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洲航天局(ESA)一位科学家在2005年2月举行的“火星快车”研讨会上说,在火星大气中发现了一种气体,他相信只有存在生命才能解释得通。但是与会的部分研究人员认为这样结论言之过早。  相似文献   

2.
胡德良 《科学之友》2009,(10):17-17
行星科学家们花了整整5年的时间,最终确信在火星上发现了甲烷。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管理局总部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研究人员宣布:现在所有的观测、分析和再分析显示,火星上有3个地区在夏季冒出一缕缕的甲烷  相似文献   

3.
基于火星全大气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火星陆面-大气-空间环境多圈层相互耦合过程,是当今国际研究热点.模式对整个火星大气区域气象要素的描述亦可作为保障火星探测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参考依据.沙尘活动显著影响着火星气候与天气变化,也对火星表面探测器可造成巨大安全威胁.对沙尘活动及其影响完善的模拟是目前全大气模式开发与研究工作中的重点之一.本文回顾了火星全大气模式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其构建方法,总结了相关科研成果,多角度论述了自主发展火星全大气模式的重要科研与工程价值,建议以火星沙尘活动为重点研究方向,牵引我国火星全大气模式的自主研发.模式的开发与应用涉及行星科学、空间科学、大气科学、计算机科学多领域协同合作.其开发过程势必带动我国行星科学全面发展,为相关研究领域积累经验、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4.
火星探测是当前太阳系探测和行星科学的焦点.经过近60年的发展,火星成为除地球外,探测和研究程度最高的太阳系行星体,派生出火星空间环境、火星大气、火星表层/次表层物质组成、形貌构造、撞击历史、冰川和冰冻层、气候变化、火星内部结构等多个研究领域.火星陨石研究和实验室模拟研究(实验模拟、数值模拟等)也得以快速发展.火星的重大科学发现包含早期和现代的水活动证据、地质环境多样性、现代地质过程监测、甲烷和有机物的发现、大气组成和演化、当前和近期气候变化、重力场和表面辐射环境等.重大科学成果的取得得益于科学目标规划的指引,也影响着未来科学目标的制订.通过梳理美国火星探测项目分析组(Mars Exploration Program Analysis Group, MEPAG)近20年火星探测科学目标(生命、气候、地质、载人)的演变,展现出国际火星探测思路及未来探测重点.未来10年的火星探测将进一步认知火星内部结构、开启火星生命探测的新阶段和开展火星和火星卫星样品返回.中国开展的火星探测任务也将为国际火星科学发展做出贡献.当前火星仍有诸多重大科学问题未有解答,这些问题与太阳系的重大科学问题紧密融合,突显出火星探测在太阳系形成演化以及太阳系行星宜居性的形成演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敦德冰芯气泡中记录的甲烷浓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极地冰芯中气泡包裹气体的分析,可以恢复过去大气中的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敦德冰芯中包裹气体的提取及甲烷含量的分析是对山地冰川这一研究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许梅 《自然杂志》2003,25(2):116-116
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已掌握了可靠的证据证明降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来自火星:通过对被幽禁在这些岩石内的气体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与1976年海盗号飞船探测火星时其着陆器对火星大气的测量结果一致.这些岩石一定是当小行星撞击此红色行星时从火星表面炸出,并在太阳系内游荡了几百万年后坠毁在地球上的.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宇航局(NASA)价值4.85亿美元的"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MAVEN)号飞船,在当地时间2013年11月18日,从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起航。如果2014年9月MAVEN成功抵达火星,它将会研究这个星球外大气层的气体如何逃逸到太空,以及在过去的数十亿年里损失率的变化情况。MAVEN抵达火星后,将探索太阳风是如何与火星大气层相互作用并如何将大气削弱的。"MAVEN的工作将为火星如何演化成如今的模样  相似文献   

8.
王明星 《科学通报》1989,34(9):684-684
一、引言 大气甲烷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重要的微量成分,其浓度大约为1.7 ppm。大部分大气甲烷来自生物过程。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甲烷是一种自然大气成分,其浓度是长期不变的。但是,最近几年的观测表明,大气甲烷的浓度正在迅速增长,其年增长率远比大气二氧化碳的增长率为高。  相似文献   

9.
火星生物     
《大自然探索》2005,(6):15-15
火星上现在有没有生物或者曾经有没有生物?早在近100年前,科学家就已知道在火星的两极存在水冰。后来,火星探测器又在火星的稀薄大气层里发现了水蒸气。还有大量证据表明,在大约38亿年前的早期火星上还存在丰富的液态水,而且当时的火星大气也比现在稠密得多。  相似文献   

