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右江农民运动开展起来后,不论形势如何险恶,农民运动的领袖始终都率领右江民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顾全大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战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移风易俗,自主创新。这些丰富的革命思想内涵,不仅是当年右江农民运动发展壮大的保证,也是今天革命老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力量,具有现实意义,应当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领导左右江革命斗争的历史贡献与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领导的左右江革命斗争是他光辉革命历程中的第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广西和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领导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干部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创建培训制度、培养本地干部及把好选人关和管理关等举措,为右江地区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政治觉悟高、革命斗争坚决的干部队伍,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我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4.
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邓小平根据右江地区的民族特点,创造性的开展民族工作,成功地解决了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民族问题,为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体系的创立和形成做出了贡献,也为党今后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右江革命根据地开展的反腐倡廉革命斗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开展的反腐倡廉建设之一.这一优良传统为当代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提供了本正源清的优质资源、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奠定了优秀文化根基、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应大力弘扬和传承右江革命根据地反腐倡廉优良传统,加强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法纪教育、爱国奉献教育、勤俭戒奢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和密切联系群众教育.  相似文献   

6.
右江农民运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坚持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原则,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方针和政策,成功地解决了右江地区复杂的民族关系和民族矛盾,充分调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壮、瑶各族群众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形成了民族平等、民族解放的民族革命意识,构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了右江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在少数民族农民运动斗争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时期,右江苏维埃政府实行了基本正确的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和比较适合右江根据地的土地所有权政策,土地革命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促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与和谐。右江苏维埃政府在土地革命中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领导干部高度重视,科学指导,以身作则,深入调研,坚持民族平等,培训干部,严格政策,积累了丰富的土地革命经验。右江苏维埃政府土地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解决"三农"问题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在发动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中,充分相信群众,深入宣传发动群众,正确执行群众路线,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群众观,成为了邓小平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总结和学习邓小平在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群众思想及其实践,对于我们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左右江革命老区发展”为主题的论坛在百色学院成功举行。论坛发言围绕革命老区的教育问题进行,在左右江革命老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意义、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生态环境等相关议题作了热烈深入的探讨,提出了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建议,并在发展革命老区,教育先行问题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土地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他强调土地革命是目前革命的主要内容;先试点,再铺开,稳步推进土地革命工作;颁布土地法令和颁发土地使用证,为土地革命提供依据;尊重农民意愿,把调动农民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土地革命思想和实践的开创者。邓小平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土地革命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而且其自身也成为邓小平早期思想的重要内容,与邓小平理论具有一定的承接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农民运动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先进文化传播的过程。右江农民运动发展的结果是右江农民充分地发动起来,农民的文化程度迅速提高,以“爱党爱国、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为主旨的红色文化深入到了右江广大农村,为红色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从而为建立和巩固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做好了文化和思想上的准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是较为成功的,对于今天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软件建设问题,在方式方法上仍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百谷村是著名的“红军村”,在革命战争年代百谷人用壮语创编、传唱革命歌曲,号召和激励村民参加革命,开展根据地建设,这些歌曲被称为“红军歌”。“红军歌”具有深刻的揭露性、强烈的鼓动性和良好的教育性,产生了积极的历史影响。今天,百谷人用忆唱“红军歌”的方式,怀念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激发村民建设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3.
韦拔群是右江根据地土地革命运动的先行者。他大力开展土地革命的宣传活动,指导东兰及周边各县的土地革命,培训土地革命骨干,推动了右江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建立共耕社,创造了土地革命新模式。加强土地法制建设,丰富了土地革命法制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土地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右江苏维埃土地法规诞生于特定历史时代,其蕴含的革命性、创新性、平等性、民族性、区域性、程序性、民主性、灵活性特征,反映了邓小平早期法制思想的合理性,使土地法规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对今天法制建设仍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韦拔群以少年时代亲民、怜悯穷人、救难济贫的正直"拔哥"形象深得民众的喜爱;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植根于民,胸怀革命理想,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生为民众谋福祉,积极探索革命真理,实践了从一个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者,再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人生转变;他锲而不舍地坚持发展右江农民运动,艰苦卓绝,以民为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扩大农民运动规模和武装斗争,最终为著名的百色起义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奠定了群众基础,也为右江红色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革命斗争实践表明,中国革命在以农民为主体的具体国情条件下,实践革命斗争,必须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以民为本,为民谋利,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最终获得成功。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要发展地方经济,建构文明社会、和谐社区,同样需要弘扬这种精神,借鉴这些经验。这些成功的革命理论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百色起义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需要军民坚定的理想信念。邓小平等百色起义的领导者不仅对理想信念有诸多阐述,而且还身体力行,成为追求革命理想信念的典范。右江党组织、红七军和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军民理想信念的培育。右江革命根据地广为流传的红色歌谣,成为培育军民理想信念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右江农民运动开展后,提倡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号召妇女挣脱“男尊女卑”的精神枷锁;制定法令,保护妇女的合法权利和地位;倡导婚事新办,帮助妇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使根据地的嫁娶习俗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标志着少数民族聚居的右江地区婚姻制度大革命的开端,对以后的嫁娶习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