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言语交际中语言的使用过程即是语言的选择过程,交际双方在选择语言的过程中会受到语言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顺应论中的语境顺应入手,分析文化价值观对语言选择的影响,论证了在语言选择的过程中,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郑秀梅 《科技信息》2010,(19):22-22,163
语境化是指交际双方通过经验和推理,将语境内在化或认知化,使语境内的新、旧信息互相作用以增强或减弱话语的意义,达到预期的语境效果。在此过程中,交际者必须顺应语境关系,选择与交际者、物质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相顺应的语言及结构,才能实现交际的成功和高效。  相似文献   

3.
从顺应论视角看,福建高校日韩留学生在问候、称呼、赞扬与应答、请求、拒绝、道别等语境中的语用顺应特点相似,称赞和拒绝语境中顺应的正确率高,其他语境顺应的正确率较低,并都出现了语用迁移。不了解、不熟悉汉语交际者的心理世界和汉语交际的社交、物理世界,套用自己母语的心理、社交和物理等交际语境是影响日韩留学生跨文化语用顺应的主要因素。文化原则对培养日韩留学生的语用顺应能力有重要的作用,理解汉语文化背景及其交际模式,将极大提高日韩学生的跨文化语用顺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进行语言选择来顺应语境的过程。这一理论给软新闻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软新闻翻译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译者需要做出无数的语言选择去顺应读者的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运用语言顺应论对软新闻翻译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对目前的软新闻的翻译现状进行评价,旨在为软新闻翻译提供一个理论支撑,从而达到促进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张蕾  肖文科 《科技信息》2011,(19):I0200-I0201
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关照,广告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对语言做出选择的过程。为达到广告的交际目的,宣传鼓动劝服广告受众,广告语言会在语码、语言形式、语体风格、语类和话语策略等方面做出选择,这些选择要顺应广告交际的各种语境因素,包括物理世界、受众的心理世界以及社交世界。本文主要从广告语言的语境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这两方面对广告语言进行例举及分析,希望作为语言顺应理论解释力的补充的同时能指导广告更好地创作。  相似文献   

6.
胡月婵 《科技信息》2010,(10):175-176
商标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商标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商标终极功能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语用顺应论为商标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认为商标翻译中应做到三个方面的顺应:消费者心理需求的顺应,社交世界的顺应及语言结构的顺应。  相似文献   

7.
陈雅婷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06-109
语际语用失误与语内语用失误是语用失误的两种类型。运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可以阐释这两种类型的语用失误产生的根本原因,即都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由于交际的任何一方忽视了语言与语言使用者、语言使用者双方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交际语境诸因素的动态顺应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公文汉译英为研究对象,以顺应论为依据,结合公文的翻译和顺应论研究,从词汇层级、句法层次、语境层次考察公文的特点;以V erschueren的顺应论和认知一致原则为基础,从交际语境和语言结构差异的角度对影响公文翻译的各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语境因素进行探讨。通过对原文和译文的差异比较,说明译者为促成认知一致,在公文翻译过程中应如何顺应这些语境因素(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顺应受众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以及顺应目的语的语言现实。  相似文献   

9.
人与世界话剧中的人物语言必须顺应语境发展、符合角色身份和性格,剧作家籍此突显主题。本文依据Verschueren交际际语境三要素——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对话剧《雷雨》中人物鲁侍萍和周朴园的言语进行分析,诠释人物语言的语境顺应。  相似文献   

10.
跨境电子商务的在线虚拟交际需求是伴随着国际商务销售模式的转变而产生的,同时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出语境要素的建构以及不同语用身份的应用。在顺应论的指导下,分析常见的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心理语境和社交语境在跨境电商实践中的应用实例,并根据语用身份的社会目的性、动态变化性、多重复合性以及主观预设性,按照交际双方的认知规律可以实现其交际价值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多媒体及网络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英语教学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语言的实际运用。当今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就是英语的语言环境,学生们接触英语的机会少,使用的语言也不地道,所学语言不能真实地反映社会文化,在实际交际中也就不能得体地运用它。根据中国学生身心特点,英语教学应发挥多媒体、网络功能,创造各种语言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社会语言学视阈中的网络语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近年来出现的网络语词为例证,从语用功能、构词理据、语言与社会发展关系三方面分析论证了网络语词产生和传播的社会语言学意义及其对语言自身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虽然网络语词具有明显的非规范特征,但其交际的有效性却充分证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网络语词的广泛使用既是社会发展影响语言的必然,也是语言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中国英语"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英语成为全球通用语,英语的本土化问题也会变得更加突出,甚至会出现更多的变体.作为一种主要服务于跨文化交际目的的区域性、干扰性英语变体,“中国英语”的形成有着自己的社会文化基础,其中国特色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然而在宽容地看待和接受“中国英语”的同时,必须强调语言的规范性,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尤其在中国英语教学中必须以标准英语为参照.同时为提高“中国英语”的可接受性和语言教学的可操作性,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应对“中国英语”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客观、科学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70年代以来在德语国家的语言学研究中新兴起来的一个分支──女性语言学,并结合作者的母语汉语,对女性语言的特征,女性的言语态度、言语行为以及女性在语言中得到的表现和受到的待遇,作了对比分析.文章指出,女性在语言中受到忽视、轻视和歧视固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渊源,难以轻易加以改变,但提出问题以引起注意,却是语言工作者、特别是语言教学。作者的当然任务.外语教师更应对这一问题表现出足够的敏感,并在教学实践中身体力行,避免在无意识状态下助长性别不平等在语言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就得不断选择语言,作出语用上的动态顺应,而这种语言顺应又会受到社会规约,社会心理和语言态度的制约。基于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认为外语教学应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学生的心理动机,亦即这一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施兵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6):104-106
在叶斯泊森语言观即他认为语言研究中应该遵循的核心指导原则中,叶氏主张语言学家应忠实记录而非人为规范语言的使用情况;应结合语言的发展史去研究语言,才能赋予理论最大的解释力;语言的本质是语言使用者的一种交际活动,必须结合使用者、使用情景、使用方式来考察语言;必须看到人类共同的生物基础和认知基础使得多样的语言中呈现出人类共性成分。以上观点可以归纳为描写主义倾向、历史主义倾向、交际主义倾向、认知主义倾向,当今理论发展也验证了叶氏观点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何延凌 《科技信息》2008,(4):258-258
Language is a means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People use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society, no two speakers are exactly alike in the way of speaking. Some differences are due to age, gender, statue and personality. Above all, gender is one of the obvious reasons. The writer of this paper tries to describe the features of women's language from these perspectives: pronunciation, intonation, diction, subjects, grammar and discourse. From the discussion of the features of women's language,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language use in social context. What's more, the linguistic phenomena in a speaking community can be understood more thoroughly.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语码转换,是文化的交流,亦是审美观的交流.因不同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经历和思维方式以及语言结构本身的不同,语言之美在译入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损失.为使译文忠实地再现原文魅力,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对这些损失进行补偿,如在汉英翻译中采用注释法、增益法、替换法、引申法等进行审美补偿.  相似文献   

19.
刘涓 《韶关学院学报》2013,(11):180-183
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不能只满足于教会学生理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律、掌握并使用相应的词汇和句式.在训练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教师可将文体分析应用于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辨别和使用不同语体、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初步的赏析;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加强自主学习、进一步理解英语文化、促进英语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