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发达国家,大学技术转移的第一代模式是大学成立技术转移办公室(TTO),由懂法律的专业人士担任技术转移专员,替拥有成果的科研人员进行专利代理,这样,科研人员仍可把主要精力投入科研与教学。在实践中,有的TTO运作得不错,有的TTO则业绩平平。近年来,又出现了第二代模式,即科研团体(research ensemble)通过因特网直接面对潜在用户。  相似文献   

2.
大学、产业和政府通过互动自反的逐级推进形成开放、协同创新效用;大学专利技术转移组织(TTO)通过改变信息传递结构、重复博弈和社会资本的粘合,降低交易成本以促进大学技术转移。基于刺激反馈和系统理论,三螺旋模式和TTO存在"三螺旋环境-TTO行为-绩效"互动关系,这三方面的内容最终成为TTO构建的框架模型基础。基于理论框架,我国TTO的构建首先要着眼于大学、产业和政府的互动自反建设,其次是TTO内部有效的运营。  相似文献   

3.
现代国际技术转移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国际技术转移与文化摩擦—关于技术转移深层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论述了技术转移导致化摩擦的原因和机制及其导致化异化的可能性问题。作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技术-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对外“技术-化”观,同时实施化变革与技术民族化,这是解决国际技术转移与化摩擦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日本20世纪50年代后建立的、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特点的技术引进体制和以产学研官合作为特点的创新体系的考察,从政策法规制定、政府支持方式、合作研发网络构建、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等方面,分析了日本技术转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对促进创新的作用,并对加强我国技术转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大学与政府科研机构在国家科研体制中的定位与分工是影响一个国家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本文概括了世界主要国家研究型大学与政府科研机构的关系模式,并着重探讨了美英模式和德法模式国家两者合作的经验,从而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如何实现我国研究型大学与政府科研机构的关系重建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技术转移一直是科技界的热点话题,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国家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贸易.在2010年11月中意创新论坛举行期间,中国、意大利两国政府签署了建立中意技术转移中心的协议,协议中的中意技术转移中心将于2011年上半年建成.2011年年初,由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45家知名技术转移与创新服务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致力于为跨国技术转移提供全面支持的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相似文献   

8.
西南地区的技术转移与文化摩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转移是将某种技术应用于与其起源不同的实践领域的过程。技术在转移的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西南地区而言,传统文化对技术转移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考察西南地区实施技术转移的形式,分析影响技术转移的因素及由此产生的文化摩擦,以便为有效地开发西南地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创新型城市重在自主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技术转移,因此,实施技术转移战略,促进技术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内技术成果与技术需求高效对接、成功转移,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开发了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资源池,整合了区域内技术交易市场、技术交易服务机构、技术需求、技术成果等资源.该资源池依托丰富的技术转移资源及技术成果登记、管理、评估、成果需求智能匹配等功能,初步形成了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开展技术转移服务的能力,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技术转移的速度加快,涉及领域不断拓宽,国际技术贸易额每年都在不断被刷新,不少跨国公司、著名高校和科技研发中心以其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技术力量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主要承担者,是当今国际技术转移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边疆民族地区的技术转移展现为三个层次:技术器物的转移、技术制度的转移与技术观念的转移。技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且内在具备在时间上永远向前,空间上永远扩张的本质特征。由此导致边疆民族地区的技术转移与文化摩擦。消除摩擦的策略在于弥合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裂痕,重建技术与大自然之间的平衡,重建人的发展与技术发展之间的平衡。具体措施主要有三点:1.转移及引进绿色技术;2.转移及引进人性化技术;3.走技术的民族性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3.
笔者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技术转移体系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是:企业在技术转移中处于主导地位;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和协调管理;技术转移网络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技术转移途径多元化,技术服务和咨询占有较大比例等。并提出建议,技术市场的发展需要政府给予持续有力的政策支持,建议对企业参与的科技计划项目,将技术转移情况作为验收考核指标之一,并加强技术转移信息网络平台建设,通过技术服务带动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14.
古代的技术转移大都伴随技术人员的流动而进行,转移的技术主要是技术器物和技术方法.近代的技术转移主要集中在技术器物、技术制度及技术人员三个层面上.现代的技术转移主要包括技术器物、技术人员、技术制度及技术观念等方面.技术转移要注意与当地的气候风土和民族文化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技术转移持续有效地实施与实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东西部技术转移与文化摩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古代东西部技术转移的路径及其特征,分析了在技术转移过程中产生文化摩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消除文化摩擦的主要对策,为有效地实施技术转移,促进西部大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下,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市场竞争的背后是技术的竞争,而一个国家的技术竞争力需要多种因素支撑,其中要素之一就是如何充分发挥企业、大学、研究院所的各自优势,使人财物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通过市场牵引,推动技术进步,实现校企之间的技术转移互动。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97-102
20世纪50年代苏联对华军事技术转移是中苏基于趋同一致的意识形态与互惠互利的国家利益需求,在国际冷战背景下建立的中苏同盟关系领域内实施的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技术转移。苏联从武器装备、人才培养、国防工业三方面对华实施了全面的军事技术转移。这次技术转移缩短了新中国军队走向正规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苏联对华军事技术转移是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制衡与较量中前进的,体现出军事技术国际转移中的三个特点:国家利益的至上性、技术转移的限度性、消化吸收的关键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技术转移与文化摩擦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作者认为,根据“技术-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基本原理,在实施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实施文化变革和技术民族化,这是在技术转移中解决文化摩擦问题的实践途径,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振兴中国民族工业的有利保障,作者结合中日两国技术转移的历程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强调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国家中长期科技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要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的生锑冶炼技术发展经历了由日本传入中国的国际技术转移过程。通过中日生锑冶炼技术的对比可以发现,虽然两者在技术原理和所用制炼设备方面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的设计与布局等方面变异较大。这种变异是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本土技术与外来技术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外来技术决定了技术的发展方向,而本土的传统技术既为技术转移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又对外来技术进行了技术识别和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