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7,(5):1-1
2006年下半年,世界气象组织发出警告,“厄尔尼诺”现象已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形成,它将于2007年前4个月在地球广大地区,包括从美国到东南亚再到非洲之角,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据此,一些英美气象学专家警告说,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联合作用下,2007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频  相似文献   

2.
睡莲之家     
亚洲开发银行在最近一份名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气候变化与移民”的报告中说,受人口密度增大等因素影响,亚太地区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面前“尢为脆弱”,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这些影响包括气温显著上升、降雨方式改变、季风变化加大、海平面上升、洪灾和更强烈的热带气旋。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07,(5):10-27
2006年下半年,世界气象组织发出警告,“厄尔尼诺”现象已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形成,它将于2007年前4个月在地球广大地区,包括从美国到东南亚再到非洲之用,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据此,一些英美气象学家警告说,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关于气候变化的最新报告发布后.将有成千上万关于该报告的解读文字.而在这里我们将其解读为一条底线:我们必须让大部分化石燃料埋在地下。IPCC的报告就是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5.
<正>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气候影响报告中最近频频被发现出现一些错误,首先是预测喜马拉雅冰川将消失,然后是与极端天气的联系,前不久又被指出一个明显错误的说法:"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到2020年非洲杂粮作物生产可能减产50%"。对此,一般公众比科学家们更感惊讶。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敏感性强、幅度大,而极端天气气候变化是高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过去几十年高原气温增暖幅度明显大于全国平均值,高原绝大部分地区极端高温事件频次显著上升、极端低温事件频次显著下降,并伴随有风速和地表感热加热等气候要素的显著变化。高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以及相应的地表和大气热源变化会对高原周边区域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高原冬春季积雪、春季感热强度以及夏季高原低涡东移发展是东亚夏季风异常和旱涝灾害预报的重要指标,可影响到其下游地区的大气环流和中国东部的天气气候异常。为构建稳固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深化对高原极端天气气候环境事件及其对周边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建议国家加强高原上对流层-下平流层水汽和微量成分输送过程与机制的研究,加强高原湿地及其对周边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研究,以及加大投入灾害卫星监测和灾害预警系统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炎热空前     
2006年下半年,世界气象组织发出警告,“厄尔尼诺”现象已在太平洋赤道海域形成,它将于2007年前4个月在地球广大地区,包括从美国到东南亚再到非洲之角,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据此,一些英美气象学专家警告说,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的联合作用下,2007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的最热年份,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频繁出现,为印度尼西亚带来干旱,并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陷入一片汪洋……  相似文献   

8.
极端天气     
《大自然探索》2010,(2):22-33
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呈现越来越频繁、强度越来越大趋势,这令科学家十分担忧。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极端天气气候实践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9.
世界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从佛罗里达州沿海地区到中国水稻种植田,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感受着暖和的天气.2007年,针对世界实施的多项工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评估认为:极端天气时间将加剧,严重水资源短缺将引发大量冲突,农作物减产,人们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在当前,未来面临如此残酷环境的局面下,部分亚洲和非洲国家的人们是最大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0.
人类在推动气候变化上发挥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确定,但是,许多关于未来全球变暖的极端情景比若干年以前看似发生的可能性变小了。这是IPCC发布的最新科学评估报告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科学通报》2021,66(30):3787-3790
正最近几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温度升高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今年夏天美国高温天气造成多地火灾,阿联酋甚至出现70多摄氏度的极端高温天气,我国部分地区超出正常气温的天气也常有发生.因此,开发极端炎热天气环境中的绿色低碳的降温技术,对于解决气候变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个人热管理(personal thermal management)对人体周围微环境的高效调控能力,可以帮助人类应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户外极端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朱茂炎  郭正堂  汪品先 《科学通报》2023,(12):1421-1424
<正>水是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根本保障,更是地球表层系统机体运作的“血液”.当今全球变暖背景下,与水循环变化密切相关的干旱、森林大火和洪涝等极端灾害天气频发,以及海平面上升、海洋热浪与酸化等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日益突出,深刻影响了全球生态系统健康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第6次评估报告中,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认识--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概览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孙成权  高峰  曲建升 《自然杂志》2002,24(2):114-122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IPCC)自 1 988年成立以来 ,已进行了三次气候变化的评价工作 .本文给出了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IPCC三个工作组织的报告的概述 .IPCC的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价报告 ,对 2 0世纪的气候变化结果进行了全新的概括 ,并对 2 1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分析了全球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影响 ,最后提出了减缓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和建议 .  相似文献   

14.
正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气候变化会通过多条路径损害人群健康~([1,2]).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直接影响包括高温暴露造成的生理疾病,增加呼吸道、心血管等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以及干旱、洪水、风暴、野火等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伤亡等.气候变化也会通过影响生态系统,如粮食减产、增加气候敏感型传染病的传播,以及影响社  相似文献   

15.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显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已上升0.74℃,到21世纪末还将上升1.1~6.4℃.  相似文献   

16.
晓阳 《世界科学》2006,(7):12-13
我们通常用平均气温来衡量全球变暖的程度。最近,许多国家的科学家指出,全球变暖应该以人们能感受到的变化来衡量,这个变化就是极端恶劣天气数量的增减。现在,全球灾害性的极端恶劣天气越来越多,其源头却是日趋变暖的全球气候。好莱坞大片《纳尼亚传奇》里的女巫把四季如春的纳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气候变暖的切身体会是气候本身。比如平均气温升高,暴风雨、大雪、龙卷风等极端灾害天气越来越多.天气出现时冷时热等异常情况。气候的变化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出行不方便.健康受影响。然而,科学家告诉我们,气候变暖的某些影响并非是我们都能感受到的,一些恶果是需要科学仪器和广泛的调查研究来认知的。最近,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未来气候变化情景(B2)下我国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国际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情景排放特别报告》(SRES)所设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中B2情景下的未来气候变化数据, 应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 对21世纪中国生态系统的状况进行模拟; 在已建立的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 对中国21世纪自然生态系统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中国未来气候变化将对生态系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影响, 并将随时间的推移有趋于严重的趋势; 受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地区是生态系统本底比较脆弱的地区, 但部分生态系统本底较好的地区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极端气候的发生将对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 开放灌丛和荒漠草原是受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 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则将严重影响到落叶阔叶林、有林草地和常绿针叶林; 气候变化的影响不都是负面影响, 近期的变化对寒冷的地区也可能有利, 但从中、远期的情况看,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9.
正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的第六次评估(AR6)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在经过195个成员国政府代表参加的为期两周的线上会议评审后,于8月6日获得批准并于8月9日正式发布。本期专稿精心选编了两篇颇具代表性的解读文章,"炙热的未来"一文把视角拉近到我们的身边,用今年以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热浪、洪水、野火佐证了AR6的结论;"60年气候变化的警告"则走进我们内心,探讨为什么"我们没有注意到和故意无视"那些气候变化迹象……  相似文献   

20.
到2030年由于气温的升高将造成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大面积的干旱,2050年全球1.3亿人将面临食物短缺。来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同时指出,气候变化正在威胁着大堡礁和南亚群岛等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