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昌新  易康  廖锐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4):10177-10189
长输油管道泄漏事故不仅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因此对长输油管道进行在线实时监测与快速精准定位是保障管道安全运行的核心要素。首先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泄漏检测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其次详细论述了长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原理、性能及其优缺点,并对长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中存在的微小泄漏、缓泄漏等难点问题进行了重点评述。最后在全面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长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发展潜力、应用前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下一步研究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展望,认为干涉型分布式光纤传感法联合深度学习模式识别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远距离输油管道泄漏检测领域的智能化、高效化,并在未来的泄漏检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改善输油管道泄漏的检测方法, 概述了目前一些常用的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方法, 如直接检测 法、 负压波检测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检测方法等。 分析了这些检测方法在应用时的优缺点。 然而, 随着对输油 管道泄漏检测要求的提高, 这些检测方法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仍需要进一步改善。 同时, 将深度学习引入了 输油管道的泄漏检测中。 深度学习是在神经网络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它在许多方面上的应用弥补了该应用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存在的不足。 其中, 深度学习已经在图像和语音识别应用中取得了成功。 这些情况为以后 将深度学习应用于输油管道的泄漏检测提供了部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长距离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升输油系统安全运行管理水平,研制开发泄漏监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泄漏判别方法包括信号自动分段技术、残差法、相关法、长杆统计法和小波变换法.经分析比较,结合小波变换和相关分析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泄漏识别方法--小波相关分析法.小波相关分析法综合利用了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的优点,能够精确定位泄漏位置.将这套新方法运用于泄漏监测系统开发,经现场试验,得到如下结论:系统报警反应时间在2 min以内;系统可报警泄漏量仅有输送量的±1%;系统泄漏定位精度达到管线全长的±1%.  相似文献   

4.
组态王在输油管道泄漏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输油管道泄漏检测系统为例,介绍了国产组态软件———组态王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其设计步骤。  相似文献   

5.
基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输油管道泄漏检测的试验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实验室研究的结果表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到输油管道的小泄漏检测与定位是可行的,且泄漏点的定位误差可以缩小到(10—20)m之间。但目前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待解决,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基于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将转向油田现场试验,改进后可得到实际应用,这对输油管道管理部门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信号的统计处理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出了一种对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信号的统计处理方法,实际应用表明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滤除粗大误差,累进性系统误差和周期性系统误差,为管道监测部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误报警率。  相似文献   

7.
雷超 《科技资讯》2010,(20):34-34,36
随着管龄的增长,由于老化、腐蚀以及打孔盗油等原因造成的泄漏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及时发现并准确定位,成为管道泄漏技术研究的难点。本文根据以住设计经验,结合某输油管道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以"负压波法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分析法"来检测管道泄漏的设计方案、系统组成,最后对生产过程中比较突出的时钟校准问题进行阐述,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应用于该设计中,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对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信号的统计处理方法。实际应用表明 ,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滤除粗大误差、累进性系统误差和周期性系统误差 ,为管道监测部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误报警率  相似文献   

9.
管道泄漏事故频繁发生成为妨碍管道安全运行的主要原因,随着油气管道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很多管道实现了泄漏的自动检测,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泄漏检测的误报警率较高。针对新疆油田某原油管道,分析了管道运行的各种工况,提出了消除误报警的多种措施,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何峰  杨红军 《科技信息》2012,(27):427-428
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不断发展,管道输送在国民经济中地位越来越重要。长输管道在运行中的泄漏既造成资源的损失,也污染了环境,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管道泄漏检测技术和原理。对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系统组成、技术要求及性能指标等方面分别作了介绍,这对于提高管道的输送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管道输送以自己独特的优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管道泄漏事故频频 发生,不仅造成资源损失和环境污染,而且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为保障管道安全运行和将泄漏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小,需要研究泄漏检测技术以获得更高的泄漏检测灵敏度和更准确的泄漏点定位精度。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负压波泄漏检测技术,分析了其检测定位原理以及影响准确定位的关键因素,最后说明了管道泄漏检测系统的设计与构成。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海底双层输油管道发生泄漏时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Fluent模拟软件,对海底双层输油管道泄漏过程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垂直泄漏孔方向,压力逐渐升高,夹层压力传递过程中发生击波现象,击波范围逐渐减小.(2)对应泄漏孔壁面速度几乎为零,沿外壁面上速度最大.随着泄漏时间增加,速度逐渐减小.(3)泄漏最初夹层空间温度较高,泄漏孔压力越大,温度变化越快.  相似文献   

13.
0.引言我国输油管道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管道泄漏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造了条件,但目前该项技术仅限于一些简单的应用,没有充分发挥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面临对石油产品管道的调度,管理,维护等问题,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实时监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1.管道泄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次声波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器以及GPS/北斗卫星同步接收装置安装,服务器以及监控主机部署。在服务器上安装服务器主站软件,监控主机上安装监测软件。针对不同孔径模拟泄放测试获取数据,对系统算法进行优化。最终采用12 mm和6 mm泄放孔径进行测试表明,次声波泄漏监测系统能够有效进行报警,响应时间小于120 s,定位精度可达±50 m。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将微震检测中的STA/LTA方法与负压波检测法相结合,并应用于输油管道泄漏检测的技术方法.根据管道泄漏时产生的负压波波形与微震信号初至的相似性,可利用STA/LTA方法对该特征波形进行准确的提取和捕捉,并通过对比管道首末站检测到该特征波形的时间差,对泄漏点位置进行定位.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识别突变的负压波信号,并减少传统泄漏检测方法中小波变换等信号处理方法带来的计算复杂性.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将STA/LTA应用于输油管道泄漏检测具备可行性且能够有效识别负压波信号.  相似文献   

16.
输油管道的泄露,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带来极大的危险,而且会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对此,本文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输油管线泄漏检测及定位技术.并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减少石油运输过程中管道泄漏带来的危害,提出一种基于气压感知的地下输油管道泄漏监测方法,基于该方法设计了地下输油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在输油管道外部包裹双层密闭的塑料外壳,通过测量外壳内部的气压来监测管道是否发生泄漏,利用RS485和NB-IoT网络将报警信息上传至云平台,在PC端和移动端导入地图,实时动态地显示管道发生泄漏的位置.经测试,该系统报警时延小,定位精度高,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压电传感器的管道泄漏监测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通过提高输油管道泄漏信号的信噪比进而提高泄漏检测的可靠性和灵敏度的方法;在定量分析、比较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和压电式动态压力传感器各自信号的特征和信噪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压电传感器的管道泄漏监测方法。阐述了基于压电传感器的管道泄漏监测、定位原理以及基于MSP430F149单片机的管道泄漏监测仪软、硬件设计方法及实现。现场泄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压电传感器的管道泄漏监测仪可以较好地提高泄漏检测的可靠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9.
于祥魁 《科技信息》2014,(2):218-219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输油管道工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输油管道内石油具有易燃易爆的性质。因此,在石油输油管道施工建设过程中,应严格规范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在输油管道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泄漏检测系统,及时准确地报告事故发生范围及程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20.
小波去噪和奇异性分析方法在输油管道泄漏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油管道中存在的噪声影响了管道泄漏事故的判决,利用瞬态压力波定位泄漏点的关键是准确地确定瞬态压力波传播到管道始末两端的时间差,通过小波阈值去噪和信号奇异点分析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管道工况噪声对泄漏信号的干扰,提高瞬态压力波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