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有的生物学和医学出版物在汉译的细菌名称上做了一个改革,即把词源源于人名的菌名中的"氏"字去掉,例如将沙门氏菌称为沙门菌,将志贺氏菌称为志贺菌,将克雷伯氏菌称为克雷伯菌,将沙雷氏菌称为沙雷菌。这一来,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做法,给学者和教者都带来了不便。现在菌名已达数千,不久即可上万。而每一个行业所涉及的细菌,例如医学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有的生物学和医学出版物在汉译的细菌名称上做了一个改革,即把词源源于人名的菌名中的"氏"字去掉,例如将沙门氏菌称为沙门菌,将志贺氏菌称为志贺菌,将克雷伯氏菌称为克雷伯菌,将沙雷氏菌称为沙雷菌。这一来,改变了过去的传统做法,给学者和教者都带来了不便。现在菌名已达数千,不久即可上万。而每一个行业所涉及的细菌,例如医学或农业领域的细菌,  相似文献   

3.
医学微生物学存在一些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不统一。文章就沙门氏菌属、耶尔森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奈瑟氏菌属、布鲁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立克次氏体属、芽孢杆菌属、枝原体属等菌属名称,肥达氏试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菌、细菌芽孢、非典型性肺炎和SARS、“病原生物学”等微生物学术语,进行了研讨和提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基因组学的迅猛发展,对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致病、致肿瘤基因和主要抗原基因的结构及功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特别是MDV感染性克隆的成功构建,为开发新一代MDV疫苗奠定了基础。本文对MD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4,(9):79-80
利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军曹鱼病原菌3株,确定了副溶血弧菌、哈维弧菌、普通变形杆菌对军曹鱼的致病力,同时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了神经坏死病毒对军曹鱼的致病力。用甲醛灭活全菌作为疫苗,分析了葡聚糖、酵母多糖、LPS和弗氏佐剂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发现LPS是良好的佐剂。将重组的神经坏死病毒的MCP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制备成疫苗,注射接种鱼体,可提高鱼体的免疫保护力和生长率。通过免疫因子测定,感染试验以及生长和营养等因子,研发了1种中草药混合剂和半乳糖作为军曹鱼的免疫增强剂。另外通过对军曹鱼免疫血清抗菌因子、生化指标、酶等测定,以及组织化学等方法,进行了军曹鱼免疫机理方面的研究,包括军曹鱼免疫系统的发生发育学,盐度等理化因子对军曹鱼幼鱼免疫系统及免疫应激能力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6.
摘要 医学微生物学存在一些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不统一。文章就沙门氏菌属、耶尔森氏菌属、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奈瑟氏菌属、布鲁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立克次氏体属、芽孢杆菌属、枝原体属等菌属名称,肥达氏试验、革兰氏染色、革兰氏阳性菌、细菌芽孢、非典型性肺炎和SARS、“病原生物学”等微生物学术语,进行了研讨和提议。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的一个分支,其汉译科技术语本应与微生物学科的科技术语[1-4]相一致,但在笔者所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经常被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不统一[5-7]所困扰。譬如,编写《医学微生物学》教科书,为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制定医学微生物学科考试大纲以及每年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命审题等,医学出版机构所要求使用的汉译科技术语经常与微生物学出版物所载名称不一致,深深体会到将科技术语的汉译名称进行统一,使之标准化,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就医学微生物学某些有争议的汉译科技术语名称,与学术界同行们进行商榷。一 关于汉译名称中“氏”的正确使用汉字“氏”的使用中注明,“在学有专长的人的姓或姓名后面加‘氏’表示尊重”[8]。微生物学中有不少为纪念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以其姓氏或姓名命名的科技术语,在细菌名称中尤为多见。[2-7]还有不少微生物名称是以团体名称或首次发现地名命名,例如军团菌属(Legionella)、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汉城病毒(Seoul virus)、辛诺柏病毒(Sin Nombre virus)、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扎伊尔埃博拉病毒(Zaire Ebola virus)、辛德比斯病毒(Sindbis virus)等。[2-7]基于上述理由,凡是以学者姓氏或姓名命名的微生物学科技术语,均应采用姓氏或姓名后加“氏”的汉译名称为宜。例如Salmonella是纪念美国细菌学家D.E.Salmon命名的菌属名,众所周知,Salmon(沙门)是西方人名D.E.Salmon中的家族名(family name),即相当于国人的姓,故Salmonella应汉译为沙门氏菌属[1-6],不应译为沙门菌属[7]。同理,Yersinia是纪念法国细菌学家A.J.E.Yersin(耶尔森)于1894年首次从鼠疫患者体内成功分离该菌而命名为耶尔森氏菌属[2-6],也不应译为耶尔森菌属或耶氏菌属[7]。