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搞清DQrC-环的代数结构、研究了一类半质的DQrC-环。给出了具有极小右理想的单纯DQrC-环必为单Artin环;半质的主右理想具有极小条件的DQrC-环必为单Artin环直和。  相似文献   

2.
引进了局部半单加法范畴的概念。推广了半单环的wedderburn一Artin定理 ̄[1]及单左Artin加法范畴、单Artin环和单局部Artin加法范畴 ̄[2]的若干结构定理。  相似文献   

3.
分次环的一个直和分解定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任意群分次环可以表示成一些(未必有限个)单Artin分次上和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介于群分次Artin环与群分次本原环之间的一种群分次环,即含有极小右理想的群分次本原环的结构。证明了A为含有极小右理想的群分次本原环的充要条件是A为含有有限秩线性变换的群分次稠密线性变换环。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我们和到了一个环是Artin环的一些充分必要条件。定义了Q/Z-自发性,并讨论了投射盖与内射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广义Γ-环上的模和它的右算子环的概念,讨论了本原广义Γ-环的结构,得到相应的结构定理;并给出了它在单右Artin广义Γ-环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环R称为左(右)SF)环,如果所有单左(右)R-模是平坦的。环R称为I-环,如果R的每个非零左理想含有非零幂等元。在本文中,我们证明了如下主要结果:(一)对于环R,如下条件是等价的:(1)R是Artin半单环;(2)R是左SF-环县R/Z(RR)是Artin单环;(3)R是左非奇异的,左SF-环县RR具有有限秩;(4)R是正交有限的I-环。(二)R是基层不为零的正则左自内射环当县仅当R是包含非奇异  相似文献   

8.
证明了R是含内射极大左理想的遗传环当且仅当R是如下形式之一的环:(1)R是半单Artin环;(2)R环同构于形式三角矩阵环,其中A,B,C满足下列条件;(3)A是左遗传,BA平坦.(4)C是除环,CB内射,(5)ann(BA)是内射左A-模,并且A/ann(BA)典范同构于自同态环End(CB)。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陈维新「1」中的设想,引进了广义幂环上的投射生成模及模的张量积等。建立模的Morita结构,用表示论的方法给出左,右Artin单广义幂环结构定理的证明。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证明,半单Artin环R上全体n(n≥2)阶消法矩阵生成R上一般线性群GLn(R)的一个正规子群.  相似文献   

11.
Artin分次环的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2.
结合环 R 称为右(左)Artin 环,若 R 对右(左)理想满足极小条件.本文的目的是讨论幂零的 Artin 环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设n是非负整数.本文定义了环R的n-表现维数FPnD(R).在n-凝聚环下,给出了环R的右整体维数rD(R)、弱整体维数wD(R)、n-表现维数FPnD(R)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了在几乎优越扩张下两个环的n-表现维数是相等的.  相似文献   

14.
AP-内射环与正则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人出右AP-内射环与正则环的一些联系以及AP-内射环满足一定条件下是Von Neumann正则环。(1)设R是非奇异右AP-内射环。如果R满足WSRA升链条件,那么R是正则环。(2)如果R是非奇异右AP-内射环,且满足右有限维数,那么R是正则环。(3)设R是右AP-内射环,如果R是约化环,那么R是强正则环。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凝聚环 R 上 F P_自内射维数的若干特征刻划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Gr-凝聚Gr-半局部环上的分次余同调维数,在分次环上进一步推广了Auslander-Buchsbuam定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Noether环上有限生成模的投射维数和内射维数,推广了有关Noether局部环上有限生成模的投射维数和内射维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许多作者对环的pullback图进行了研究。其中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是找出一个pullback图中的pullback环的整体维数与图中其他分支环的整体维数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一般的角度研究了环的整体维数,得到了与 ̄[2]中类似但较之形式广泛的一个定理。  相似文献   

19.
引入一种广义内射性 ,称为 SC-内射 .利用 SC-内射性刻画了遗传环、诺特环与阿丁半单环 ,并给出了 SC-内射模的直和仍为 SC-内射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引入强遗传环和强半遗传环的概念,并给出了这两类环的一些刻画,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