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外线天文卫星(IRAS),实际是一架重一吨的、利用太阳能“热辐射”作动力的天文望远镜,在离地球560英里远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安装在这架望远镜里的电子仪器十分敏感:假定在离地球40亿英里的冥王星上有一只25瓦的电灯,这些电子仪器就会发现它! 自从红外线天文卫星于1983年1月25日发射以来,它已为人们开拓了前所未见的宇宙视野.专题研究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工具,已观察到处于极早期的恒星生成状态;并能透过那些阻挡普通望远镜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大地震令地球科学家们猝不及防。一年过去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地球科学家们在回顾这次地震时仍在为因缺乏预见而自责。5月14日出版的《自然》以“沉睡的巨龙”(The Sleeping Dragon)为题刊发杂志首席记者亚历山德拉·威茨(Alexandra Witze)从地震灾区发回的报道以及《自然》为地震一周年回顾专题配发的社论“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报道指出,与其他地震相比,这次地震更加暴露出地震灾害研究领域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正>一堆被淹没的植物和动物化石生动地展现了6 600万年前那场几乎终结了所有生命的大灾难。6 6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在如今的墨西哥海岸撞击了地球。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陨星坑,被称为"奇克苏鲁布",并引发了数千英里外的剧变,包括现在的北达科他州。当时的场景会是什么样子?是大火烧毁了方圆数英里的土地,还是特大地震和难以想象的巨浪?最近科学家在北达科他州发现了大量的化石,这些化石以无与伦比的细节,清晰地捕捉了巨大的末日撞击瞬间:  相似文献   

4.
正在太平洋,有一个被称为北太平洋环流的循环暖水区(橙色区域),面积达800万平方英里。该环流是一片海洋混合受到阻碍的海域(尽管令它久负盛名的是浮动的巨型人类垃圾块)。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海洋研究学家菲比·伍德沃斯-杰夫科茨(Phoebe WoodworthJefcoats)表示,由于地球持续变暖,科学家认为这一区域可能会再扩大850~1000万半方英里(黄色区域)。  相似文献   

5.
尽管金星以神话中美的女神命名,但是这颗行星没有任何楚楚动人的地方。它被笼罩在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层之中,还缀合了腐蚀性的硫酸云雾。它的表面温度徘徊在摄氏九百度上下,如果有液态水存在的话,早有化为乌有了,没有什么东西,甚至最顽固的微生物,能够在这个大锅里长期生存下去。金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第二颗行星(水星是最近的),它与它的邻居地球有重要的类同之处。它们大小和密度几乎相同,根据天文学的广泛测量,距离太阳的远近也相仿(金星为六亿七千万英里,地球为九亿三百万英里),现在发现金星又在另一个方面与地球相似,科学家们在上星期宣布,金星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巨大火山,至少其中一座火山近在五年之前喷发过。  相似文献   

6.
轨道镜     
夜间照明需要耗费大量电能。最近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约翰·阿仑和汉普敦利兰研究中心的约翰·肯尼迪提出一项利用轨道镜反射日光的节能设想,很引人注目。其方案是,将16个半英里阔的反射镜发射到地球轨道上,令其与地球自转同步地绕地球运转,则轨道镜就与地球保持相对固定,静止  相似文献   

7.
陈发虎 《科学通报》2003,48(15):1593-1593
<正> 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每4年举行一次,本届大会是第16届第四纪大会,于2003年7月23~30日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的Reno市举行,大会的主题是“改变的地球一第四纪研究的前景”(Shaping the Earth:A QuaternaryPerspective)。来自56个国家的1100多名科学家参加了这  相似文献   

8.
尽管地球中心离纽约市比纽约到火奴鲁鲁的距离还要近,但是,对于科学家们来说,它就象天上众多星星一样难以接近。直到最近,隐截在无数英里厚岩石之下的地核仍然是个迷。现在,一切情况都在改变。在过去的两年,由于观察方法上的技术革命,科学家们开始极为惊人地详细描绘了假设性的地球内部结构图形。哈佛大学地球物理学家亚当·齐埃沃恩斯基说:“我们首次能够真正看到地球这个机器的内部。”  相似文献   

9.
月球起源之谜对于月球的起源,科学家曾提出3种理论:“姐妹说”——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于46亿年以前,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的;“母子说”——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俘获说”——地球诞生后俘获了一颗小行星,月球就是那颗小行星。科学家们认为,三种理论全都有  相似文献   