其他还有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志贺氏菌属(Shigella)、奈瑟氏菌属(Neisseria)、布鲁氏菌属(Brucell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巴斯德氏菌属(Pasteurella)、鲍特氏菌属(Bordetella)、弗朗西斯氏菌属(Francisella)、立克次氏体属(Rickettsia)、考克斯氏体属(Coxiella)、巴尔通氏体属(Bartonella)等菌属名称,肥达氏试验(Widal test ,Widal’s test)、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Gram’s stain)、革兰氏阳性菌(Gram-positive bacteria)等术语[1-6],均已是约定俗成且长期被广泛使用的科技术语,没有必要去掉“氏”,再启用一批新的汉译名称[7],以免与以地名或团体名称命名的汉译术语相混淆。二 考证“细菌芽孢(bacterial spore)”bacterial spore含义为某些细菌在不利条件下,于“菌体内形成具有多层膜包绕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形如真菌的厚膜孢子(chamydospore),且可“发芽,形成新的菌体”[6-7],故汉译名称为细菌芽孢(bacterial spore),简称芽孢(spore)是合理的。在细菌分类中和细菌学的大量出版物中,芽孢(spore)一词已被普遍使用,例如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芽孢杆菌属(Bacillus)、无芽孢杆菌(nonsporing rod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肉毒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tetani)、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等。[1-4,6]因此,不需要另造细菌“芽胞”一词[5,7]之必要性。三 支原体属还是枝原体属有些医学微生物学出版物中将Mycoplasma译为支原体属[5,7]。按照对Mycoplasma词义解释,为“没有细胞壁能形成丝状与分枝状”[6-7]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种属,理应汉译为枝原体属(Mycoplasma)[2-4,6],而不应汉译为支原体属[5,7]。正如Mycobacterium因“繁殖时有分枝生长趋势”,汉译为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2-7],而不译为分支杆菌属。四 传染性“非典”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atypical pneumonia)简称“非典”,是与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引起的大叶肺炎相对应的间质性肺炎。在2002年之前,已知引起“非典”的病原体主要有4类,即(1)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即TWAR衣原体;(2)肺炎枝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3)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4)病毒,包括①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②冠状病毒(coronavirus)等。这些病原体引起的“非典”均有一定的传染性,故均可称作传染性非典。2002年11月—2003年6月,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或地区曾突发另一种合并呼吸衰竭的严重非典型肺炎,其临床特点为急剧发生弥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较过去由已知的病毒、嗜肺军团菌、枝原体及衣原体所引起的非典型肺炎严重得多。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卡洛·多尔巴尼(Carlo Urbani)博士于2003年3月16日将其命名为serious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为SARS。其后多尔巴尼博士在越南不幸被感染SARS以身殉职。为纪念这位科学研究先驱,WHO正式采用他所命名的SARS病名,并将稍后发现的该病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ronavirus,简称SARS-Cov。唯有我国一直沿用2003年春临时称“传染性非典”的病名,并将其写入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届第十一次会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这样极易造成与一般“非典”相混淆,传染性非典不全是SARS,SARS仅仅是传染性非典中极其特殊的一部分。为了与世界接轨,建议应将中国独有的“传染性非典”名称更名为国际通用的SARS病名,正如AIDS已被直译为艾滋病,不必再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病名。五 质疑“病原生物学”一词“病原生物学”一词已载入中国学科目录,近年来全国新设不少病原生物学系或教研室、病原生物学硕士学位及博士学位授予点,甚至有《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原名《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6年2月易名,为中国核心期刊)和《病原生物学》教科书等。中国组创病原生物学学科的初衷是将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与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两个学科合二而一,但实际上这种划分不妥。就医学微生物学而言,它不仅研究致病的微生物,还研究对人类健康有益的微生物即人体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flora),显然用“病原”一词不恰当。再就生物学(biology)而言,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都算生物,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很广。病原生物学是中国独创的术语,虽然可英文直译为pathogen biology,但在外文专业书刊中从未发现过这个词汇,也无此书名刊名的外文科技书刊。目前国外教材或学术专著,除个别英文原著Medical Microbiology中包含医学寄生虫学内容外,均将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寄生虫学分别出版。故建议废除“病原生物学”学科名称,取而代之应恢复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medical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学科名称。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8,(22):62-63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因心肌离子通道编码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发作性晕厥、心源性猝死。目前发现的先天性LQTS的致病基因有10种。我国以LQT2最常见。阐明LQTS的发病机制并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当今医学界亟待攻克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检测了一个中国LQTS2家系,确定了LQTS2的致病基因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1,(13):48-49
