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对自然界的水和水域进行控制和调配,以防治水旱和灾害,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水的矛盾也在变化,需要不断地采取新的水利措施加以解决,而每一次大规模成功的水利实践,都会提高水利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黄河水量不断减少,成了沿河人民和政府忧心的大事。无论采取什么工程水利或节水措施,这条母亲河的水仍然不够中下游各省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消耗。 今年,黄河水量更少,供水更紧张了。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紧急要求宁夏河套地区限水。本来,河套  相似文献   

3.
海洋的怒吼     
正海洋孕育了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体,在生命进化的历史长河中,海洋担任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却变得不再那么和谐。因为人类过度作业导致的海洋污染,同样也在威胁着人类。幸运的是,随着生态环境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陆地上的生态环境一样,海洋同样需要我们的呵护。也因此,人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方位保护这片蔚蓝。  相似文献   

4.
发展现代创新型水利是社会对水利行业的要求,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创新型水利的转变是水利行业树形象、谋发展、干事业的需要.应充分治理水、利用水、开发水,充分发挥水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熊毅 《科学通报》1960,5(3):85-85
解放以后,我国即发展水利事业,1958年大跃进后,全国各地普遍展开群众性的水利建设,扩大了灌溉面积,对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发挥无比的功效。随着灌溉事业的大发展,灌区内的部分土壤发生了次生盐硷化,也是很难避免的。最近党中央和国务院指示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止灌区盐硷化面积的继续扩大,已经盐硷化的要争取二三年内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6.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利、水电工程是综合利用水资源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使其发挥更大作用,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做出更大贡献,是新时期发展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做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7.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利、水电工程是综合利用水资源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使其发挥更大作用,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做出更大贡献,是新时期发展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做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这是我们世代都很关注的话题。结合现代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未来学家和机器人专家纷纷表示,人机融合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在未来,人类很可能成为半人半机械的生化机器人,人类将拥有机器人一样强壮的身体,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地更换身体的机械器官。到了那时,人类将不再为疾病和死亡而过度担心。近年来的科幻影片中出现了不  相似文献   

9.
全球变化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20多年来,国际科学界对全球变化研究不断深化,逐步形成了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重要驱动力、全球变化影响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共识.为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目标是在21世纪末将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地表增温控制到不超过工业化前2℃.但是,处理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必须坚持哪些原则,重点开展何种研究,采取什么政策保障还没有明晰的思路.本文提出立足国际和区域平衡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制定全球变化应对对策;必须在人与自然和谐,同时人类社会自身和谐前提下妥善处理应对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坚持减排与增汇并举,减缓与适应并重等原则;加强科学研究,减少全球变化认识的不确定性.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实质上为人类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为促进人类能源结构转变、改善和恢复地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国际与区域间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在未来的20年中,世界各国将发射一系列无人驾驶的航天器对火星表面、彗星、彗核、小行星表面及太阳风进行采样。考虑到在回收的样品中可能存在生命物质,所以每次从外空采回的样品都需要特殊的盛装及处理方法,这和人类在地球上处理感染事件及移植新组织所采取的措施具有相同的道理。 保护每一个星球 当从太阳系其他地方取回可能藏有生命的样品时,需要细致周到的安排,以确保在每次执行任务的  相似文献   

11.
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基本物质和自然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广义地讲,水利建设就是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好水资源,达到兴水之利,除水之患的目的。 水利建设的范围十分广阔,凡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的事业都属于水利的范畴。主要包括:防洪、农田水利(灌溉、排涝、水利土壤改良)、水力发电、航运(内河航运和海港建设)、城乡供水、海岸防护、围海工程和海涂利用,以及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步入了鼎盛时期,不断出现新的施工技术和手段,我国某些地区水资源极其贫乏或已开始枯竭,再修建新的水利或水电枢纽就受到限制.文章着重从国内外水利水电发展的经验,提出了修建多种型式的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传统水利水电的补充,有利于我国水利和水电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今后视各地区各河段水利和水电发展情况对新建及改扩建工程进行动态规划和设计,为我国水利水电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地球提供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来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然而自然资源不可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别是那些不可再生的一次性能源,迫切需要人类对其进行可持续的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的矿20世纪以来,从以开发金属资源为主到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工业矿物和油气,一些寻找和开发不可再生能源的工业部门得以发展。现今,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能源工业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持续增长的需要要求我们不断地勘探和开发新的矿床。虽然一些紧缺的矿产资源在地区上并没有  相似文献   

14.
正测控通信是人类与航天器联系的通道和纽带,在深空探测任务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把发射的航天器比作风筝,那么传递天地间信息的测控通信链路,就是一根看不见的风筝线。随着人类深空探测的不断发展,从月球到火星、木星、冥王星乃至太阳系边际,风筝飞得越来越远,风筝线也就应该更加结实可靠,而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测控通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芦溪县发展林业的客观条件是很好的,但需要我们把握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使主观和客观很好地结合起来.文章论述了芦溪县生态林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谈农村水利工程工作的发展方向和主要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水利范围大、牵涉面广、情况复杂,增加了改革改制的难度,水利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农村水利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强化对水利设施的工程管理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搞好农村水利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人与动物本是"地球村"的共同居民,可是由于人类不断地对野生动物展开攻击和侵犯,例如任意捕杀、狩猎、乱伐森林等,使它们的生存环境缩小了,生存条件恶化了,对如何生存下去也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因而有些动物对人类采取报复行为,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之一。人类应当以此为教训,认识到"爱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1955,(5):6-6
自战争结束以来,亚洲国家的经济情况已经起了重大的变化,但是,尽管在若干方面有了重大的改进,仍然必须立即采取适当的行动,消除亚洲国家经济仍在受到的压力,以便加速它们的平衡发展,而获得高度的经济繁荣和进步。亚洲国家的充分和完全的复兴,需要它们采取相互配合的措施以消除过去受压迫的痕跡,并且为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是为了这些国家人民的利益——提供条件。鉴於这些考虑,亚洲国家会议认为,为了上述目的而采取以下措施是适宜的和必要的: 一、立即取消美国对中国和其他国家间的贸易强行实施的禁运,恢复台湾海峡公海  相似文献   

19.
千百年来,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在与大自然进行斗争中,不断地消耗着能量。可以说,人类的任何进步、发展,都离不开消耗能量。在原始时代,人类对能量的消耗,不但数量少,而且形式也是很低级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能量的消耗也不断发展。直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解放,科学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人类才学会了使用矿物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自从人类使用矿物燃料以来大大地推动了生产、科技、经济和文明的进步。在最近一个多世纪中,人类消耗了比以前数万  相似文献   

20.
休闲时光     
20世纪末,许多工业企业在对付环境问题的措施上,逐步放弃传统的对工业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作法,转而致力于减少各种废料的产生。为了防患于未然,使人类社会避免被不断膨胀的垃圾堆"吞没"的危险,到21世纪,新的措施可能会加速发展。传统的做法往往是厂商将工业垃圾倾倒,这些日益膨胀的垃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