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31~1937年,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东北广袤的土地上,少数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领导下,万众一心,投入抗战的洪流;为了民族的生存,不屈不挠的同敌人战斗;为了驱逐侵略者,以自我牺牲精神,熔铸光照千秋的中华魂。6年的抗日斗争,表现出少数民族投入斗争的人数之多,地域之广,战斗之残酷,形式灵活多样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在东北抗战的初期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并及时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揭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恶行径和建立伪满傀儡政权的阴谋。虽然,抗日义勇军在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各方面相形见绌处于劣势,但义勇军将士不顾个人安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揭竿而起,并以血肉之躯和敌人以死相拼,这种民族气概,爱国精神,是永远值得歌颂敬佩的。通过梳理近十年来学术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研究现状,可以对今后开展抗日义勇军的研究提出对策,以利于拓展此类问题的研究范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从民族学和体育社会学的视角对辽宁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进行探讨,分析了满族传统体育的现状,提出了政策指导、社会团体参与、学校培养、大众传播等措施,以此营造民族体育文化氛围,传承民族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具有丰厚的满族文化资源,尤其是满族历史遗存、民俗风情与民间文化独具魅力。如何在有效保护满族文化的前提下,将满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竞争优势,是辽宁省建设文化强省进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发满族文化资源既要遵循文化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充分动员民间力量,挖掘满族文化的内涵,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与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有两名日本士兵为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战争。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支 持中国人们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正义事业。他们的正义行动尽管至今不为人知,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人 民不会忘记,他们的国际主义精神将与日月同在。  相似文献   

6.
辽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在全国满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辽宁满族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和地位,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满族传统体育是其中的一部分.挖掘、艇理、研究辽宁满族传统体育这一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与弘扬,是民族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对增进民族团结,促进辽宁满族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一段时间里,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一直采取的是经济渗透开道,武力蚕食继之的侵略手段。面对日本侵略者咄咄逼人的经济侵略,南京国民政府的对日经济政策在痛失东北的刺激下逐渐强硬,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首先在经济领域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抗争。这一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对日的经济抗战,凝聚了中国人民抗日意志,奠定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经济基础,然而,基于南京国民政府政治上固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加之本着不能影响"剿共"这个当时的"第一要务"的原则,因而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南满地区组织抗日武装,主要由磐石、海龙两地的工农反日义勇军为主。党在建立和发展工农反日义勇军的同时,与磐石、海龙境内的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联合作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被学界认为是中国共产党的第1部正式的文艺政策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在处理重大文艺问题上承前启后的一份重要文件。在《讲话》出现之前,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艺政策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一段时期的准文艺政策主要体现在重要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其内容最终成为《讲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陈汉军旗萨满祭祀是经历了几代人而积淀起来的民俗文化.长期以来,这种具有原始色彩的、大型的、公开性的群众祭祀活动,一直充实着关东人们的生活,并且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要精神食粮.作为清代八旗汉军的一种主要的祭祀形式,陈汉军旗萨满祭祀曾广泛流行于东北三省,同时也为我们多角度研究八旗史与民族关系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国内各民族共同抗日的旗帜,以开展蒙古民族工作为重点,逐步提出了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仅使党的民族政策在理论上趋于成熟,而且在团结蒙古民族抗日的斗争中得到了正确的实施,为确立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和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不仅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进行了大规模的会战,而且也在敌后战场上发动游击战争,一定程度上牵制、消耗了部分敌军,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国民党对敌后游击战的战略认识的偏颇,战术运用的僵化,又不善发动民众进行全民抗战,固守片面抗战路线,加之与中共敌后武装频繁摩擦,实力受损,又遭日军离间、利用,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3.
在抗战中期,国民党的政策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仍以联共抗日为主;正面战场的作用日趋下降,和敌后战场的地位逐渐相近,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西北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为此,国民政府加大了西北建设力度,出现了近代西北开发的"黄金时代"。但在后期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这与其经济开发本质特征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日军占领山西后,在沦陷区、游击区乃至解放区大肆掠夺农业、工矿业资源的同时,对民营工商业也进行了空前的摧残.侵略者不仅直接掠夺作坊、商号财产,而且建立各种殖民机构和推行贸易统制等繁多的限制商业发展的殖民政策.这些殖民举措不仅导致商品市场的日益萧条,使山西民营工商业在资金、市场两方面蒙受了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而且造成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下降和社会的动荡不安,严重阻碍了山西经济的恢复乃至社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制定经过了从没收地主土地、不分田给地主到没收地主土地、分田给地主再到不没收地主土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过程。,而且,在八年抗战中,中共一边坚决实施该土地政策,一边不断完善它,纠正实施中发生的偏差,终使该政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抗日战争的特殊条件下,中国与加拿大的关系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两国建立了公使级外交关系,不久又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与此同时,抗战期间,中加两国在政治方面进行了合作与交涉。其一是关于废除加拿大在华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问题;其二是华人移民问题。此外,加拿大政府在政治事务方面还面临着如何对待国民党政权的问题和加拿大在战后中国的地位和角色问题。我们认为:首先,两国高级别官方关系的建立是双方的共同需要;其次,两国官方关系的建立对双方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后,两国官方关系建立的主要作用是为双方提供了高层次的联系渠道,但并不意味着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三大经济势力的形成有深刻的原因,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三大经济势力形成的根本原因;抗战的爆发是三大经济势力和平共处的重要条件.三大经济势力的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其共同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关系主要是排斥多于联合;官僚资本与新民主主义经济之间是表面各自独立本质上相互角逐;民族资本与新民主主义经济是相互独立基础上的一定程度的相互合作.三大经济势力的发展给我们如下启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正确处理公私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内迁文化是抗日战争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它以其先进性和多元性,推进了云南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促成了云南教育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了云南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20.
1937年至1941年间的中国抗战严重地损耗了日本国力.由于在华战争的巨大消耗,日本的国家财政收支严重入不敷出、战略资源极度匮乏、工农业生产皆陷于破产的境地,事实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国力已经急剧衰退,濒临崩溃.这对日本法西斯的败亡起着根本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