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韦伯与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相反,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新教伦理推动了资本主义精神的演进。本文认为,由于韦伯与马克思在方法论的异同,导致了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矛盾态度。本文在进一步阐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涵基础上,对韦伯的理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正> 一《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伦理》)是韦伯最为重要而且争议最多的社会学著作,该书的宗旨是揭示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内在亲和关系。“资本主义”概念在韦伯的著作中有两个涵义,其一是作为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即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后出现的一种社会形态。其二,资本主义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欧洲近代理性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深入研究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这一文化现象,韦伯区分了性质和方式均不相同的四种资本主义形式。掠夺型资本主义“主要通过强力获利,尤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斯.韦伯的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入手,分析了新教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所扮演的角色,揭示了新教伦理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之间非线性的关系,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社会学大师所提出的宗教伦理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缓之际,人们又重新审视宗教改革对西欧社会的影响、资本主义的起因及其发展模式,学术界对此争论不休。马克斯·韦伯论述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成为争论的焦点之一,在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中,"增添上帝的荣耀"尤为引人注目。增添上帝的荣耀这一新教伦理体现在信仰基础、道德、社会生活等层面,并对人类产生作用,引导人们付诸实践。增添上帝的荣耀衍生出相应的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精神指导着人们进行资本主义行为,从而形成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析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现代化"一词本身而言,不应当单纯地僵化地把它认作一种带有明显标志的、一成不变的形态,而应将其认为一个不断变化的渐进过程。马克斯·韦伯提出的文化命题———"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与西方的新教伦理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而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与儒教伦理则是排斥或阻碍资本主义的兴起的。"对于以儒家思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它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应作具体分析:即对历史和现代化进程,起过促进作用,但决不能否定儒家文化作为整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特别是经济体制和政治法律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严重阻碍作用。应取中西文化的各自长处,进行互补整合,建设一种适应现代化需要并能促其发展的道德文明与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释马克斯·韦伯笔下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探寻经济发展的道德上的支持, 一个社会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无疑会对该社会的经济发展起作用。并联系我国现状,寻求我国市场经济发展 的伦理道德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在路上》的身体叙事体现了作者凯鲁亚克对美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新教伦理的反叛。新教伦理以宗教的方式肯定了对物质财富追求的正当性,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而《在路上》的身体叙事则意味着作者对新教伦理的反叛、解构,并不断在反叛与解构中重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在禅宗思想中找到了精神信仰。这不仅深深影响了美国二战后一代青年人的价值观,而且也发展与丰富了美国的文学叙事。  相似文献   

8.
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与中国现代职业精神的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韦伯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涵及其来源,在分析我国职业伦理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韦伯的资本主义精神对塑造中国现代职业精神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资本主义取得如此成就的关键因素在于具有内在合理性的资本主义精神的支撑,而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观点对于中国的城市化有借鉴作用。我国新一轮的城市发展需要有城市精神来引导,其中城市法治正是现代城市精神的深层底蕴。城市精神在现代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根本社会意义,就在于通过城市法治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风俗和道德,构建一个理性自觉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0.
按照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在高级宗教形式中,先知预言与两种处世观相结合形成了4种基本的宗教类型,而其中的入世禁欲主义宗教即基督新教通过天职观和预定论形成了一种伦理精神,影响了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导致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国书馆“传统”与“现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藏书结构、服务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传统图书馆模式的特点,并从图书馆的虚拟化和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化方面分析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2.
韩非的“矛盾”富言属于逻辑矛盾。他的“矛盾”思想则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二者必居其一。这种仅仅在对立两极中的思维方法并非完全正确。哲学上的辩证关系,借用“矛盾”、“对立”范畴来表述,也不十分恰当,因为矛与盾不是对立的双方,而辩证关系也应包括对立统一、鼎立统一、多立统一。所以我们必须确立立体矛盾观,即对立面-中介-对立面,或正中反矛盾论,或同异反分析法。  相似文献   

13.
公众对案件的"满意度"与"司法公正"的内涵本身存在的原理性冲突,当事人对事件结果公正的不同理解、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导向,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司法案件的认识和评价。一旦舆情被某种因素引导,社会舆论就容易发展趋向于一种或几种极端的论调,产生"群体极化"现象。其中非理性的部分社会舆情将产生巨大的力量,可能引发"满意"与司法公正的较量。"河北王朝案"就是发生在审判质量管理背景下舆情与司法的一次激烈冲突。因此,应弱化以"满意度"作为案件质量评估的指标,从而回归司法独立、司法公正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并列体的类型和作用,重点比较了英汉语言中常用的连词“and”与“和”的相同和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5.
贤能优劣论     
统治阶级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用人选择。“贤”是“德”的又一种表述,没有标准可界定,统治阶级择人用人,在战乱等非常用人时期,多用“能”,而在和平守成时期,立即改为用“贤”,而总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能”,既可治国,又可安邦,却不常被用。  相似文献   

16.
"绿色"和"低碳"这两个词,近年来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反映了人们的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准确地理解这两个词的内涵,需要首先明确"污染物"和"温室气体"两个概念.污染物是指二氧化硫、氯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汞、可吸入颗粒物等对人体有害的排放物;而温室气体则是指以二氧化碳为主体的一些可能使大气温度上升的气体.  相似文献   

17.
论“双师型”和“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师型"师资队伍和"三师型"师资队伍对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而言非常重要。探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腾冲"以及"柘俞"城是南诏对腾冲城的建置和命名,它表达了南诏统治者对腾冲历史、文化、地理的认识和希望.本文主要从语言学、历史学等方面分析研究并阐述了"腾冲"以及腾冲古代地名"柘俞"的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19.
王伟 《科技信息》2009,(5):110-110,116
古今中外,哀叹“世风日下”的呼声不绝于耳,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世风日下”观念更加强化。笔者在文中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道德观念领域的“实然”与“应然”的矛盾入手,对“世风日下”观念在当前社会中异常强化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对道德嬗变的走向进行了展望,对于解决人们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迷茫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飞蛾之死》是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183;伍尔芙创作后期的一部作品,全文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通过对这一系列的对比进行分析研究,概括出文中所体现的"小生命"与"大生命"、小"我"与大"我"、死与生三个方面的对比和融合,进一步挖掘作者借助对飞蛾之死的描述赞美生命的强大以及坦然面对死亡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