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世界人民迫切期待的日内瓦会议,已于四月二十六日开幕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会议。在清闲已久的国联大厦里,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英国和法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代表,正在共聚一堂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日内瓦会议受到全世界人民如此普遍的欢迎和重视,绝不是偶然的。因为,一则这次会议标志着几年来被「实力」政策执行者所堵塞的大国协商道路的恢复;二则这次会议承担着符合于远东与世界和平利益的庄严的国际任务。这任务就是: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建立一个统一和独立的民主朝鲜;在保障印度支那人民的自由和民族权利的条件下迅速恢复印度支那的和平。毫无疑问,这些任务如能得到解决,对于进一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巩固普遍和平必将起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严明同志的“在走向国际关系正常化的道路上”一文,根据苏联部是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关於四国政府首脑日内瓦会议的报告的精神,概括了日内瓦会议以来的国际局势发展趋向,阐明了我国人民的和平立场。王芸生同志的“和平是我们大家的”则传达了中国人民要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捍卫和平事业的愿望和热情。  相似文献   

3.
一和平人士的又一次崇高的集合,又一次把地球上千千万万善良人民要求和平的纯洁意志从四面八方汇合起来了。一九五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至二十八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在维也纳开了会。这次会议是在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举行后一年、世界和平力量空前壮大而战争势力仍在不断地制造国际紧张局势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次会议又是继着同年六月世界和平理事会布达佩斯会议号召展开国际协商运动后,在已有的成就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明确协商观念和促进切实达成协议而召开的。因此,会议展开了更深刻的讨论,得出了更有力的决议。  相似文献   

4.
亚洲妇女,尤其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妇女,一贯参加祖国的和平建设,保卫世界和平,非常积极地反对使用核武器。 1957年4月在柏林召开的国际民主妇联执行局会议,决定以5月为争取和平月、裁军月、无核武器月。社会主义国家的妇女和参加国际民主妇联的其他国家归女,都热烈响应了这个号召。中国妇女正和中国人民一超,发挥干劲、辛勤劳动,一定要为保卫社会主义的和平建设、保卫亚洲和平和世界和平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谁在威胁世界 谁在威胁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世界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摘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相似文献   

6.
中、苏、美、英、法及其他有关国家参加的日内瓦会议已于四月二十六日开幕。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国际和平势力的一个胜利,是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一个重大步骤。全世界人民都热望这次会议能够获得重要的成就,从而使国际紧张局势获得进一步的缓和,并为以协商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奠下坚实的基础。人们特别希望这次会议议程中的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问题能达成公正的协议,以便停止西方殖民国家的「骯脏战争」,因为印度支那战争是目前世界上  相似文献   

7.
宗教对于和平始终保持着高度关切,并通过特定的价值体系集中展现了人类的崇高愿望,推动了社会整体面貌的改善,为促成和平创造了条件。现代社会中的宗教虽然无法直接参与政治事务,但并没有完全被排斥在公共领域之外,可以与任何社会现象混杂在一起。有鉴于此,宗教必须密切关注全球化条件下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有效守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8.
谢富金 《世界知识》2014,(18):81-81
<正>《世界知识》是我的恩师,半个世纪以来,与之为伴、获益良深,愿将印象最深的记忆追述,与众挚友交流。一、新中国的声音,响彻日内瓦国际会议大厅。1954年4月,《世界知识》发表了有关新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的消息。报道称,周恩来总理发言时,大厅座无虚席。他的出场,具有那种令人捉摸不透的魅力。周恩来雍容尔雅,风度翩翩,令人肃然起敬。周总理强调,中国需要和平,渴望通过谈判等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并强调,国际问题,首先是亚洲问题,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可能解决的。会上,英国外  相似文献   