10.
对导致恐龙灭绝原因的研究,科学家们曾经付出了长时间的巨大努力,并提出了诸多见解,但导致地球上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至今尚无定论,仍属人类的一大未解之谜。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深入研究中,又提出了一种新的见解。这一新理论指出:距今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之后所掀起的尘云使地球大气中的含硫量过高,继而导致了全球气温的下降和恐龙灭  相似文献   

11.
叶明 《科学通报》1957,2(22):701-701
中国科学院、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于10月13日联合就苏联成功地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举行座谈会,到会的有天文、力学、气象、地球物理、原子核物理、电子学等方面科学家50余人。座谈会由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主持。  相似文献   

12.
最新的研究发现,很有可能确切回答这一古老而新颖的问题。至少有两颗焉知祸福的行星,给人以强烈印象。第一,发现一颗绕大小47个熊座星体轨道运行的行星,离地球200万亿英里(34光年),其大小至少为木星群的2倍。第二,发现一颗行星(虽然有些科学家认为它是一颗褐矮星),它在室女座中环绕70颗室女星运动,至少离地球有200万亿英里之遥。它比木星的质量大6倍,其气候条件比木星严酷得多。这两颗行星均由美国旧金山国立大学天文学家杰弗里·马奇和保罗·巴特勒于去年12月发现的。这次发现的行星,不仅使我们对太阳系以外的世界开阔了3倍…  相似文献   

13.
地球板块构造理论在20年前被提出以后,研究地球问题的科学家们就在根据千百年来在地质资料方面得到的平均数据来测量地球的十二个板块的界限和它们之间相对移动的情况,即研究运载大陆和海洋外壳的这些板块的飘移现象。在这些测量工作上取得的最大成绩要算最近采用的两项新技术。这两项新测量技术的共同特点是使用空间作为参考系(或叫参考构架)。一种叫做特长基线干涉度量法(Very Long Base line Interferometry简称VLBI),它是在地球上各个定点设立监听站,把从宇宙空间各个类星体所发射出来的无线电信号记入  相似文献   

14.
郑永飞  郭正堂  柴育成 《科学通报》2010,55(16):1638-1638
<正>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科学通报》编辑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于2010年5月15~16日在广州召开.此项系列活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结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10周年纪念活动和  相似文献   

15.
2005年5月31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第一颗由冰渣组成的卫星,这颗卫星就是木星的一颗卫星:木卫五.这一发现动摇了科学家们长期坚持的卫星形成理论,对研究木星和太阳系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21,(6):38-39
正一种RNA聚合酶或成地球生命起源新解生命在地球上是如何出现的?这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近日,加拿大研究人员对外声称,一种核糖核酸(RNA)聚合酶在地球生命的诞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研究为地球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见解,也有助于科学家们估算生命在其他行星上诞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1999年8月18日格林威治平时上午3点28分,两层楼高的卡西尼空间探测器以每小时68000公里(42000英里)的高速在南极上空约1170公里(725英里)的地方从地球旁边掠过。在卡西尼探测器这次掠过地球的借力飞行中,地球的引力象弹弓一样使探测器加速,在2004年时探测器将与土星会合,并开始探测土星的光环和它的18颗卫星。  相似文献   

18.
一项新研究显示,40亿年前轰炸地球的陨星很可能播种了而非灭绝了地球生命。科学家从发现于南极洲的一枚陨石提取样本,用高温高压轰击它,结果创生了迄今所认为的生命起源条件。科学家发现,在原始条件下陨石释放氨,而氨在制造所谓的“生命砖头”方面是一种基本化合物。科学家分析了这些氨中的氮原子,查明其原子同位素与地球上发现的同位素并不匹配,  相似文献   

19.
2005年5月31日,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宣称,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第一颗由冰渣组成的卫星,这颗卫星就是木星的一颗卫星:木卫五。这一发现动摇了科学家们长期坚持的卫星形成理论,对研究木星和太阳系的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伽利略”号探测器发回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地球发展史已经证实,地球每10万年就要进入一个冰河时期,虽然这是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最剧烈的气候变化,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人能够解释清楚引起这一无情周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最近美国科学家对此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认为地球每10万年进入一个冰河周期实际上是由于太阳磁活动的波动起伏。关于地球进入冰河周期的原因,传统的解释就是被称为米兰柯维奇周期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地球重大气候的变化与地球轴心的方向和倾斜度以及地球轨道离心率的缓慢周期性变化有关。就是说,地球轨道对来自太阳的能量有多少能到达地球表面,会起着改变的作用。这一改变。是导致地球冰河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