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话语关系入手,对莫言小说中抗战叙事的边缘化和陌生化策略展开分析,认为其作品不仅肯定了个体生命的原欲冲动,对惯性的抗战叙事模式予以背离和颠覆,而且这种全新的叙事策略也突显了再造历史的民间性诉求. 相似文献
2.
从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话语关系入手,对莫言小说中抗战叙事的边缘化和陌生化策略展开分析,认为其作品不仅肯定了个体生命的原欲冲动,对惯性的抗战叙事模式予以背离和颠覆,而且这种全新的叙事策略也突显了"再造历史"的民间性诉求. 相似文献
3.
曾丽华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6,14(2):93-96
80年代中期后,王安忆小说叙事观念逐渐明晰,“讲”故事的意识突出。其小说叙事以“第一人称视角”、“人物有限视角”和“视角越界”的应用为独特,并产生陌生化效果,完成了心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萧红小说的语言很具有独特性:直率自然、清纯童稚的语言使其作品神传言外;新鲜生疏、感性超脱的语言使其作品灵性十足;寓悲于喜、幽默嘲讽的语言使其作品更具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30年代起,萧红的小说就拥有广泛的读者和影响。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达到了深刻的人性深度,获得丰厚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王建湘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7(2)
《虚土》是刘亮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诗性长篇打破了常规的小说写作方法,叙事策略别具一格。作品中相对独特的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语言使小说的主题意蕴得到了深化。 相似文献
7.
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总的走向截然不同,萧红的乡土题材小说对下层劳动的命运观照依次经历了三个阶段:阶级视角下表现其悲惨的生活遭遇、化视角下展示其病态灵魂、生命视角下揭示其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固有悲剧。这是一个创作主体内在情感不断介入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邓寒梅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29(2):54-56
不同的身世阅历、艺术个性促使张爱玲王安忆在上海小说中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张爱玲的小说追求一种激光般的深度的艺术穿透力,她的意象化叙事与反讽叙事侧重于将读者的感受导入人的内心世界。王安忆则喜欢在广阔的时空里展开动人的画面,她的叙事由直观写实向元叙述的转变,表明了她追求的是广度的艺术辐射面。王安忆比张爱玲更具宽阔的文化视野与不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萧红占据着重要位置,她是中国广大普通妇女的代言人,她是最执着,最深切地关注于表现中国普通下层妇女的生存状况的女作家。萧红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生命体验为切入点,从生与死、灵与肉等多方面写出女性的生存真相,思考着女性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善于写景是萧红小说的一大特色。萧红在景物描写中一方面营造出具有音乐性、绘画性和拟人性的景物画面,同时在她营造的或凄迷或明快的画面中也体现出萧红创作个性与自然的契合。她的小说在追忆的叙述中有皈依自然的情感趋向。 相似文献
11.
小说叙事研究的新视野——空间叙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新明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0(2):79-82
阐述了人文社科领域内的“空间转向”和小说叙事研究的“空间叙事”的概念及其关系,并对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应以空间的叙事功能为核心问题,还可进行一些空间叙事的形态、视点、节奏等外围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这些都为小说叙事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靠着顽强的自学走上文坛的女作家萧红的散文作品具有打动人心的魅力。她用自然质朴的文笔写下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感受,以独特的观察角度捕捉住笔下人物的平常而又新异的细节,她才学不逮的缺陷有时反而使她能突破常规创造出奇崛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吴爱月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1998,(2)
萧红、张爱玲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可悲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并揭示了造成悲剧命运的根源。但她们的个性气质、文学观念、反映的妇女类型以及叙事方式又是完全不同的。通过比较分析,文章认为造成这些异同与她们的性别、身世、经历、所受的教育以及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有关。并且认为,这些异同不能成为评价二者高下优劣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打破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叙事原则,不仅颠覆了小说这一艺术形式,而且也解构和颠覆了小说的叙事策略,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语言上都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策略的解体.虽然传统的叙事策略衰竭了,取而代之却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错乱零散化、非线性化、荒诞化、重复性和悖论性. 相似文献
15.
从结构学、创作思想、创作主体等三个方面,细致论述了现代女作家萧红的小说创作,指出她敢于淡化小说结构,并能继承鲁迅的创作思想,关注国民愚昧,关注女性命运,体现了她创作的独特和可贵。 相似文献
16.
17.
李芳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7,20(2):40-44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属于“诗化小说”一脉,无论在语言的诗化,结构的散文化,意象性抒情以及象征性意境的营造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诗化小说”的特性。从叙事策略来看,曹文轩成长小说叙事的儿童视角,叙事的主观化和叙事采用的语言,均体现了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曾丽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104-107
从生存困境、精神奴役和生命悲歌三方面论述萧红小说的女性书写,分析萧红小说表现出的生命悲剧意识。萧红对女性生命存在的深层思考,在今天仍有普遍意义,促动着我们对于女性人生价值的反思,对人间温暖和生命尊严的渴求。只有女性的真正解放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程玖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5,18(5):20-24
庐隐和萧红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领域涌现出的两位女性作家,富有传奇性的坎坷经历和令人赞叹的卓越才华。社会的积弊、命运的悲苦铸就她们极其叛逆的性格和倔强的生命意志,苦难与抗争构成二者共同的抒情主题。但比起庐隐,萧红的抒情小说主题又显示出一定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柴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32(5):89-91
小说《占有》在现在叙事的基础上,又交叉叙述了人类远古时代和维多利亚时期发生的故事,并且包含了诗歌、童话、书信、日记等题材各异的文本。三个不同时期的叙事加上题材各异的文本,形成互文映照关系,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叙事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