9.
编辑后记     
欧洲将走向和平还是战争,这是当前世界政治生活中关系着千千万万人们的幸福和灾难的极其重大的事件。苏联政府建议的欧洲会议的召开,替爱好和平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期社论“有欧洲的安全,才有世界的和平”论述了这次会议的深刻意义,并提示了保障欧洲和平和安全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后记     
美国帝国主义者一面霸占我国领土台湾,叫嚣对我国进行武装干涉,一面纠集马尼拉条约成员国在曼谷举行会议,策划新的战争,这是今天亚洲国际紧张局势的根源。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一起,必须进一步展开和平运动来制止这种侵略阴谋,维持和巩固远东和世界的和平。本期社论、述评、黄季方同志的“论策划战争的曼谷会议”和周培源同志的“原子能的基本原理与和平用途”等文分别就当前局势的主要问题作了论述和报道,并指出我们奋斗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世界和平理事会柏林特别会议于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日在柏林召开,有包括苏联、中国、法国、英国、印度、意大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的代表团参加,讨论了全世界各国人民所最关切的两项问题——禁止原子与热核子武器问题与国际安全问题。这次特别会议,在日内瓦会议举行期间召开,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五年来世界保卫和平运动,由于各国的和平战士与和平组织的共同努力,由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中央情报局闹了大笑话国际和平会议是世界首脑最重要的会议之一,如中东和会、巴黎和会、海牙和会,当国家元首在会谈前摄影留念时,有一个关键人物会悄然退出,在签字仪式时,有一个座位是空的,一般并没人注意,只有特别老道的记者才会猜测一下。等记者们都离去后,他  相似文献   

13.
与以往宗教学说相比,蒂利希的"终极关怀说"更具有概括性和开放性,更易达成学术共识。"终极关怀"把宗教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在理论上取得并建立了宗教对话的共同基础,为宗教比较和宗教对话提供了一个终极意义上的平台。积极开展宗教间的对话,有利于各宗教和谐共处,进而推动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14.
会讯     
3月13日,“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与国际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举行。来自北京一些研究单位和大学的5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背景、国际环境、国际影响及国际战略等议题进行了认真研讨。与会同志一致认为,“中国和平崛起”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和理论意义的议题。中央领导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立场,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并要为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自己贡献的决心和诚意。这一立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能否和平崛起、如何和平崛起以及在崛起的进程中采取何种国际战略等…  相似文献   

15.
半月述评     
今年7月举行的日内瓦四国政府首脑会议促进了建立国际合作和信任的气氛,导致了国际局势的一些缓和。全世界人民正确地认为:如果维护和发展这种“日内瓦精神”,将会使国际气氛继续改善,并创造解决悬未决问题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从10月27日到11月16日举行的日内瓦四国外长会议,原该寻求出办法来解决四国政府首脑的指示中所提出的问题。但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16.
王毅 《世界知识》2013,(15):28-31
中华民族历来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始终奉行和平的对外政策。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中国向世界发出和平的声音,传递和平的理念,播撒和平的种子,既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殷切期待,也是当代中国应尽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通向和平的道路从来都是不平坦的。但是,象战后中东和平之路这样崎岖曲折,还是少见的。以巴勒斯坦问题为核心的阿拉伯—以色列冲突,持续了近40年,至今在寻求和平的路上还是荆棘丛生。两三个月前,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曾出现过一股不大不小的新势头:召开中东国际会议以解决阿以矛盾,实现和平。除以色列的利库德集团外的有关各方:阿拉伯温和国家和激进国家、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色列的工党、苏联、美国以及欧洲共同体,它们出于各自的需要程度不同地都赞成召开中东国际会议。各方为此展开了频繁的活动,使沉闷的中东和谈气氛趋于活跃。尽管人们对于会议是否开得起来,开起来能不能取得成果还持有疑虑,但对于有关各方终于认识到召开国际会议不失为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现  相似文献   

18.
十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德日帝国主义的可耻失败而告终。在反希特勒联盟国家最后击败法西斯侵略者、重建战后世界和平的过程中,雅尔塔会议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一九四五年二月四日到十二日,苏、美、英三国政府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邱吉尔——在苏联南部黑海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港举行会议。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中,对于盟国最后击败希特勒的军事计划,对战败后的纳粹德国实行占领和管制的政策,以及对战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问题,作出了荘严的决定。  相似文献   

19.
夹杂着错综复杂民族和宗教矛盾以及大国背景的阿以冲突,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审视阿以冲突的现状,展望中东和平的未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两个民族的苦难历史,留在人类心灵深处的则是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思考。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国际恐怖主义多在伊斯兰世界出现,除了有西方霸权主义这个根本的现实原因外,还有一定的宗教民族根源:恐怖主义者曲解伊斯兰教中的圣战意识,为其暴力倾向提供理论依据;伊斯兰教现实中教派林立、政教合一,容易给恐怖主义提供生存的空间;伊斯兰世界民族主义运动合法斗争途径被堵塞的现状,容易为恐怖主义者利用。但“国际恐怖主义”绝对不等同于“伊斯兰主义”,只有当西方放弃对伊斯兰世界的霸权主义政策,伊斯兰教得到全面理解的时候,才能从根本上根除国际恐怖主义的宗教民族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