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朱谱清 《工程与建设》2006,20(4):327-328,331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深入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景观风貌问题日益突出。文章通过对宁国市胡乐镇集镇新区规划的实例分析,探讨了如何塑造景观标志突出、整体环境和谐的小城镇形象。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杜浔镇自然景观风貌、人文景观风貌和村镇景观风貌特点,根据杜浔镇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其城镇景观风貌特征为"闽南古镇商肆荣,山水田园显清新;山原郭海谐相融,古雷新域活力城"。并分析了现状风貌存在的问题,提出杜浔镇镇域景观风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景观格局分析是景观规划的基础,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笔者以南京市幕燕风貌区为例,在利用风貌区CAD底图,获取景观斑块类型、数量、面积等数据信息的基础上,选取景观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破碎度、分离度5项指标,对幕燕风貌区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景观多样性指数为1.1551,优势度指数为0.6367,均匀度指数为0.5289,风貌区具有优势的景观类型、景观分布不均匀;2)大多数类型景观的破碎度指数及分离度都较高,说明风貌区受人为干扰显著.据此,提出了统筹安排景区内建设用地外迁、对风貌区内弃置地统一进行生态修复、进行整体景观格局规划、减小景观破碎度和分离度、打造风貌区丰富的景观类型、提高景观多样性等景观格局优化的措施,以期为风貌区规划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佳 《工程与建设》2011,25(5):618-619,644
文章阐述了我国城市道路景观风貌的现状以及建筑色彩对于道路景观风貌和城市色彩景观的影响,提出了建筑色彩更新设计的肇本原则,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建筑色彩更新设计在道路景观整治规划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金华地区的村落虽然经济发展迅速,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村落的更新、建设缺乏对村落传统景观的整体保护,管理欠缺、规划滞后等将致使村落的传统景观风貌逐渐散失.所以,保护村落的传统景观风貌,传承和延续区域的地方特色与景观特征刻不容缓,在此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6.
传统街巷反映着历史城市的总体格局,同时被人们的空间体验所感知,是重要的遗产资源。以福州冶山历史文化风貌区传统街巷为研究对象,强调景观叙事性、解析肌理与步行空间、关联社区,探索历史景观建构的策略形成街巷的整体保护。主要方法包括:通过主题显化加强历史景观叙事性,形成场所的文化语境,为大众触及、记忆;以传统路网结构的织补、重构延续传统肌理结构,赋予形成历史景观连续性、完整性的基础;重塑传统街巷空间,以尺度和界面为重点要素,考虑整体氛围的形成;作为社区的主要生活街巷,通过功能的复合、社区场所的塑造形成特色活力区,呈现历史景观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7.
刘基 《工程与建设》2006,20(4):315-317
校园景观环境在校园整体风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改善校园生态环境、美化校园教学生活,有利于提升高校文化品质,体现大学新校园在新世纪的新形象。引入现代校园景观环境理论,在满足基本功能条件的基础上,能创造开放与交流的校园氛围,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活力。  相似文献   

8.
识别和提取靖港古镇风貌的景观基因,构建古镇风貌景观信息链,有助于挖掘古镇的地域文化特色,凸显其旅游意象特征,为靖港古镇的旅游规划与设计提供有益启示。研究结果显示:靖港古镇风貌的景观信息链构建,应围绕“小汉口”“湘军水战”等文化主题,复原其景观记忆;古镇“景观信息元”延续情况较差,商业习俗、部分传统技艺等未能有效传承;古镇保存着丰富的“景观信息点”,但水运码头等信息点损毁较为严重;古镇“景观信息廊道”交叉布局,形成了独具靖港特色的“八街四巷七码头”格局;古镇“景观信息网络”整体保存较好,部分风貌要素亟待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9.
色彩景观是乡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方性与民族性,色彩景观营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村落个性和风貌的塑造,影响公众对村落景观环境的感受.研究以闽南蟳埔村为例,开展色彩特征量化分析及公众感知定性评价,研究表明:1)蟳埔村环境基底色彩略艳丽明亮杂乱,人工色彩混乱,自然色彩单调,需创造更愉悦和谐、温馨传统的氛围;2)历史人文色彩较丰富艳丽明亮,传统服饰已失去传统色彩特征,传统建筑色彩具有闽南地域特征,需创造更素雅和谐传统的色彩风貌.建议通过色彩景观统筹规划与分级管理,强化蟳埔村地域传统色彩特征,合理规范人工色彩的管理控制,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色彩层次进行色彩景观提升.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基于RS和GIS技术,对研究区1995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分析,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动态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速率.结果表明:①林地、水田和旱地构成研究区内优势景观,1995-2001年耕地减少,城市用地增加.②山地旱地破碎化程度最高;有林地和丘陵水田破碎度较小,景观较完整;③湖泊和农村居民点斑块分布较散,同类间干扰小.城镇用地斑块距离增大,城镇扩张明显.④2001年景观异质性比1995年较高.⑤水域、城镇用地和耕地变化速率大,整体土地利用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1.
