奇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终于算出地球的真实年龄为——抱歉,不小心按了128倍快进,差点儿剧透了结局。让我们倒回开头,来到18世纪,从一个名叫布丰的科学家和他的"红烧铁球"说起。红烧铁球18世纪时,人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是滚烫的岩浆,地表则不凉也不烫。于是,科学家们猜测,地球就像煮熟的鸡蛋,本来里外一样烫,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面的蛋白(地壳)先变凉,然后才轮到蛋黄(地心)。  相似文献   

7.
赵海  王新惠 《大自然》2010,(3):24-25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科学家预测,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到21世纪末全球升温幅度将在1.1℃~6.4℃之间,而人类的底线是要把全球升温幅度的上限控制在2℃的地球生态警戒线以下。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上升的趋势必须在2015年前得到扭转,这意味着从现在起留给我们拯救地球的时间只有5年!  相似文献   

8.
移民海洋     
地球上可供居住的陆地空间越来越有限,人还能住到哪里去呢?科学家为人类开出了一剂“良方”——移民海洋。 生命起源于海洋,人类繁衍于陆地。21世纪中后期,世界总人口将突破200亿。有限的陆地空间如何满足人类正常生活的需求?小小的地球能否承载人口大爆炸的压力?如果人类需要向陆地以外迁居,家在何方?是月球?还是火星?有关专家、学者提出——让我们回到大海吧!生命从那里起源,它也将在那里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存在着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生命。"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这"两大生命王国"的概念,几十年来已深入人心。细菌是"原核生物",而动物、植物、真菌、原虫等都是有细胞核的"真核生物"。从20世纪60年饯起,科学家对一种奇特的生物类群一极端微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们  相似文献   

10.
通过超大规模的工程手段改变地球环境,遏制地球变暖趋势,这一被称作"地球工程"的做法被很多人认为是拯救地球的紧急"B计划".但"千人计划"入选者、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约翰·摩尔(JohnMoore)教授刊载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最新研究指出:地球工程并不能抑制由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最大威胁之一,因为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冰川融化和海温上升.  相似文献   

11.
据推测,地球已存活46亿年。但它到底能活多久呢?科学家们认为,若任凭地球自由自在地运转,恐怕它会永远存在下去,但要是有别的外来因素干扰它,地球就可能有寿终正寝之时。外来因素首先是太阳,因为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能够左右地球命运的星球。也就是说,地球上一切能源、动力都来自太阳,太阳一旦有三长两短,势必殃及地球。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太阳总有一天会燃尽烧绝,由白转橙再变红,最后变成一颗万籁俱寂的黑暗星体,了却其灿烂辉煌的一生。到了20世纪30年代,当物理学家了解到了太阳发  相似文献   

12.
筑梦三极     
《大自然》2020,(1)
正南极、北极和第三极(青藏高原)常被人们统称为"地球三极"。北极是一片冰雪覆盖、陆地环绕的海洋,南极是一块冰雪覆盖、海洋包围的大陆,第三极是一座常年冰雪覆盖的高山。冰雪之下偶尔露出一片海洋、一块陆地和一丝生命气息,时刻提醒着我们:地球上仍有我们知之甚少的世界。三极一直是很多人心中的远方。一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踏上南极大陆、到达北极点,还是登顶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科学家和探险者们都付出了艰  相似文献   

13.
生存空间决定大小为什么所有地球生物不可能要长多大就长多大?科学家认为,陆地和海洋两个"生物金字塔"的差异本身,就为我们提供了谜底。比如,大洋里的最大动物是  相似文献   

14.
国际新闻毁灭并非地球的最终宿命几十亿年后,当太阳燃料耗竭时,我们目前赖以存身的地球将会怎样?是否会被太阳吞没?意大利科学家通过天文观测,给出了一种可能的答案——毁灭并非地球的最终宿命,劫后仍有可能再生。意大利那不勒斯卡波第蒙特天文  相似文献   

15.
国外撷英     
植物也会发烧一位名叫克莱恩的比利时科学家最近发现,植物在受到病毒感染时,叶子和小树枝等部位的温度会上升,出现“发烧”症状。这一现象与人在流感等疾病发作前体温升高颇为相似。比利时根特大学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介绍说,他们用红外摄像仪对感染了的花叶病毒的烟草进行了研究,发现在烟草表现出任何可分辨的外在感染症状前至少8h,烟草叶子上实际上还有局部“热点”出现。这些“热点”温度上升幅度可达0.3℃至0.4℃。研究人员认为,植物之所以会“发烧”,很可能与其叶子表面气孔的关闭有关。植物受病毒感染后,其体内水杨酸…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欲在月球打造"末日方舟"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许多科学家相信,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或一场失去控制的核战争,也可能足以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假如人类文明在这种"末日式"灾难中被摧毁殆尽,即使地球上仍有少数幸  相似文献   

17.
正什么?2万多年前的地球是这样的吗?伦敦和巴黎的位置被巨大的冰盖压住,北极的冻土带一直延伸到了北京,植物冻死、动物挨饿……如果科学家说这一切很可能再度发生,你将如何应对?本期《冰河世纪大访谈》将全方位再现地球冰期,并与经历了这场灾难的幸存者们交流经验,教你成为冰河世纪生存能手!  相似文献   

18.
地球是宇宙中人类惟一能栖居的星球吗?这个困惑推动着天文学家不断望向宇宙深处。目前,科学家宣布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它的温度、体积估计与地球相似,而且还可能有液态水,这一发现被认为是"搜寻宇宙生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仰望繁星闪闪的夜空时,你是否想过,我们生话的地球只是浩瀚宇宙中普通的一员?你是否曾经好奇过,宇宙最初是如何形成的呢?有多少岁了呢?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随着对宇宙观测的逐步深入,科学家们对宇宙的起源有了革命性的认识:越来越多的  相似文献   

20.
太阳何时爆炸?地球何时毁灭?科学家众说纷纭。荷兰科学家万·杰尔·梅尔提出耸人听闻的假设:我们的太阳只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