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化汇流的元代是一个具有多样性诗人的时代,对于元代,前人多关注于元曲,而于元代诗人的研究少有完整系统的研究综述。本文以《全元诗》为基础,以民国时期为背景,从集部著述、文学著述、丛书及年谱四部分出发,主要通过对民国时期作品和民国时期刊印前代作品所涉及的元代诗人小传与诗人年谱两方面来对元代诗人生平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为进一步研究元代诗人做准备。 相似文献
2.
3.
白雪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114-117
周砥是元末吴中地区重要的雅集唱和诗人,其生平记载多有矛盾与纰误。考证他的籍贯、生卒年、字号、子嗣、荆南倡和的时间与地点几个问题,以期更加接近史实,为周砥的研究提供更加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钱载与雍正、乾隆庙堂诗人有着广泛的交往。“秀水派”虽属广义的浙派,但已经发生新变。钱载诗歌的翰苑气、馆阁气与厉鹗等人的野逸情趣形成了差别。这种王朝“文治”所倡导的风格,成因之一则是钱载之深涉庙堂诗坛,并且,在相当程度上,他也成为弄潮者。 相似文献
5.
6.
党永辉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3,16(4)
活跃于元代冀中南地区的静修文人集团,成就突出,影响深远.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前提,以人文地理学为视阈,从宏观角度对静修文人集团存在时间与活动地域进行界定,考察、分析静修文人集团主要成员、发展阶段,考述其集部著述及其版本源流,以期有裨益于静修文人集团文学与文献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陈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8-73
:弘一大师与黄炎培、杨白民、苏曼殊、叶舟的交游史迹 ,牵涉到《祖国歌》的作者、李叔同出家后是否与其日妻告别、苏曼殊对李叔同的评价及李叔同与西泠印社的关系等重要问题。分题考释这四组关系 ,可以丰富弘一研究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利煌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4):44-47
元代诗人范梈与道士有着频繁的交往,留下了大量题赠道士的诗篇,有着深厚的道教情结。究其原因,当与元代的社会环境、道教自身的发展和文人的处境有关。 相似文献
9.
云峰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5,32(3):134-140
元代掀起第一次蒙汉文化交流高潮,文学交流亦广泛展开。其中反映蒙古生活的汉族诗人及其诗作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诗作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对蒙汉文学关系以及元代诗歌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余市应始终不渝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紧紧攥住工业化这个核心战略不动摇,倾力构建新余大交通、大物流体系,全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和层次,开辟渝钤大道,演绎城市扩张新战役,确保新余经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遗民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因其作为历史背景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不同而遗民面貌各有所异。遗民诗人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心理追求。元遗民诗人不同于宋、明遗民诗人,其人生选择具有独立自主性,生活方式具有个体自适应性,人生追求呈现丰富多元性,以其深广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构成了元遗民诗人的文化特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13.
元明清三代在宁夏平原采取了加强行政管理、移民、水利建设、重农政策以及畜牧管理等的统治策略,虽然目的不尽相同,但三代经营策略都促进了宁夏平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井亮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4):48-50,75
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继承了《宋史》中对包公形象的描述,生动立体地反映了包公智勇和为民请命的性格,这是包公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有所开拓,刻画了包公身上的世俗色彩和封建思想,这三者鼎立起血肉饱满而又感人至深的包公形象。 相似文献
15.
徐志啸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汉代的赋学与汉赋创作呈现了几乎同步的现象,赋的兴盛期,也即赋学史的发轫期。汉代涉及赋学的文字大多散见于史书或非专论赋的单篇文章中,它们为汉以后历代的赋学研究,树立了框架,奠定了基本的范畴。汉代赋学以儒家诗论作为时代的主要文学观念,以之衡量和评判赋的整体创作或赋家及其作品的优劣状况,从而使赋含有了实质性的功利价值,而不仅仅具有文学本身的唯美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元代学官选注巡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万里 《中央民族学院学报》2005,32(5):73-79
元朝至治元年(1321)以后,为了缓解学官升转的困难,元政府将儒士出身的学官选注为以捕盗为主要职责的巡检官,这一政策的实施在当时引起激烈的争论。多数学官为了摆脱升迁的泥潭,自愿弃文从武,一些人还在巡检任上取得了明显的政绩。学官做巡检的现象是元朝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的,反映了士人群体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改善自己生存环境的努力,是中国职官史上一段颇有意思的插曲。 相似文献
17.
德光不仅是一位佛教思想家和实践家,同时又是一位教育家。他是历代新喻籍僧人中最出色的一位。他天姿聪颖,少壮出家,参悟佛法,观机逗教,为临济宗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法嗣遍布海内,甚至远播东瀛。他名满当时,广结善缘,与皇帝文臣有着广泛的交往,并留下了一些佳话。 相似文献
18.
元朝、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半期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在继承了中国历代治国方略成功经验的同时,都根据所处的时代特点,在云南地区制定并实施了顺应历史发展的制度与政策。但其政治经营活动在一些做法、手段上亦有较大差异。比较分析元清两朝在云南地区的行政建制、宗王制度与藩王制度、土官制度与改土归流等重大措施,反映出元清统治者对云南边疆地区的认识程度,客观上体现出内地与边疆一体化进程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王希玲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8,28(1):116-119
高利贷自我国封建社会建立初,就一直以不同的方式发展演变,到元朝随着“斡脱钱”的出现,高利贷被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其发展与盛行得到了与一般商业同等的合法地位,而且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