从临床来看,由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者的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病的病例数。归纳总结,目前有6类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是为心理学界所公认的:怕失眠心理: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系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的,就说明最早的姓,是从母亲的姓。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相似文献   

10.
抗菌塑料应用开发现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塑料制品加工方便,色彩艳丽,形状可根据需要便利地调节,目前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最常见、接触最多的物品之一.据统计1999年世界上消耗的塑料量已经超过1.4亿吨.然而由于塑料再加工过程中添加一些添加剂能作为微生物营养的物质,在使用过程中塑料表面也常沾污一些营养物质,所以塑料表面往往可能沾染和滋生有多种微生物,包括致病或条件致病细菌,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有调查资料表明宾馆、饭店的坐便器上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葡萄球菌及四连杆菌等菌落数达40多个,医院、旅店等地方的门把手细菌数高达200个以上,儿童塑料玩具也带有大量细菌.苏格兰电话公司曾发表调研报告指出人们日常接触的电话竟是感冒、咽炎、流脑、肝炎、红眼病、皮肤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传播体.  相似文献   

11.
血吸虫病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控制并消灭血吸虫病的危害一直是我国和国际社会的主要目标。近几年来,随着对血吸虫生物学(包括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和血吸虫病分子病理学、分子免疫学研究的逐渐开展,血吸虫与哺乳动物宿主(包括人)相互作用及致病的机理不断被揭示。此外,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的基因组序列已经基本测定完成。对基因组序列的解析不仅能够在遗传学水平上揭示虫体的活动规律,而且还将有利于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位和疫苗抗原。通过对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基因转录谱和蛋白质表达谱的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血吸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重要分子(如免疫调节因子及表面黏附蛋白等)。同时,在抗血吸虫疫苗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谷胱苷肽-S-转移酶作为主要抗原的曼氏血吸虫疫苗已经开始I和II期临床试验。此外,多种日本血吸虫抗原也开始在动物体上进行免疫及攻虫试验。本文主要就近年来血吸虫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疫苗研究进展做一概述,同时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环境污染物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之间的关系,基于近年来增塑剂、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空气污染物以及纳米微颗粒5类环境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从外源性致病因子的角度探讨NAFLD病理机制和潜在干预策略。研究结果发现,环境污染物在长期暴露下能够在肝脏内蓄积,并通过破坏肝脏脂代谢稳态、诱发氧化应激和造成炎症性损伤等多种方式参与NAFLD病理进程。研究环境污染物与NAFLD发病进程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外部致病因素引起肝脏损伤和代谢紊乱的内在机制,并为预防和治疗NAFLD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存在的致病性微生物质量安全问题,研究分析致病微生物的生长活动规律,引进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水产品安全预警技术,通过预测微生物学技术、栅栏技术及HACCP技术等手段,建立以南美白对虾为主的水产品养殖过程致病性微生物的生长预测模型,进而形成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致病菌安全预警技术体系;引进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电解水抑菌技术,有效控制冷冻水产制品及其加工环境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引进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致病菌抑菌剂处理技术,结合我国水产品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研发具有广谱抑菌性的无公害生物抑菌剂并应用于水产品的加工及流通领域;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施,解决鲜活水产品在生产、运输、加工及销售过程中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致病微生物安全控制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4.