陈庚 《科技资讯》2006,(9):186-187
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不仅需要有完善、科学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更需要有一个科学合理、个性与特色突出的城市景观规划,但是,就我国来说,不少城市尚无专项的城市景观整体规划,这对城市景观特色的延伸和发展十分不利。因为,城市市容景观规划,不仅是市容长效管理的基础,也是城市形象特色形成的基础,其景观建筑特点,既是民族文化的具体展现。又是环境形象的缩影。陆丰市区市容市貌较差,没有营造出独特的景观风貌。但陆丰市自身有着比较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由于缺乏有机的组织和统一规划建设,众多的景观一盘散沙不能显示出其应有的风貌特征。作为规划工作者,本文试图从景观和绿地建设上作出一些探索,为该市景观风貌建设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以漳州古街区建筑景观为例,建立了3D物体造型,通过三维虚拟漫游技术让观看者无需亲临现场即可获得360°身临其境的感受,用全新的视角全方位展现古街区建筑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13.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城市增添了许多和谐、自然、美观。本文通过对从道路景观设计的思想、设计的原则性、思路三方面对中部中小城市道路景观进行构想。  相似文献   

14.
山区水库生态景观的构成方式有其明显的形态特征:既表现山体风貌的自然形态,又表现水库工程的人工形态。这种自然景观耦合于人工景观之中,且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相互依存关系将山区水库生态景观塑造为一有机的整体。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在综合分析山区水库生态景观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策略和规划方法,并结合乌拉斯台水库生态景观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浙江地区历史文化村落风貌保护中的“双碳”问题,开展模型试验及低碳景观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建设,优选出针对水体与植被等适应乡土历史环境风貌的低成本、效益好的低碳景观技术,并用于工程实践。【方法】首先遴选出适宜浙江历史文化村落风貌保护的低碳景观技术,并结合传统风貌修复保护技术予以衔接配套;然后形成一整套的低碳景观技术在试验基地进行系统性模型试验;最后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测试出本套技术方案的有效性。【结果】本技术方案可有效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和改善生态系统。【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历史文化村落风貌保护和乡村振兴低碳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县城总体规划深度不够的情况,结合衡山县城的实际,对县城总体规划内容进行了宏观和微观层次的扩充、扩展.重点加强了城市发展规划,深化了总体规划阶段的城镇体系规划;总体布局上重点解决了规划结构、城市防洪、道路交通和景观风貌规划问题,引进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部分内容,创新了城市规划原理、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运用景观生态学指数,以贵州省麻江县为例,分析了山区农村居民点总体变化特点以及地形、河流、城镇、公路对农村居民点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山区整体上农村居民点斑块类型面积快速增加,景观破碎化加剧,斑块形状复杂性增强,聚合度上升;2山区农村居民点演变与距公路距离、坡度大小、高程大小和坡向关系密切,而与距城镇远近和距河流远近关系较小.这可能与山区城镇规模小、吸引力低、河流吸引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8.
景涛  程娟  朱胜利 《科技信息》2013,(8):165-166
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反映出一个城市特有景观和面貌、风采和神态。防城江对于防城港市来说有着特殊的地位,是联系老城区与新港区的地域纽带,更是联系古代防城与现代港城的历史纽带,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借助系统理论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对防城江地域文化和空间结构等代表性的控制指标进行解析,宏观、有效的抓住其风貌要素,继而在城市建设中形成特有的风貌符号,成为防城港市的城市风貌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景观肌理概念导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仇春晖  黄耀志  李春辉 《科技信息》2010,(17):I0006-I0007
文章在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景观、城镇景观与城镇肌理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解析小城镇景观肌理的概念及其基本特性。以期有利于小城镇景观肌理的分形与组织。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继承、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对青岩古镇的古建筑分阶段实施规划保护与临危历史建筑,协调改造原有建筑风格,达到城镇合理布局,保持古镇的历史建筑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