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国内新常态时期粮食安全保障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探析了地方粮食储备机制对国内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提出了要坚持国家宏观政策与地方微观治理相结合,充分考虑粮食供给长期安全与短期平衡因素,保障粮食产量,同时应重视品质,加强地方粮食储备机制的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完善储备机制建设、建立地方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外部监管与节粮减损工作,构建地方粮食储备产业链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在于"藏粮于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我国粮食安全基本态势分析的基础上,简略剖析了有关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学术观点,论述了我国实施“藏粮于田”战略的客观基础和必要性,提出了我国“藏粮于田”的战略思路和农田生态保育的新理念,陈述了强化法规与政策体系、农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和实施五大农田保育重大工程的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粮食生产的条件和现状、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3个方面分别对湖北省平原湖区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从粮食生产任务,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设以及合理调整农业结构3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平原湖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省份之一,对我国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的减少和生态环境压力的持续加大,实现粮食生产持续发展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充分挖掘粮食单产的增长潜力,提高安徽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的稳定。过去我国依靠科技较好地解决了粮食安全问题。在当前及未来粮食生产资源尤其是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要解决好粮食安全,更需依靠科技,因而需对作物育种、栽培技术、信息工程、存储工艺等有关粮食科技进行战略部署和攻关,促进粮食生产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6.
为全面总结和交流粮食丰产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进一步研究部署未来粮食丰产科技工作,切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科技部于7月29日—30日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国粮食丰产科技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国各粮食主产省和重点省科技部门负责人、知名科技专家等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以切实加强科技创新,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有效科技支撑为主题,对我国粮食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7.
郑敏芝  王静 《科技资讯》2010,(20):237-237
当前粮食安全存在隐患,怎样去解决粮食的安全问题,把好粮食安全质量这一关,让百姓吃上放心粮,粮油检测工作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粮荒对全球安全的威胁,列举了近年来粮荒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冲击,分析了粮食生产的波动规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吉林省必须建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即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农业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强化政策支持,促使粮食生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保护和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这预示着国家对粮食政策和粮食安全的评估将发生重大的转变,由注重粮食产量、粮食总量转向注重培养和保护粮食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向提高粮食的市场竞争能力上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耕地的数量及其利用率;二是水资源的数量及质量;三是粮食的基本生产条件;四是粮食的增产技术和科技储备。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从上述4个方面想办法。一、保护定型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我国必须以占全球土地面积6.4%的可利用土地、占全球7.2%的农田,养活占全球…  相似文献   

10.
安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进一步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提高全省粮食生产能力,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2004—2013年这10年中,河南粮食连年增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河南粮食生产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种粮成本上升的幅度超过粮食生产效益上升的幅度,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主产区的生产能力接近极限,增产压力较大;粮食主产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基本上还是靠天收粮;土地流转总量不大,粮食生产规模效益偏低,等等。对此,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者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控制农资涨价幅度,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者的利益;建立现代规模化、集约化粮食生产体系。总之,只有充分利用粮食生产这一大优势,才能真正实现河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安徽科技》2011,(z1):70-72
日前,国家正式启动“‘十二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根据科技部的统一部署,安徽省将继续承担“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任务,并与与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签订了“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协议.“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坚持“突出关键技术创新;加强新技术的集成示范,加速成果的转化;整合其他科技项目、人才、基地等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形成合力;注重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加强与科技特派员、种业企业的结合,延伸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内涵”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科技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据此原则和协议要求,安徽省进一步确立了“十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原则、总体目标及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3.
全球人口增长、气候危机严峻、旱涝病虫害频繁发生,使得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追求粮食产量,化肥和农药被不科学、不合理的施用,造成了农田土壤理化结构改变、肥药利用率日渐低下等严重问题。过量施用肥药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化肥和农药的合理施用在粮食增产和稳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好化肥和农药这两把双刃剑,是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第二粮仓"项目针对黄淮南片地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砂姜黑土障碍、抗逆优良品种缺乏、季节性旱涝威胁、肥药利用效率低和污染重等问题,进行农业全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建立了砂姜黑土产能与效益协同提升综合技术模式和高效持久的推广模式。这一战略布局与示范工程为新形势下农业生产提供样板,也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具体体现。"第二粮仓"项目在肥药双减科技创新方面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建立的肥药双减技术产品研发与示范推广模式,为国家在肥药双减工作上的推进提供了解决方案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4.
该报告首先介绍了福建省粮食生产现状、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及类型差异,并分析了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次,分析和预测了福建省粮食需求情况,并对粮食需求消费影响因子进行探讨。再次,采用灰色预测法从粮食供给总产量、消费量等方面进行预测,并评价了福建省粮食安全形势。最后,在构建和完善福建粮食安全体系的总体思路与任务要求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福建省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包括:严格保护生产资源,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统筹规划,强化粮食流通、储备能力;落实粮食安全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粮食安全战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面对国内外新格局、新形势,一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政策不断引入和补充,持续丰富和扩宽了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的内涵和边界。在此背景下,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粮食安全战略指导下中国粮食安全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重大意义,梳理了当前粮食安全战略的演变路径和重点转变特征,即从“顾全面”到“保重点”、从“促产出”到“强产能”、从“压产区”到“一盘棋”、从“重数量”到“提质量”、从“生产端”到“全链条”的5大转变。提出了在政策选择方面,应从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完善农民种粮、地方抓粮“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建立“双碳”目标下粮食安全与绿色发展的协同机制,打造立足国内生产与统筹国际资源的“双循环”体系,构建以“大食物观”为引领的全方位食物保障系统5方面着手,推动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任务.工程以提高稻麦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立足淮北、沿淮、江淮和沿江四大粮食主产区,主攻水稻、小麦两大作物,加强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突破,开展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区建设,实现作物技术集成创新与大面积丰产高效.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提高,但人均占有量刚达到国际上公认的温饱线。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长期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屡创新高,实现了"九连增",2012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1127.72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粮油需求的持续增加和耕地减少、气候影响等不利因素,在中原经济区建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发挥农业工程对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分析了农业工程各分支的不同贡献,并结合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约束条件,提出了我国农业工程发展的重点方向。农业工程各分支对保障粮食安全的贡献分别体现在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保障粮食种植面积;农业水土工程保障水土资源安全;土地整理工程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实施集约化生产,不与粮争地;农村能源与环境工程减轻环境污染;农产品加工工程减少粮食损耗、种子加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工程科技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挥综合协同左右,其重点研究方向为提高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推进种业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工程,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粮食安全是综合性工程,统筹实施农业工程技术,可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找到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经分析,影响湖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为有效灌溉面积和种植结构,均为水灾害因子,其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度平均分别为:0.96和0.91,在所有影响粮食产量的因子中占前两位,故应加强水灾害治理,确保有效灌溉面积和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保证湖北省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生活以及国家建设的平稳性。我国在积极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同时,在建仓储粮方面投入了较多的资源,粮仓建设规模呈现出大幅增长态势。粮食储存作为粮食管理的重要环节,储仓结构设计是技术领域主要研究内容。我国粮食储仓主要采用平房仓型式,结合实际案例,对散装粮食平房仓结构设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