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重建原初宇宙线粒子的能量是基于地面宇宙线观测实验的关键工作.这一工作体现了高海拔和全覆盖两大突出的地面实验特点,利用广延大气簇射(EAS)和蒙特卡罗模拟程序,以及设置在高海拔的地面全覆盖探测器阵列,记录膝区宇宙线粒子质子和铁核成分产生的次级粒子信息,给出了对事例初能的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9.
通过分析宇宙空间的测模变化和变模效应,论述了宇宙质量、能量的可测性起源,指出各种物质形态和能量变化均是时空流形不同结构的具体表现形式,只有研究清楚时空流形的拓扑结构和可拓变换才能掌握宇宙万物的变化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0.
姬书安  潘江 《广西科学》1996,3(1):39-41
记述广西博白中泥盆世两件盾皮鱼类躯甲(中背片?)化石,其骨片狭长,前缘被覆压,侧缘后部覆压两侧的骨片而侧缘前部无覆压区,中腹突与中腹坑发育,纹饰为分布均匀且不连续的瘤突。该骨片与已知盾皮鱼类的中背片或后中背片均不相同,代表一新的属种:狭背博白IBobailepis angustidorslis gen.et sp.nov.),其分类位置  相似文献   

11.
12.
一种野生茶树的新嘌呤碱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单株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发现中国特有的变种苦茶CamelliaAssamicaVar.kucha Chang et Wang其芽叶嘌呤碱依含量高低分别由1,3,7,9-四甲基尿酸,咖啡碱,可可碱组成,其中1,3,7,9-四甲基尿酸的含量占芽叶干质量的1.3%-3.4%,其次是咖啡碱,其质量分数为0.26%-2.8%。再其次是可可碱。质量分数为0.1%-2.1%,苦茶嘌呤碱各组成成份在植株间存在差别,但多数植株1,3,7,9-四甲基尿酸始终表现为优势嘌呤碱;少数植株咖啡碱表现为优势嘌呤碱,而1,3,7,9-四甲基尿酸是第二位的嘌呤碱。在调查植株间嘌呤碱时还发现有的植株时而表现为1,3,7,9-四甲基尿酸是优势嘌呤碱。在调查植株间嘌呤碱时还发现有的植株时而表现为1,3,7,9-四甲基尿酸是优势嘌呤碱,时而表现为咖啡碱是优势嘌呤碱,这些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仍然有待于研究。但苦茶嘌呤碱的组成模式是有花植物中尚未发现的。  相似文献   

13.
14.
在前期二维问题的研究工作基础上,实现了三维线弹性问题的边界应力的高精度直接计算,并进而提出了一种三维情况下稳定有效的超奇残余误差指示。数值计算表明这种误差指示成功的追踪了普通边界元分析的真实误差。  相似文献   

15.
16.
17.
王济堂 《江西科学》2006,24(1):11-13,65
提出了“原子第二宇宙速度”这一新概念,并根据此概念推导出了单电子原子和离子的原子第二宇宙速度和电离能的普遍公式。根据这些公式计算出了100余种单电子原子和离子电离能的具体数值,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从而使这一新的理论和计算获得了成功。因现今实验技术的局限性,有些单电子离子的电离能实验值尚未被科学界测出,我们的理论计算值就作为理论预言列出,已获得的成功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将会获得实验验证。本文的概念和计算显然涉及到经典物理与量子物理的关系等原则问题,其物理本质将在后面两篇文章中论述。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中国福建淡水枝角类一新亚种,球棘盘肠溲Chydorus pubescens glospinsa sub sp.nov.和一个国内新记录种,单岬粗毛溲Microthrix capensis-monodi Gauthier,1930,模式标本保存在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新亚种与盘肠溲盘已知的其他种类的主要区别在于仅壳瓣表面的网纹的边缘呈波纹状或锯齿状,而且密布坚硬的棘刺。  相似文献   

19.
在缅甸发现一个翡翠新品种——榴辉翠,其主要组成矿物为石榴石和绿辉石,是绿辉石质翡翠类的新成员,也是榴辉岩的新类型。它呈深绿色,有淡黄绿色斑点,其他宝石学特征与绿辉石质翡翠相似。用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分析、红外光谱等测试手段对榴辉翠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20.
探讨西藏八宿地区侏罗纪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为找矿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花岗岩类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成分演化程度、分异程度和氧化状态的分析,结果表明区内侏罗纪花岗岩大量分布,反映了一次大规模岩浆事件.花岗岩由北西—南东向的断裂控制.岩石组合为黑云角闪石英二长闪长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过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