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指引下,广东省阳山种苗场广大革命职工,为革命育苗,敢于实践,用板栗根代替砧木嫁接获得成功,为多、快、好、省地发展板栗生产闯出了一条新路。实践证明,板栗根接繁殖,除了具有一般嫁接法繁殖的生长快、提早结果、能保持品种优良特性等优点外,还有如下好处:(1)由于不用种子繁育,可以节省大量粮食,降低育苗成本。一亩板栗苗残留下来的根可繁殖八至九亩板栗嫁接苗,就可节约近两千斤板栗种;(2)扩大砧木来源,每株板栗苗出圃后残留下来的根可作五至十五条砧木之用,有利于无种源地区发展板栗生产;(3)由于根部组织比较松软,嫁接成活率比一般嫁接法高,同时可以在室内  相似文献   

2.
美国山核桃嫁接愈合过程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嫁接愈合过程的组织细胞学特征。【方法】以2年生‘马罕'实生苗为砧木,接穗取自‘波尼'品种的1年生枝条,采用切接法进行嫁接,对其嫁接愈合过程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结果】美国山核桃的嫁接愈合过程历经砧穗隔离期(1~9 d)、愈伤组织生长期(9~20 d)、形成层环构成期(20~25 d)和新生维管组织分化期(25~40 d)4个时期。嫁接后1个月左右形成愈伤组织桥和形成层环,为嫁接成活的关键期; 在未成活的嫁接体中,愈伤组织细胞较少并褐化,不能完成愈合过程。【结论】美国山核桃接穗愈伤组织大量发生的时期早于砧木,愈伤组织大量发生期与叶片展开在同一时期; 愈伤组织主要在形成层处产生; 愈伤组织生长受阻,嫁接愈合过程中断可能是影响嫁接成活的重要内因。因此,为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形成层环的构成创造有利条件,是嫁接技术改进、提高嫁接成活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7-2007年安徽省统计资料,对全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的诸要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耕地面积、粮食播面比与复种指数三者的乘积)、单产、农田水利设施以及农民的粮食收入是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相对活跃因素,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对全省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耕地非农化、粮食总需求增长的压力,势必对粮食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粮食生产时空变化是资源禀赋背景下,城镇化、工业化及政策因素引致农户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多种高产”是当前我省发展粮食生产的一个主要方向。在多种条件下,如何确保粮食持续稳产高产,土壤肥力条件显然是个基础因素。为此系统定位观察在年种三熟(春粮、早、晚稻)条件下粮食产量和土壤肥力演变的相互关系,这对制定发展粮食生产的远景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现就三年(1974~1976)连续进行的有关定位试验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甘肃省粮食生产与退耕还林 (草 )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正确处理粮食供需平衡与退耕还林 (草 )粮食之间矛盾应采取的措施是 :合理规划 ,保护好基本农田 ;加快粮食生产技术进步速度 ,提高耕地的粮食生产率 ;依靠市场调节 ,保持粮食供需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分析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以来河南粮食生产效率变化,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结合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算了河南省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实证结果显示,对河南省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较大的是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变化,而制约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因素是河南省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纯技术效率未得到提升,河南省粮食生产中加大技术推动应用和优化种植规模仍具有较大潜力。因此,加快河南省粮食生产科技创新,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是提高河南省粮食生产效率,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7.
根据建国以后黄土高原地区粮食生产进程经历了振荡期 (1949~ 196 4年 )、徘徊期 (196 5~ 1983年 )、增长期(1984~ 1997年 ) 3个阶段 ,分析了粮食发展趋势 ,预测了 2 0 0 0~ 2 0 30年 7个不同年份全区和分区粮食的总产 ,并在对黄土高原粮食生产进行综合考察与定位试验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各地粮食生产及地貌类型、土壤侵蚀程度、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和国家粮食政策 ,提出了粮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对策和技术对策 .  相似文献   

8.
基层动态     
《科技潮》2008,(5):43-44
怀柔区专家传授技术果农收益颇多近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的专家余德鉴老师应邀为怀北镇果农讲解栗树春季病虫害预防和修剪技术,到培训基地周边果园进行了现场指导,针对不同栗树的生长情况讲解果树管理方式,还发放了栗树周年管理和果品安全生产等相关材料300余份。该镇根据群众需求,聘请专家进村开展连续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核心区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区域,稳定粮食生产核心区的有效供给是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根据中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区域发展的现状,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粮食消费需求、保障粮食有效供给、解决粮食生产制约因素4个角度,研究粮食生产核心区战略地位,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1949~2001年济宁市(不包括泗水、汶上、梁山)各县(市、区)的统计资料,分析了53年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变化历程,并进一步以1978~2001年济宁市12个县(市、区)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济宁市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从定量的角度考察了粮食产量与诸因子的关联程度,指出了粮食单产、劳动力、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是影响济宁市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并提出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为解决济宁市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中国玉米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2004—2013年中国玉米主产区12个省(自治区)166个地级市(区、盟、自治州)的统计数据,分析气候变化及应对策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条件改善和玉米技术进步作为减缓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适应性策略对稳定玉米生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灌溉条件、玉米技术进步和气候变化的联合检验结果显示,上述缓解气候变化的应对方法致使中国玉米生产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作为支撑玉米有效应对干旱的灌溉手段是不断扩张的机井数量,这将增加农业灌溉水资源短缺地区的粮食生产安全风险。未来在平衡粮食生产和环境资源的双重目标时,有必要缩减灌溉水资源负荷过重地区的粮食生产任务。  相似文献   

