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无蹼壁虎和多疣壁虎种群内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无蹼壁虎(Gekko swinhonis)精子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无蹼壁虎的精子,精子总长度约58-65μm,头部弯曲长约23-25μm,其特点:(1)顶体复合体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顶体帽,顶体下间隙,顶体下核帽及中央管;(2)中段的轴丝复合体与线粒体鞘之间有一圈纵行的微管,称为微管鞘,另外具有终环后隐窝(3)主段具有厚的圆筒状纤维鞘。  相似文献   

3.
Carnoy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PAS反应、RNA反应,对无蹼壁虎消化道的组织学进行光镜观察.结果表明:其消化道由同心圆的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绒毛发达,绒毛的上皮细胞为单层柱状上皮.消化腺为分枝管状腺.PAS反应显示柱状细胞纹状缘,杯状细胞和腺细胞呈强阳性,与分泌的粘多糖有关.RNA反应显示腺细胞呈强阳性,与腺细胞分泌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壁虎属三种壁虎几种组织中LDH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壁虎属三种壁虎肝、肾、骨骼肌、心肌、精巢和卵巢的LDH同工酶。结果表明LDH同工酶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和种的特异性。LDH同工酶可以作为鉴定三种壁虎的一项生化指标。铅山壁虎的LDH迁移率外,区带之间的间距小,与多疣壁虎有明显的差别,可将其从多疣壁虎中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5.
广西大壁虎资源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2年3月至1994年底对广西的大壁虎资源进行调查,大壁虎产区在20℃等温线以南的48个县,228个乡的石灰岩山地,20℃等温线以北的地区无分布,70年代以前栖息场所较低,平均离地面1.58m,近年来逐渐升高,大壁虎资源丰富,最高年产量可达40.8万对,南宁地区产量占全区总产量的41%以上80年代后期资源惨遭破坏,资源的变化可分为:鼎盛期,相对稳定期和资源衰退期,对大壁虎资源的保护应采取: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所饲养的壁虎为实验素材,鉴别出两种壁虎:无蹼壁虎和多疣壁虎。对这两种壁虎的部分生物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对南通地区常见壁虎进行分种,确定了南通地区常见的壁虎为多疣壁虎和无蹼壁虎,而无蹼壁虎的数量相对较多。壁虎的体重、体尺存在着一定的增长规律,表现为体重随着体尺的增长而增大。无蹼壁虎与多疣壁虎的脏器重量之间差异并不显著。壁虎的血液红细胞的形状与人红细胞的形状类似,白细胞比人白细胞要小;血液中白细胞含量较高,血红蛋白数量跟人的正常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7.
疣尾蜥虎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基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疣尾蜥虎(Hemidactylus frenatus) 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序列全长为16 891 bp, 包括13 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 个rRNA 基因和22 个tRNA 基因.除大部分基因由重链编码外,仅1个蛋白编码基因和8个tRNA基因由轻链编码.碱基组成的偏好与其他脊椎动物线粒体DNA接近.没有发现长的基因间隔区,说明该基因组的结构十分紧凑.基因组的组成与典型脊椎动物的相近,即没有发现重排、基因或控制区的重复等在其它有鳞类动物中出现过的异常特征.除单性生殖的壁虎外,现有的壁虎类线粒体基因组在基因含量和顺序上是一致的.作为蜥虎属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惟一代表,该序列有望在有鳞类系统发生的推断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无蹼壁虎是一种季节性繁殖的爬行动物,出蛰后的雌体卵巢迅速增大,产卵期一般从5月中旬至8月,对产卵场所有一定的选择性,产粘性卵.在一个繁殖季节中,雌体产卵一窝,但部分雌体可能产第二窝卵。旧碉堡内的壁虎卵孵化期为45~65d。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壁虎肝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数目和分布的研究,揭示其在不同类型的肝细胞中的分布规律,并对共分布的特征及原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无蹼壁虎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无蹼壁虎的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表面结构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一般皮肤鳞片表面密集具倒钩的锥状突起,感受器位于鳞片表面的凹窝中,可分周围区和中心具感觉毛的中央区。在蜕皮周期中,表皮的显微结构变化与一般有鳞爬行类相似,但是,在感觉器的表皮中无β-角质层,蜕皮时也不形成预定β-角质层,而且,紧贴感受器的表皮下有特殊的圆形真皮结构。推测感受器可能具有感受机械刺激和感受辐射热的双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运用组织学方法研究大壁虎的机能形态,对大壁虎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微结构的观察,主要结果如下:观察结果与其他蜥蜴亚目动物相似,具有以下特点:消化道管壁具有典型结构,从内到外分为四层,即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口腔粘膜上皮轻微角质化;胃底腺为单管状腺;肝小叶结构不明显,在肝脏内可观察到许多色素细胞群;胰脏无分支现象,内分泌部(胰岛)散布于外分泌部之间,与外分泌部分界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冬眠后,无蹼壁虎的总含水率及各部分的含水率均比冬眠前有所降低,躯体含水率下降显著;大蟾蜍的总含水率及各部分的含水率均比冬眠前有所上升,其中脂肪体及内脏的含水率上升显著.