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和整理了甘肃省桦木科植物,确定本科植物在甘肃分布有6属、22种、6变种,并记载了每个种的产地和分布,为开发利用甘肃桦木科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初步研究了甘肃婆婆纳属植物,它们的分类和分布.报导了该属在甘肃省分布的有15种,其中1种为本省新分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甘肃打碗花属植物的种类、分布及花粉形态;总结了该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讨论了花粉形态特征在分类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处秦岭西段的小陇山,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甘肃植物种类较多、稀有濒危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据统计珍稀植物69种,隶属于35科61属,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有29种,省级保护的33种;中国特有属27属,占我国特有属的10.5%,占甘肃产中国特有属的56.25%。小陇山是甘肃稀有濒危植物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也是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和关键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数量化分析的方法对甘肃产蔷薇属植物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整理.根据聚类分析及经典鉴定的结果,确定了本省现有蔷薇属植物29种、6变种和4变型.报道了拟木香为尾萼蔷薇的新异名.确定了7种和1变种为甘肃分布的新记录.并将已知甘肃蔷薇属种类编制成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分布有藜科、毛茛科植物18属、29种,其中:藜科植物15属、23种,毛茛科植物3属、6种。药用藜科、毛茛科植物10种,其中药用藜科植物7种,毛茛科植物3种。被《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二版)收录的药用藜科、毛茛科植物3种其中药用藜科植物2种、毛茛科植物1种。对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藜科、毛茛科植物种类、分布、药用部位、疗效类型、药用价植等方面作了简介,记述了连古城保护区藜科、毛茛科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7.
中国槭树科植物在已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第46卷中得以整理,然而,到目前为止,甘肃槭树科植物尚未进行全面整理,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该科植物,以及为科研、生产提供更多的资料,作者利用教学之余,对该科植物在甘肃的种类、地理分布等作了初步的整理。现已知甘肃有槭树科植物2属,24种,10变种,3亚种;其中含有1新变种,3个分布新记录种和2个分布新记录变种。并将甘肃所产槭树科植物编制成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甘肃藜科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甘肃藜科植物区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藜科植物在甘肃有21属,分属于5个分布型和3个变型;67种,属于7个分布型和2个变型.在甘肃有2个分布丰富区,区系既古老又年轻,属于典型的温带性质,同时,对区系的形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甘肃地处我国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是一个山地型高原,加之复杂的地貌、气候、土壤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植物种类丰富,数量庞大,苋科植物的分布较多.通过对甘肃苋科植物资源的考查以及对西北师范大学和兰州大学现有苋科标本所做的整理和鉴定,得出甘肃苋科植物有3属11种(包括3种栽培种),研究分析了其属种组成、生物学特征及经济价值,对其以后的开发利用及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葡萄属植物的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体系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CTAB改良法提取葡萄属7种植物的基因组DNA,对其完整性进行了测定,并以此为模板进行RAPD反应,对RAPD反应体系的5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系统的初选与复选,获得了葡萄属植物的RAPD最优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  相似文献   

11.
从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L)植株的各组织中共分离得到462株内生真菌,通过形态鉴定、排重、按比例缩取从中选取出64株内生真菌.采用ITS排序、系统树构建的方法对64株真菌的种属地位及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抑制能力进行了测定.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酿酒葡萄内生真菌分布于20个属,其中交链孢霉(Alternaria)17.24%,青霉(Penicillium)15.52%,镰刀菌(Fusarium)10.34%,曲霉(Aspergillus)、Discostroma、赤霉菌(Gibberella)、Passalora、Pestalotiopsis各5.17%,交链孢霉、青霉、镰刀菌是其中的优势种群.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抗性的菌株分布于15个属,其中镰刀菌属的6株菌对3种指示菌均有抑制作用,镰刀菌是酿酒葡萄植株主要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物质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甘肃青兰属植物的分类与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整理出该省有此属植物5种,其中4种药用,1种为该省分布新记录,列出了分种检索表,通过对花萼变异的观察,将岷山毛建草与截萼毛建草作了分类学合并处理,认为毛建草的花萼形状同样具有较大的变异,不宜作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甘肃白龙江流域紫萼藓科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甘肃白龙江流域紫萼藓科标本进行研究鉴定,共整理出甘肃紫萼藓科植物3属26种,其中甘肃省新纪录种8个,分别是兜叶砂藓、硬叶砂藓、狭叶砂藓、霍氏砂藓、短柄砂藓、喜马拉雅砂藓、偏叶砂藓和长齿连轴藓。按照吴征镒先生对中国种子植物分布类型的划分,将该流域的紫萼藓科植物分为8个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14.
在甘肃民勤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监测及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在红崖山水库监测到斑头秋沙鸭(Mergellus albellus Linnaeus,1758),经查阅相关文献和专著,确认其为民勤县鸟类新记录;在石羊河西侧河滩地上采集到水茫草(Limosella aquatica L.),从所采集的实物标本和实拍图片中鉴定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水茫草属Limosella Linn.水茫草Limosella aquatica L.在甘肃分布的1个新记录属种。以上2种动植物新种的记录,说明该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正逐步改善,对研究鸟类迁徙和植物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常朝晖 《甘肃科技》2007,23(4):222-223,213
甘肃生态环境复杂,植物种类多样,蓼科饲用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共有5属27种。为此对甘肃蓼科饲用植物的地理分布、属种组成、区系成分及饲用价值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菊科植物种类及药用资源进行查阅文献、实地调查、标本采集、系统整理和归纳与分析。报道了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分布有菊科植物26属、33种。其中药用菊科植物13种,占保护区菊科植物种数的39.39%;9种药用菊科植物被《全国中草药汇编》收录,占保护区菊科植物种数的27.27%。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类6种,种数最多,占保护区药用菊科植物的46.15%;记述了连古城保护区菊科植物名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文献,野外调查,采集标本鉴定,基本摸清了分布于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蓼科植物和茄科植物的资源状况。调查表明: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分布和人工栽培的药用蓼科植物有4属6种,占连古城保护区蓼科植物5属的80.00%,34种的17.65%。被《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二版)收载的有4种,占保护区蓼科药用植物种数的67.67%。药用茄科植物4属5种,占连古城保护区茄科植物6属的67.67%,15种的33.33%。被《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二版)收载的有4种,占保护区茄科药用植物种数的80%。对保护区6种药用蓼科植物和5种茄科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药用部位、药用成分、药用价植等方面作了简介,提出了保护和利用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产于甘肃东南部的茄属植物康县白英一新种;并分别用中文和拉丁文对其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香蕉属热带水果,属芭焦科芭蕉属植物,主要分布南北纬30”之间的印度、巴西、厄瓜多尔、中国、菲律宾。香蕉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低温,适宜在海拔800m以下热区栽种。而我国香蕉重点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台湾等热带地区。香蕉是华南四大名果之一。产量仅次于葡萄、柑桔,居第三位,其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可周年供应市场,果实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富舍多种维生素,是我国南方地区农业经济主要产业。文章主要分析了香蕉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和葡萄属(Bortrytis)的其它种类菌是苗圃植物、蔬菜、观赏植物、大田植物、果树以及储运中农产品的重要病原真菌。本书是有关葡萄孢菌的专著,43位作者都是葡萄孢菌研究的权威学者。内容主要包括葡萄孢菌的生物学、病理学以及该菌引起的病害防治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