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联想使2005年稍显平淡的PC产业再次波澜起伏,而赚足人们眼球的联想在距离2006年仅剩11天时,为其国际化征程设下了一个全新的谜局担任新联想CEO一年的史蒂芬·沃德离职,由原戴尔公司亚太及日本业务总裁威廉·阿梅里奥接任。一位分析师分析感叹“这好比一支棒球队从头号竞争对手的球队买入了一位顶级投手。阿梅里奥不仅仅是离职,还加盟了竞争对手——这对戴尔来说是双倍的巨大损失!”自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开始,lenovo与IBM这二种“蓝色”文化的融合,便成为新联想的一个长期战略问题。而有了戴尔老将掌舵的联想,将如何在2006年把同样以蓝色作为品牌代表色的戴尔文化融入自身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2.
12月8日将成为联想人一个伟大的日子,就在这一天,联想向外界发布了一条石破天惊的消息:联想顺利并购了全球著名企业IBM的全球PC业务(个人电脑业务),与IBM结成了战略联盟。面对这崭新的一切,柳传志和杨元庆信心十足地说:“新联想将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公司,拥有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广泛的品牌认知,更多元化的客户基础及庞大的分销网络、全球一流的管理团队、世界级的领先科技、更丰富的产品组合、更高效的运作能力,实现我们梦寐以求的国际化战略愿景”。结合双方的实力,有些专家预测,合并后的新联想有望跻身全球前三位PC供应商,也有望进入世界500强行列。但也有些专门研究并购的学者认为企业并购之后本就会面临着巨大的人力资源问题,尤其这次并购还呈现出“蛇吞象”的局面,使联想在员工整合方面会遇到更大的风险。要想顺利消化IBM这支“巨象”,关键在于如何迎接员工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经历了三年战略失败之后,联想终于做出了孤注一掷的决定——17.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事业部。同时,这也就意味联想在战略上重又走回到以PC为核心的老路上。尽管在这条道路上联想成功过,但毕竟时过境迁,面对强大的戴尔和惠普,无论是营销模式,还是渠道,联想都处于相对劣势;即使在企业内部,战略的失误问题、企业文化的缺失也构成了阻碍联想发展的隐患。种种的迹象让我们不由得为联想的未来感到担心  相似文献   

4.
全球品牌扩张之道——论收购形成的联合品牌与品牌联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企业大举并购国外知名企业业务的背景下,我国企业通过联合品牌和品牌联想两种方法去延伸自有品牌的品牌内涵,实现国际化,扩大自有品牌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好事多磨!以“蛇吞象”的态势吃下IBM PC业务的联想,在经历了美国政府安全审查、资金链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之后,因成功的融资举措再次站在镁光灯下微笑。然而笑容背后,其国际化之路仍布满荆棘……  相似文献   

6.
联想斥巨资并购美国IBM的PC部门,是中国本土企业走向国际化道路迄今分量最重的一步,国内众说纷纭,美国人又是如何评价这一联盟的呢?  相似文献   

7.
联想发布了锋行旗舰新品锋行 K 系列电脑。令人关注的是,这款家用台式机新品不但配置豪华至极,更是采用了令人称道的许多领先设计。虽然这款电脑从整体设计上看依然和苹果、IBM 等这些贵族品牌存在一些差距,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联想的进步,因为只要我们一直在进步,总有赶上甚至超过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8.
好事多磨!以“蛇吞象”的态势吃下IBM PC业务的联想,在经历了美国政府安全审查、资金链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之后,因成功的融资举措再次站在镁光灯下微笑。然而笑容背后,其国际化之路仍布满荆棘……  相似文献   

9.
超越联想     
也许是一个巧合——正当联想以17.5亿美元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时候,我恰好有幸看到了李方先生《我在联想的7年》一书的初稿。  相似文献   

10.
正联想真的不差钱吗?如此密集收购,是不是有点急了?2014年岁末年初,联想两度出击,分别收购了IBM X86低端服务器和归属到谷歌旗下的摩托罗拉移动业务。两笔加起来几十亿美金。市场一度质疑联想在收购的道路上是不是激进了?对此,我们看看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如何说?他否认了激进说,并解释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商业逻辑是:借助其在PC业收购中积累的经验,为公司的手机业务增份额、降成本、赚利润。  相似文献   

11.
傅强 《科技智囊》2005,(3):90-90
也许是一个巧台——正当联想以17.5亿美元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时候我恰好有幸看到了李方先生《我在联想的七年》一书的初稿。  相似文献   

12.
似乎已没有一家PC企业能像联想这样,让国人如此为之振奋,让世界如此对其瞩目.作为中国PC产业的代表,刚刚以"蛇吞象"的姿态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联想,在2006年伊始,又扔出了一枚重磅炸弹. 2005年12月21日,联想董事会宣布任命此前在戴尔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并兼任亚太及日本业务总裁的威廉.阿梅里奥接替斯蒂芬.沃德担任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C巨人迈出了其国际化后的第一次换帅征程,而换帅后的联想也让业界"联想"到一个又一个谜局.  相似文献   

13.
联想购并IBM PC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在媒体轮番轰炸之后,大家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联想能否有效整合IBM PC方面了。可是随着联想宣布财年盈利的消息和提前宣布联想全球结构调整之后,大家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程度又在开始下降。收购成功,整合的势头不错,似乎联想已经注定成为赢家,所以也就没有再关注的必要了。  相似文献   

14.
6.5亿美元 6亿股票 5亿美元债务=IBM PC! 联想和IBM花了13个月。用这个简单的数学等式铸就了2004年IT界最大的新闻。而世界PC产业格局,是否从此因新联想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超越联想     
联想在战略上重又走回以PC核心的老路。尽管在这条道路上联想成功过,但毕竟时过境迁,面对强大的戴尔和惠普,无论是营销模式,还是渠道,联想都处于相对劣势;即使在企业内部,战略的失误问题、企业文化的缺失也构成了阻碍联想发展的隐患。种种的迹象让我们不由得为联想的未来感到担心  相似文献   

16.
一系列的“密谋”表明,惠普正在通过妖魔化联想的方式来颠覆联想借IBM跳板进军国际化的战略。在硬性地给联想戴上“国家安全”“垃圾制造”等枷锁后,惠普内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在联想吸纳IBM的PC及笔记本业务后,惠普似乎患上了“恐慌症”。  相似文献   

17.
《科技智囊》2003,(1):16-18
收购汉普咨询和一些专业公司,联想与IBM一样握紧了咨询业这把刀,但要切的蛋糕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爱之联想     
赵国贺 《世界博览》2011,(24):38-41
作为起步较早的中国公司,联想的CSR开展得颇具特色,并配合着公司国际化的步伐一同行进。  相似文献   

19.
新联想碍了谁的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给世界带来了不小的震惊,但也碍了竞争对手的眼。  相似文献   

20.
"蛇吞象"的新联想演绎"中国故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背景 联想"蛇吞象"收购IBM电脑 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12月8日宣布,以1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从而组建起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