二者在含水率的变化上存在显著差异.这是由于二者生存环境、物种及各自的冬眠环境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用高速摄像得到大壁虎地面、墙面(向上爬行和向下爬行)和天花板自由运动行为.以壁虎肢体上分布的特征标示点建立在体坐标系,研究了步态周期、占空比、身体弯曲位移和身体弯曲角等反映壁虎步态和体态的参数以及在上述4种运动状态下四肢与体态的协调关系.研究表明:大壁虎身体上任意一点在其爬行过程中均作复合运动;大壁虎的身体弯曲位移和弯曲角幅度因所在状态的不同而不同,天花板和墙面垂直向上的弯曲位移相近较另外两者大50%,且前两者的弯曲角幅度较另外两者的幅度分别大55%和40%;大壁虎的身体弯曲位移和弯曲角相位一致,极值出现在支撑相和摆动相过渡时间;大壁虎的身体弯曲位移和弯曲角成线性正比关系,与所在的状态没有关系,线性斜率与大壁虎所在状态以及身体长度有一定关系.上述结果为设计具有柔性躯干,更加灵活高效的仿壁虎机器人的体态和步态规划提供了生物学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原尾蜥虎的卵巢重量,输卵管重量,卵巢内最大卵泡的长径,输卵管上皮厚度及输卵管中含卵数的季节性变化,观察了雌性生殖周期,结果表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开始于11月份,冬眠期间卵巢增重缓慢,出蛰后增重加快,到次年6,7月份其重要为最小值,一个周期至此结束。原尾蜥虎一年繁殖一次,每次产卵2枚(偶尔1枚),6,7月份为卵成熟及排卵的高峰期,而孕卵、产卵的高峰期是6 ̄8月份。  相似文献   

15.
仿壁虎机器人足端三维力采集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重力环境下仿壁虎机器人在"着陆"到目标航天器表面时,将会受到较大的碰撞力,影响机器人稳定着陆粘附。针对以上问题,仿生设计了机器人的足端结构,在机器人足端装载三维力传感器;该力采集系统基于STM32和AD620芯片,设计了三维力采集系统硬件和软件;并对三维力传感器进行静态标定和解耦。实验开展了机器人脚掌的碰撞粘附力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能为实现微重力下仿壁虎机器人稳定粘附着陆,提供力反馈控制的硬件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武侠小说中经常能够看到飞檐走壁的高手,不过现在爬墙机器人也能这样做了。这种外形酷似壁虎的机器人能够在光滑的垂直墙壁上行走如飞。不过有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人靠的不是“轻功”,而是科学家模仿自然界中的壁虎为它设计的吸力手在发挥作用。这些机器人能代替人在很恶劣或高危险的环境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应用扫描电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无蹼壁虎(Gekkoswinhonis)的皮肤及皮肤感受器的表面结构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一般皮肤鳞片表面密集具倒钩的锥状突起,感受器位于鳞片表面的凹窝中,可分周围区和中心具感觉毛的中央区。在蜕皮周期中,表皮的显微结构变化与一般有鳞爬行类相似,但是,在感受器的表皮中无β-角质层,蜕皮时也不形成预定β-角质层,而且,紧贴感受器的表皮下有特殊的圆形真皮结构。推测感受器可能具有感受机械刺激和感受辐射热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褪黑激素对视网膜功能的调节机制,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观察了褪黑激素受体Mel1a在无蹼壁虎视网膜的表达与分布.发现褪黑激素受体Mel1a免疫阳性结果主要位于光感受器细胞层的内节和内网状层的细胞突起.在外网状层、内核层和神经节细胞层,部分细胞的胞体或突起Mel1a免疫染色呈阳性.统计表明,视网膜中央区光感受器层阳性内节线密度(3.3532±0.6941/mm)较周边区(颞或鼻侧)(21.0186±1.5023/mm)明显小(P<0.001);光感受器细胞阳性内节面积占内节总面积的百分率中央区(15.8579±2.2908%)较周边区(43.8575±5.3839%)明显低(P<0.001).褪黑激素受体Mel1a在无蹼壁虎视网膜的分布特点,提示褪黑激素可能通过Mel1a的介导对无蹼壁虎视网膜生理功能的调节不同区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壁虎属(Gekko)世界报道有47种,中国是壁虎属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已记载16种.中国壁虎属物种多分布在秦岭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北方种类较少,少数物种可分布至温带,其中11种为中国特有种,荔波壁虎、太白壁虎、文县壁虎、海南壁虎、兰屿壁虎则为分布范围狭窄的地区特有种.目前基于部分线粒体基因和核基因分子标记对中国壁虎属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已解决许多分类问题,但仍存在较大分歧,种下关系及分类问题尚有待解决.因此,广泛收集中国壁虎属样本,尤其是广布种各地理种群样本,运用多基因联合分析,可有效解决中国壁虎属目前存在的分类和系统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科技导报(北京)》2007,25(23):13-13
树木数字化伴随着"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数字城市建设悄然兴起。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地球表面(或城市)每一点上的固有信息数字化并建立其三维几何模型。例如,谷歌地球(Google Earth)在部分地区实现的三维建筑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