12.
大小麦生产在全年粮食生产上的位置已愈来愈重要,根据1974年我区全年粮食亩产超“双千”的典型田块调查。大小麦产量在全年产量中占25%左右。因此扩大大小麦面积对提高全年产量起着重大的作用。撒播种麦是省工高产的,如我所栽培组进行点播、条播(均人工除草两次)和撒播(化学除草)的比较试验,结果亩产分别是268斤、274斤、338.7斤。撒播比点播和条播分别增产26.4%和23.6%。但是撒播后除草困难,在草害严重的单位没有除草剂配合,撒播就起不了增产的作用。如缙云县舒洪大队在草害重的田块进行点播、条播(人工除草两次)和撤播  相似文献   

13.
区域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河南省粮食产量的诸因素进行动态灰色关联分析,运用GM(1,1)模型在对其发展趋势预测的基础上,进行趋势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动态地反映了河南粮食生产发展的趋势,为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礼亲 《科技信息》2009,(19):106-107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际贸易一体化要求中国不断向世界开放粮食市场的情况下,通过对黑龙江省粮食生产现状以及国际粮食发展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黑龙江粮食生产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黑龙江粮食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对黑龙江粮食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蔬菜嫁接技术是随着保护地蔬菜栽培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项新技术,随着大棚蔬菜生产的不断发展,嫁接技术逐渐得到普及。在我省各地大棚生产最常见的是南瓜作砧木用于黄瓜嫁接、野生茄子做砧木嫁接茄子、南瓜和葫芦或西瓜做砧木嫁接西瓜。另外,目前嫁接技术还应用于西红柿、椒类蔬菜、洋香瓜等多种蔬菜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不同砧木嫁接青钱柳,分析不同嫁接组合接穗和砧木生理指标的差异,探讨砧穗生理特性与嫁接成活的关系,为青钱柳砧穗嫁接亲和性的早期预测和砧木选择奠定基础.[方法]分别以枫杨(F)、薄壳山核桃(B)和青钱柳(Q)作为砧木嫁接青钱柳接穗(3种嫁接组合),采用切接的方法进行嫁接,测定嫁接后0、40、70 d各嫁接组合砧...  相似文献   

17.
《安徽科技》2011,(Z1):4-5
安徽地处江淮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生产总量常年居全国第6位前后,是国家重要粮食主产区和输出省份之一.发展粮食生产始终是安徽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从2005年起,省政府通过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玉米振兴计划等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大力开展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高产创建,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科技日报记者:安徽是全国农业大省和产粮大省,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安徽的粮食丰产工程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相似文献   

18.
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嫁接,是核桃良种苗木繁育和核桃低产园品种改良的重要技术环节,对促进核桃产业实现品种良种化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核桃树种的特殊性,嫁接成活率一直不高,成为核桃生产中的技术难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核桃嫁接技术也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嫁接成活率有了较大的突破。本文就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核桃树伤流重,内含单宁等物质,加上气候等因素,导致核桃树嫁接成活难,是制约核桃良种化栽培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市在核桃低产园品种改良嫁接中,多采用春季插皮舌接,使嫁接成活率得到了明显提高。为了丰富核桃低产园品种改良嫁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核桃低产园品种嫁接改成效,我们将带木质部嵌芽嫁接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核桃低产园春季大树嫁接中进行了应用试验,取得了显著成交,不但提高了核桃低产园品种改良嫁接的成活率,也降低了嫁接成本,丰富了核桃大树春季嫁接的方法,在生产实际中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嫁接是繁殖薄壳山核桃的重要手段,拟从蛋白质水平揭示薄壳山核桃嫁接愈合的机理。【方法】利用双向电泳技术结合MALDI-TOF/TOF-MS,研究了薄壳山核桃嫁接愈合部位4个发育时期(嫁接后第1、6、10和25天)的差异蛋白。【结果】共成功鉴定48个差异蛋白,这些差异蛋白按功能可分为7类,包括能量代谢、抗性及防御、细胞生长、次生代谢、蛋白质合成、氨基酸代谢以及未知功能蛋白。【结论】果糖二磷酸醛缩酶、磷酸甘油酸激酶、丙酮酸脱羧酶、三磷酸腺苷酶能够为嫁接愈合提供所需的能量;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还原酶能够有效清除嫁接愈合过程中积累过多的活性氧; 可溶性无机焦磷酸酶可以促进愈伤组织的增殖; 类胱天冬蛋白酶、α微管蛋白可能参与管状分子的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