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种全新研究思路——建立理想的单一材质模型,在21世纪初将表面化学推向高峰。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因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的研究中作出的杰出贡献.单独荣获了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赞扬道,“埃特尔的方法论既被用于学院里的研究.也被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化学过程。”这位科学大师用他的睿智与勤勉,做出了一篇惠及人类的“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2.
石磊 《世界科学》2009,(9):42-43
在塞拉利昂南部城市——泰城(Tei),“Jogue”、“yipe”和“simoi”在金姆语中是3个表示食物的词语。金姆语是塞扣利昂的一种地方语言,正在濒临灭绝。在过去的3年里.塔克·柴尔兹(Tucker Childs)一直在设法努力地记录并理解这种语言。  相似文献   

3.
江世亮 《世界科学》2012,(2):43-44,42
在我访问过的启明星中,上海籍的并不多见.最多也就十之一二了.上海人.又是少年班背景的就更少了.很巧的是这种难得的人给我碰上了,他就是去年人选启明星f跟踪)计划的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课题组长、研究员黄晓宇(上图)。春节前几天我和黄晓宇约定在有机所见面.一见面就觉得黄是个典型的大男孩.而他一说话那种久违的上海话乡音马上令我兴奋起来,“你是上海人?”“是啊.我是在上海出生一直读到小学三年级才转学到南京.后来研究生又考回上海。”“哦.怪不得.上海话说得这么好。”  相似文献   

4.
“教学界的莫扎特”──谁值得如此这般赞誉呢?保罗·厄尔多斯(PaulErdos),他在9月20日的华沙会议上死于心脏病发作,人们给予他这个称号并且可以证明这一赞誉是正确的。他是我们20世纪最具光彩夺目的思想人物之一;当他仅20岁时.柏林最优秀的数学家IssaiSchur(舒尔。1875—1941.德国数学家.译注)给他起个“布达佩斯的魔术师”绰号;其他的数学家称他为“西方的Ramanujal。(拉玛努詹)”以及“现代的Euler(欧拉)”。总之.作为不平常的人物.厄尔多斯忏‘着强烈的t#感和挚爱为着他自己的学科而生活.这甚至在许多科学家中间…  相似文献   

5.
可以设想有这样一种大家都很熟悉的情况:安尼塔·琼斯(AnitaJones)和理查德·休斯(RichardHughes)都在生气。雇主刚刚宣布了一批被解雇者的名单.他们的40名同事被告知在收拾好自己的办公桌以后就离开。琼斯在盛怒之下闯进了老板的办公室大声抗议。那天晚上,她又向她丈大发脾气。她丈夫对她说,“如果你这样不停地发脾气.你会得心脏病的。”休斯也同样心烦意乱。但是由于害怕批评老板会遭解雇,所以就没有吭声。回到家里,他打开了一瓶啤酒闷闷不乐地坐在电视机前。他妻子说,“如果你一直这样生闷气,你会得心脏病的。”那么到底…  相似文献   

6.
提起马大猷,许多人会觉得陌生。但是在声学界和物理学界则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个人履历充满了“第一”:他是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个仅用两年时间就拿到博士学位的人:27岁时,他成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最年轻的教授;1955年,40岁的他成为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之一。他的学术生涯更充满了诸多“第一”:这位以“科学救国”为己任:于20世纪40年代回国的老科学家,不仅在基础研究上取得许多世界水平的成果.而且开创了我国的声学研究——在他和其他科学家的带领下。建造了我国第一个声学实验室、  相似文献   

7.
以前对手艺人的称呼一律都叫“师傅”。姓张叫“张师傅”,姓李叫“李师傅”,姓什么就叫什么师傅。可历史上北京玉器行的人却都互称“先生”。这也成了一条行规。磨玉的到哪个作坊去“耍手艺”(打工),掌柜的和作坊里的徒弟都得称他“先生”.张先生,李先生的叫着,并且得说是“请”来的先生。如果叫对方一句“师傅”那就等于骂他了,他非跟你急了不可。  相似文献   

8.
科幻将成为现实 正如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Wells)在他的科幻小说中大量描述过的(他是激光枪的发明人),火星人手里握着一种让世人难以捉摸的武器,——如非洲人难以捉摸英国军人手中的马克西姆枪。尽管科幻故事情节千变万化.激光枪却是永恒不变的武器,  相似文献   

9.
去年九月在新加坡丽嘉酒店举行的一次典礼上,国家总统纳丹(S.R.Nathan)颁发了2010届总统科学技术奖。此项顶级殊荣——总统奖章——被授予管理者张道昌(Chong Tow Chong).他的个人履历涵盖了新加坡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就和梦想。  相似文献   

10.
33年来,彼得·A·罗纳(Peter A.Rona)一直在寻找一种难以捕捉的古老生物。并一次次潜入距北大西洋海底两英里多的深海中寻找这种生物。就像亚哈船长(美国作家麦尔维尔长篇小说《白鲸》中的悲剧性主人公,最后船覆人亡——译者注)一样,他一次次的失败。尽管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深海探险设备,他却总是空手而归,这种生物一再逃出他的手心。  相似文献   

