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自制的纳米Ni/Fe双金属对对氯硝基苯(p-NCB)催化脱氯进行研究,考察了镍化率、Ni/Fe投加量、反应温度、初始pH值和p-NCB初始浓度等反应参数对脱氯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产物为苯胺和Cl-;较高的镍化率、Ni/Fe投加量和反应温度可以促进p-NCB的还原降解;初始pH值有最佳浓度范围,较高pH值和较低pH值都不利于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辐照降解4-氯酚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利用60Co-γ源辐照降解4-氯酚的过程,探讨了辐照剂量、溶液的初始pH值、初始浓度、不同气体条件以及自由基清除剂等因素对4-氯酚辐照降解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总有机碳(TOC)分析仪、离子色谱仪(IC)、可吸附性有机卤化物(AOX)分析仪及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评价了4-氯酚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辐照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较低的4-氯酚初始浓度,较高的辐照剂量及低pH值能够提高其降解速率。提高正丁醇的质量浓度可减少4-氯酚的降解率,说明自由基清除剂对4-氯酚的辐照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在Raney Ni催化剂催化下4-氯酚(4-CP)的液相加氢脱氯,重点考察了溶剂、碱、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对Raney Ni催化活性的影响以及催化剂的重复利用.研究结果表明:水的加入解决了NaCl在催化剂表面聚集以致催化剂失活的问题;强碱以及三乙胺的加入则使催化剂活性保持在较高水平;在30℃下催化剂催化4-CP加氢脱氯的活性比较好;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4-CP的加氢脱氯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催化剂使用3次后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了钯/聚吡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钛(Pd/PPy-SDBS/Ti)电极,并用于2-氯酚(2-CP)、3-氯酚(3-CP)和4-氯酚(4-CP)3种同分异构体的电化学还原脱氯.探讨了电流、初始p H值和浓度对2-CP脱氯过程的影响,并在同一条件下对3种单氯酚进行了脱氯速率比较.实验结果表明:25℃、电流为5m A、p H值为2.4的条件下反应60min,100mg/L的2-CP被完全去除.根据数据进行拟合,单氯酚的反应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2-CP、3-CP、4-CP的电化学还原脱氯速率常数分别为6.393×10-2、6.668×10-2、6.990×10-2min-1,脱氯难易顺序为2-CP3-CP4-CP.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去除五氯酚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去除模拟废水中的五氯酚,使其形成沉淀;并探讨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如溶液酸度、酶浓度、五氯酚起始浓度、过氧化氢起始浓度以及温度等。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去除五氯酚的最佳 pH 为 5~6;去除率随酶浓度增加而增加,在所采用的最高酶浓度 0.05u/mL,五氯酚初始浓度为 12.6mg/L 的情况下,去除率可达 70% 左右;五氯酚起始浓度对去除率也有一定影响,起始浓度为 13.0mg/L 时,去除率可达 73.7%,而当起始浓度为 0.7mg/L 时,去除率只有 35.7%;过氧化氢与五氯酚反应的摩尔数之比为 1∶2。此外还采用化学键合法将辣根过氧化物酶固定在聚丙烯酰胺载体上,发现酶活性可保持较长时间,并可反复用于催化去除五氯酚。固定酶去除五氯酚最适 pH 值与自由酶类似,并且在 pH=5.15条件下,1h 内将五氯酚从 13.4mg/L 去除到4.9mg/L并达到平衡;将固定酶装入反应柱制成酶柱,可多次反复催化五氯酚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漆酶催化降解氯酚类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漆酶为催化剂,研究2,4-二氯酚、4-氯酚和2-氯酚的催化降解机理,探讨了反应时间、pH值、反应温度、氯酚浓度以及漆酶浓度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和最适降解条件。结果表明,漆酶催化氧化2,4-二氯酚的能力最强,其降解率10h内达到94%,4-氯酚为75%,2-氯酚为69%。2,4-二氯酚发生反应的最适pH值在5.2~6.0之间,4-氯酚在5.5附近,2-氯酚在4.5~5.5之间。漆酶对氯酚的降解率随着漆酶浓度、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着氯酚浓度的升高,不同氯酚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漆酶降解2,4-二氯酚的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约为44.8 kJ·mol-1。另外,利用戊二醛交联壳聚糖制成载体来固定化漆酶,固定化漆酶的活性虽低于自由漆酶,但稳定性明显增强,连续6d用其降解2,4-二氯酚,6h降解率始终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7.
利用稳态分析技术对4-氯酚稀水溶液在多种条件下的γ辐解产物进行了详细研究。用pH计、氯离子选择电极、TOC分析仪等对4-氯酚水溶液的不同辐解体系在降解过程中与氧化性自由基羟基和还原性粒子水合电子作用后的pH值、Cl^-浓度、TOC的变化进行了跟踪;并通过HPLC对辐照后的产物进行分析,为4-氯酚的辐射降解工艺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苯甲醚作为前体物,探讨氯代苯甲醚的生成途径机理以及在氯消毒过程中pH值、氯投加量(氯的质量浓度)、苯甲醚初始质量浓度、温度和金属离子对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对反应起决定性的作用,苯甲醚只能在酸性和弱酸性条件下才能发生氯代反应.氯投加量、苯甲醚初始质量浓度、温度的升高不仅加快了苯甲醚的反应速率,也增大了氯代苯甲醚的生成量.金属离子Fe3+,Al 3+对反应有催化作用,Al 3+的促进效果最好,反应速率提高约25%,而Mn2+,Zn2+对反应没有促进作用.氯投加量、苯甲醚初始质量浓度、温度3个因素的影响对反应体系的影响强度不同,分别和生成量呈线性相关.氯代苯甲醚的生成量和3个影响变量之间符合多元线性相关,氯投加量和苯甲醚初始质量浓度对氯代苯甲醚的生成量影响显著,二者的显著性小于0.05,温度对反应的显著性不明显.三者对反应的影响强度由大到小为氯投加量、苯甲醚初始质量浓度、温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球磨-冷冻工艺对凹凸棒土进行解聚处理,分别以解聚前后的凹凸棒土为载体负载纳米Fe/Ni,对比研究了所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对水中2,4-二氯酚(2,4-DCP)的脱氯降解性能,并考察了环境温度、溶液初始pH值对材料脱氯降解2,4-DCP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解聚处理后,以棒晶束聚集体存在的凹凸棒土分散形成单独的纳米棒晶,纳米Fe/Ni颗粒团聚情况得到改善,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增大,对水中2,4-DCP的脱氯降解性能显著提升,适当提升环境温度和合理的溶液pH值(3.0~9.0)均有利于复合材料对2,4-DCP的脱氯降解,其主要途径是直接脱除2个氯原子生成苯酚,次要途径为2,4-DCP先脱去1个氯原子生成2-氯酚或4-氯酚,再脱去另一个氯原子生成苯酚。  相似文献   

10.
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研究光电催化水中五氯酚毒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96h藻类生长抑制试验考查了光电催化水中五氯酚过程中以及不同降解条件下的急性毒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电催化去除五氯酚水溶液毒性的能力高于直接光解、电氧化;光电催化降解五氯酚的过程中溶液毒性逐步降低,反应2h后,溶液的毒性降低到初始毒性的11%.反应最佳条件为电解质Na2SO4浓度0.01mol/L,pH在7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