雷良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7):18-22,27
不管对科学发现进行语义分析,还是对科学发现活动本身进行历史探究,我们都会发现,科学发现除了具有社会、历史和心理上的属性外,它在本质上乃是新假说的产生、选择、修正、接受和解释的逻辑过程,其逻辑机制正是皮尔士与汉森等所倡导的溯因推理。而且,现代认知科学的新成果促进了溯因推理形式的不断完善,人们意识到在新假说产生与选择中背景理论与背景知识的重要作用,创新了溯因推理的推理形式,令人满意地回答了溯因推理何以能够以及如何能够成为科学发现的逻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浙江林学院承担的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吸附菌回收废水中染料的工艺和设备研究”(2005C33046),经过三年多的试验研究与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于2008年11月通过了浙江省相关管理机构的验收。项目组从印染厂废水生化处理池中筛选出四株对直接染料、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具有高效吸附作用的真菌,研究了开放体系下这四株菌对直接染料、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的吸附脱色效果,探讨了吸附菌吸附回收废水中染料的作用机理及吸附在菌体中染料的回收机理,开发出了吸附菌吸附回收废水中染料的工艺及关键设备,并通过高密度发酵技术及低温干燥技术开发出含染料废水脱色菌剂的产品。发表相关科研论文6篇。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思维的认知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创造性思维视为解题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创造性解题,根据认知科学解题理论的研究得出有关解题过程的一般原则,在构造创造性解题一般模式的基础上,用解题过程的一般原则对解题的搜索机制,解题过程中导致创造的一些关键步骤作了解释,同时评论了把顿悟看作创造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殖发育过程直接影响许多重要农作物的产量。雄性发育与减数分裂为植物生殖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过程,对其调控机理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生殖发育的分子机制,也可以为农作物的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近些年来,我国科学家在此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植物花药中关键细胞的命运决定、绒毡层细胞和小孢子发生的分子机制、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和花粉萌发及伸长的基因调控等等。本文对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诸多成就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并提出了对该领域发展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项目  谭著明 《中国科技成果》2012,(17):F0002-F0002
1菌根性食用菌的功效 菌根性食用菌中的菌多糖、甾醇类物质对人体有免疫调节、抗癌等保健功效。氨基酸、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份含量也很高,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重要营养和合理膳食来源,也是广受青睐的功能型食品。新西兰、法国、西班牙等国已将菌根性食用菌产业当作新型生物产业,并视之为具有潜力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许多发达国家将其列为农林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06,(3):50-51
从临床来看,由生理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及饮食因素所致病的病例数远远少于由心理因素所致病的病例数。归纳总结,目前有6类导致失眠的心理原因是为心理学界所公认的:怕失眠心理:许多失眠患者都有“失眠期特性焦虑”,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或是尽力去让自己快入睡,结果适得其反。人的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兴奋与抑制两个过程。白天时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工作一天后,就需要休整,进入抑制状态而睡眠,待休整一夜后,又自然转为清醒。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相互协调,交替形成周而复始的睡眠节律。“怕失眠,想入睡”,本意是想睡,但“怕失…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查阅文献时,发现有些论文在阐述一种物质被另一物质抑制时所用的专业词汇是“颉颃”,经进一步查阅,多数论文使用了“拮抗(作用)”,但也有部分刊物使用了“颉颃”“颉颃菌”等,究竟在前面所提的条件下能否使用“颉颃(作用)”“颉颃菌”或“颉颃剂”此类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