11.
王润 《世界科学》2009,(5):44-45
右面这幅照片上的是哈佛一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杰弗里·冯·马尔特扎(Geoffrey von Maltzahn),其身后的这些抽象的符号则代表着他在纳米领域取得的成就。具体来说.他发明了一种用于癌症治疗的新方法。凭借这项发明和其所涵盖的范围.马尔特扎赢得了2009年的雷默松一麻省理工(Lemelson—MIT)奖学金(该奖项专门用来奖励麻省理工学院作出创造发明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2月20日去世的艾伦·霍奇金(AlanHodgkin)是本世纪最伟大的神经生理学家之一。在一个极有应用前景的领域中,他和个赫克斯利(AudrewHuxley)合作,通过解释神经冲动的起因,为大部分现代神经科学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工作不仅仅在于阐明种经冲动的爆炸“起火”和冲动沿着神经轴突(神经纤维)的传导,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所谓‘海子通道”的全新的科学领域——即嵌入在每个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一个亚微观孔道,它们调节离子的通过,并控制由大批细胞组成的程序。1939年7月,霍奇金和赫克斯利(一位25岁,一位对岁)成功地测量了神经细…  相似文献   

13.
<正>衡量肥胖症的关键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简称“体质指数”)——只考虑了身高和体重,而忽略了一系列影响身体脂肪和健康的因素。法蒂玛·科迪·斯坦福德(Fatima Cody Stanford)是一名治疗肥胖症的医生,她成功治愈了许多因肥胖导致健康问题的患者。比如,一位女士在斯坦福德那里进行了长达10年的治疗后,胆固醇、血压和血糖指标都恢复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6岁的梅同一只眼睛瞎了。当时,她另一只眼的角膜也有毛病。不进行治疗,梅冈另一只眼可能会失明。眼科医生约翰·古兹奇(Johnl.Gottsch)决定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他和他的同事们为她安排了手术,给这位小女孩更换了角膜——产生视力的重要器官。角膜移植是成功的。然而一年后,古兹奇发现,梅冈的新角膜已经开始“逐渐被蚕食”。“因为她太小,而且只有一只眼睛了.当时情况很危急”.古兹奇回忆道,他是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一名眼科医生。古兹奇为梅冈安排了第二次移植手术。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手术是成功的,但是这…  相似文献   

15.
最美的发现     
1916年夏.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波兰数学家施坦豪斯正在公园里散步.突然听到一阵和这浪漫氛围极不协调的谈话声:根号、测度、函数……当听到“积分”这个词时,他走向了谈话者。长椅上,一位面容清瘦的年轻人正在和别人讨论数学。施坦豪斯就这样发现了巴拿赫——他说:“巴拿赫是我一生最美的发现。”这一年,施坦豪斯29岁,巴拿赫24岁。在没有被施坦豪斯“发现”前,巴拿赫这匹千里马一直跑得趔趔趄趄:他出身贫苦.成年后一直在为生计奔波,当数学家是他最大的梦想.为此他受尽磨难。但尽管他非常努力,可梦想却一直遥不可及,直到他遇到了施坦豪斯。  相似文献   

16.
由欧洲国家参与的欧洲天文网络(ASTRONET)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即在未来的20年里优先支持一些天文学项目,旨在保持欧洲在天文学领域的领先地位。ASTRONET成立于2005年.目的是把欧洲的天文学界联合起来,效仿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十年规划”(已经进行了5次),计划打造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未来天文学发展“路线图”。  相似文献   

17.
氢,这种最简单的元素,可能仍会给人以惊奇。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发现了一种新的氢键——属于不同分子的二个氢原子之间的吸引。“这是一种新型的分子间相互吸引.”耶鲁大学的化学家罗伯特·克拉布特里(RobortH.Crabtree)说。传统的氢键早为人们所熟知。例如,在水分子中,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的氧原子相连便叫氢键。在水分子内,一个氧原子与二个氢原子以共价键的形式相吸引,氢呈正电荷,氧带负电荷,于是便形成了氢键。克拉布特里和他的同事们已发现,在某些分子中,氢原于具有不同的电荷。例如.在硼烷胺(H3BNH3)…  相似文献   

18.
至爱无言     
刘伟 《科学之友》2007,(11A):95-96
(一) “丹丹——” 我还未进门,就听到女儿“哒哒哒——”的脚步声。她跑到门口,扭开锁,奶声奶气地嚷着“爸爸——”,小猴儿一样蹿到我身上,在我脸上“叭叭”亲了两下,又像小猴儿一样溜下地,跑进卧室。  相似文献   

19.
现在,为获得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而开展的竞赛已宣布打成光荣的平局,注意力将转向最终完成序列和“阐释”整个基因组——给所有的基因定性,并搞清楚它们的功能。这一阐释工作是极端繁重的,需要迄今最大规模的国际互联网协作。 如果塞莱拉基因组公司现在就停止测序工作的话,那么完成整个基因组测序的任务——为保证精确度,每一碱基要测序10次以上(10X)——就将落到政府支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组织身上。在这一方面,据桑格中心的T·赫巴尔特声称,6月下旬,当他们将HGP数据进行计算机分析时得到了一次惊喜。他…  相似文献   

20.
避开上海八月的酷暑,在气候凉爽的瑞士日内瓦,位于瑞、法交界处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我有幸再次采访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八年前,我曾来过这儿采访丁教授和他领导的国际科学合作项目——阿尔法磁谱仪(AMS-02),2011年5月,AMS-02终于搭乘“奋进号”航天飞机.被送上了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