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伙食改革已经起步十多年了,“回收部分间接成本”就是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的举措,这一举措出台后,一直在党委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谨慎地、有步骤地、适度地进行着.这是因为我国的高校伙食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包含了政治因素、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时下有部分文章只提到了教育和经济二重性,笔者认为是不妥的.我们决不可忘却历史,淡化政治因素,同时必须指出,政治因素、教育属性和经济属性,三足鼎立而非均衡之势,我们的政治因素和教育属性又必须重于经济属性,否则舍本求末,这是我们确定适度地“回收部分间接成本”百分率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对计算机辅助化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论述 .指出实验教学是高校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学基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实验教学也要推陈出新 ,不断前进 .“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是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  相似文献   

3.
高校饮食服务向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机遇,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如何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探索搞好高校饮食服务工作,是摆在高校领导和饮食服务部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当前高校饮食服务存在的问题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给高校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长期以来,我们高校一直习惯关起门来搞自已的“小而全”,维持着“一校一户办后勤,校校后勤办社会”的观念。习惯于依赖高校的福利性拔款,使之经费缺口不断增大,队伍老化,整体素质不高的局面。1…  相似文献   

4.
高校后勤改革经过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支持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确保了高校的稳定。但从总体上看,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后勤仍不能从根本上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所指出:“看来制约高校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后勤。后勤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应认真思考“瓶颈”问题产生的根源,积极探索突破后勤“瓶颈”的有效措施。一、高校后勤“瓶颈’问题的根源1.投入不足是“瓶颈”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是靠国家来办,投资主体单一,投…  相似文献   

5.
方芳 《漳州师院学报》2009,23(2):168-170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逐渐加大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但这些政策只解决了经济层面的问题.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真正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工作,我们要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高校贫困生责助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6.
实现“211”工程的宏伟目标,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诸多方面尚不能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笔者从这些方面论述了21世纪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此非典时期,大学生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某些反常行为,再一次提醒我们,要对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有清醒的估计与判断,绝不可盲目乐观,更值得我们对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加以反思,并在此基础上重建。文章指出了非典时期,大学生德育问题的表现形式,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最后论述了“后非典时期”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科学掌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积极探索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9.
高校行政管理生态型模式契合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形势,是运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高校行政管理的有益探索与实践.本文从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分析当下高校行政管理非生态现象,把高校行政管理看成一种调节高校生态发展的生命有机体,分析高校行政管理生态型模式的可行性,提出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生态型模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月,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位于南京市的东南大学校内一下子“冒”出了三所以县(市)命名的地方学院一金坛学院、启东学院和溧阳学院.经济发达地区(以上均为全国经济“自强县”)到高等院校投资办学院,这在全国还是新鲜事.此举很快引起了上上下下的关注,被教育界有关人士称为“我国高教办学体制改革的新尝试”,是“高校为区域经济眼务的新途径”.“一石激起千层浪”,东南大学地方学院的诞生,在江苏省乃致全国产生了强大的冲击波.继东南大学之后,南京大学与溧水县、丹阳县、通州市、江阳市、苏州工业园区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在苏州大学内,锡门学院、通州学院也宣告成立.目前,浙江大学、杭州大学和湖北的一些高校也有了成功的举动;山东省不少高校亦在积极行动,寻找伙伴,效仿这种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