10.
火星探测是当前国家高科技竞争力的标志,世界航天强国均研制火星大气模式,为登陆探测提供气象环境保障.本文描述了我国新一代火星大气模式(global open planetary atmospheric model for Mars,缩写GoPlanet-Mars,简称GoMars)的研制,其中的动力框架完全自主研发,具有二阶精度、能保证质量守恒. GoMars引进并耦合了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火星物理过程,具备模拟沙尘、水和CO2的能力.基于我国“祝融号”、美国“维京1号、2号”的实测数据以及国际火星大气全球数据集评估了GoMars,结果表明:GoMars能成功再现3个探测器记录的火星大气独特的地表气压“两峰两谷”特征;在全球地表温度、纬向急流、极区CO2冰和沙尘方面, GoMars也具备良好的模拟性能,可为我国火星探测计划实施提供新的气象环境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宇航局(NASA)价值4.85亿美元的“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MAVEN)号飞船,在当地时间2013年11月18日,从位于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起航。如果2014年9月MAVEN成功抵达火星,它将会研究这个星球外大气层的气体如何逃逸到太空,以及在过去的数十亿年里损失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2.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说,火星上也有电闪雷鸣。这是他们从火星大气中监测到的电流信号而做出的推断。  相似文献   

13.
为了降低取回样品的重量和成本科学家们着眼于把火星的二氧化碳变成推进剂供返航使用。大约6年前,国家航空航天局管理人员起草了一项关于100亿美元任务的建议,要把1个无人驾驶航天器和自主式越野车送到火星,去收集岩石、土壤和大气标本,并把它们运回地球。今天,这个掌握经费的管理局正在安排一项不太豪迈的任务,只用2亿美元于2005年运回火星样品。国家航空航天局科学家们认为,降低成本的关键是,开采火星的资源,用来制造把样品运回地球所需的推进剂。所谓的利用当地资源,这种想法涉及到把生产推进剂的“工厂”装入飞往火星的航天器…  相似文献   

14.
晓阳 《科学之友》2006,(10):20-20
城市的噪音越来越逼近人们的忍耐极限。想耳根清净,就得到偏僻的地区去。如果又想生活在大城市,又要耳根清净,火星是个不错的选择。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火星大气的吸音效果特别好,是地球大气的100倍。未来人类将在火星上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尽管交通繁忙、商业发达、工厂林  相似文献   

15.
在地球的夜空中,火星是一颗亮度比较大的暗红色星球,由于火星的表层含有丰富的铁,亿万年来受到太阳紫外线的照射,生成了棕红色氧化铁,由于长期的风化,大气中的微尘也含有棕红色的氧化物。火星的土壤、岩石和天空都有火红色彩,它自然就显现为红色的行星。由于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变化比  相似文献   

16.
《科学之友》2007,(8B):152-152
欧洲宇航局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火星快车”2006年6月2日搭乘俄罗斯“联盟”中型运载火箭成功升空,使火星这一地球的近邻再度成为人类关注的重点。“火星快车”的使命主要是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证据以及对其大气和土壤成分进行分析等,  相似文献   

17.
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星是位于地球轨道外侧最近的一颗行星,通过探索火星,人类希望建立第二家园和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对火星的研究包括磁场、大气和气候、空间环境、地貌和水消失的痕迹等内容.当前火星探测的重点是寻找火星水源和生命迹象,并准备火星样品的回收工作.  相似文献   

18.
科技前沿     
<正>火星大气探测器成功入轨美国"火星大气与挥发演化"探测器经过10个月的漫长航行,成功进入绕火星运行的轨道。该探测器项目的花费超过6.7亿美元,旨在调查火星的上层大气,帮助了解火星大气层的气体逃逸对火星气候与环境演变所产生的影响,这也是美国发射的首个专门执行这一使命的探测器。  相似文献   

19.
探索红色的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芝萍 《自然杂志》2002,24(1):47-50
火星是地球轨道外的第一颗行星 ,离地球的最近距离只有 5 5 0 0万千米 ,人类对火星的探索由来已久 ,特别在本世纪初随着“奥德赛”火星探测器的成功登上火星 ,为人类探索和改造火星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  相似文献   

20.
正当温室效应日趋恶化,人们对清洁能源的渴求越来越迫切的时候,媒体陆续传来美国、日本在各自海域发现新能源的消息。 所谓新能源实际上就是冷藏在海底的甲烷,学名为甲烷水合物或水化甲烷,是气体甲烷在海底低温、高压下形成的结晶体,外表被水分子包围起来看上去如冰雪般晶莹透明。甲烷是可燃气体,即便结“冰”也会神奇地被点燃,因此有人称它为“可燃冰”。 可喜的是前不久,我国也在南海、东海海域发现海底甲烷,据报道,其蕴藏量相当于目前全国能源总量的50%。尤为可喜的是,这是一种燃烧后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的清洁能源,所以在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更被世人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