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滦河水系共发现有28种鱼,以鲤科种类占优势。细鳞鲑为本河系的稀有鲑科种,仅发现于北纬41°34′以北的小滦河。  相似文献   

2.
一、滦河分布大势滦河是河北省第二大河。主要流经河北省东北部,此外还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及辽宁省西部各一小部分。流域北部及东部邻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小凌河、洋河等流域。以苏克斜鲁山、努鲁儿虎山及松岭为分水岭。西南侧邻潮白河,以燕山山脉为分水岭。南邻渤海。流域面积4490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为43900平方公里,平原1000平方公里。滦河发源于河北省丰宁县西北之巴延图古尔山北麓,由此向北,流经坝上草原,称闪电  相似文献   

3.
以滦河流域的人口变化为经,以土地垦辟和天然植被的变化的为纬,对历史上这一地区人类活动地滦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了滦河下游在地期的变化与其上、中、下游人类活动的规律和程度密切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以滦河流域的人口变化为经,以土地垦辟和天然植被的变化为纬,对历史上这一地区人类活动对滦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了滦河下游在历史时期的变化与其上、中、下游人类活动的规模和程度密切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环渤海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而北方大型港群的建设是实现其战略地位的前提和保证.在对滦河三角洲沿岸大型港址群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分散组团式港群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滦河下游不同沉积相,不同地貌单元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地采样、调查的基础上,对滦河下游滩地的植被类型、植被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主成份分析与模糊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滦河不同沉积相、不同地貌单元的植被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 一、黄鳝Monopterus albus(zuiew)的地理分布黄鳝同黄蝉、黄(鱼旦)。又简名鳝鱼或(鱼单)鱼。山、陕亦名蛇鱼。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内就有“灌河之水其中多(鱼旦)”的记载。是我国人民习见和喜食的淡水鱼类之一。但迄今其地理分布尚无专文研究。不少文献称黄鳝分布于我国各处,或称除西北、西南外我国各处均产;但事实远非如此。据笔者研究在我国仅见于辽河下游;沿滦河向上约略过承德(海拔  相似文献   

8.
大徐本《说文·糸部》失校证诂常兴华,常耀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展转流传至宋代,大失旧貌.宋太宗雍熙年间,徐铉等奉诏校订,书成付国于监雕板,铉弟锴亦攻《说文》之学,作《说文系作》,故世称铉所校定者为大徐本。系传为小徐本.由宋至明清之...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水文学方法计算生态流量时采用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实测径流系列而导致计算结果偏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长系列降水径流资料分析的改进7Q10法,并将其应用于滦河上、中、下游代表水文站的最小生态流量的计算中。结果表明:滦河河道径流量在1979年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为剧烈;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进7Q10法计算的最小生态流量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在河北滦河上游自然保护区所产的2个河北省种子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即中间锦鸡JD(Caragana intermedia Kuang et H.C.Fu)、朝鲜白头翁(Pulsatilla cernua(Thunb.)Bercht.et Opiz.),并对它们的识别特征和地理分布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甘肃葫芦河流域径流变化的SWAT模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WAT模型模拟研究了甘肃葫芦河流域过去9年的径流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未来不同气候情景的变化趋势,模拟了葫芦河1985年的径流变化.得出气温影响相对较小,降水变化对葫芦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较大,径流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大,随气温的升高而减小.在气温降低配合降水增加的情况下,径流响应最剧烈,且呈明显增加趋势;相反,气温升高且降水减少不利于径流的产生,减少了实测值的61%.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径流变化规律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羊河八大河流径流量数据和径流极值比分析该流域径流变化规律。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石洋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趋势;并通过数学建模预测未来径流演变的趋势。结果表明:南营的丰枯变化程度最剧烈,黄羊河次之,沙沟寺(东大河)的变化最趋向于缓和;由西向东,石羊河流域的各河流年径流的补给形式由冰雪和降水正逐步过渡到纯降水;至20世纪50年代以来,石羊河流域径流量总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未来13年石羊河流域的出山径流总流量仍将会减少。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北部河流的出山径流对河西走廊水资源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过去对大型出山河流的水文观测和分析基本确定了祁连山北部的降水产流模式,但由于小型河流缺少观测,对出山径流总量的估计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根据疏勒河流域、黑河流域和石羊河流域山区水文观测和气象数据,采用统计模型分析了祁连山北部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流域出山流量与汇水面积呈现非线性增加趋势,而蒸散系数随干旱指数增大按照一定的非线性趋势下降.高程效应使得流域出山流量近似取决于平均降水量的单一函数,由此估算出祁连山北部的全部出山流量可达(72.3~84.3)×10~8 m~3·a~(-1),其中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的计算结果都大于前人估计值.疏勒河流域的蒸散作用偏强,径流估计值需要进行校正.流域水文相似性有利于减轻水文和气象观测不足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山西省汾河流域为水系提取实验研究区域,采用该区域的DEM数据,依托地表径流模型,并利用ArcGIS10.0中的水文处理工具包对河流流域进行水系特征提取,通过对水流方向的计算,对集水积累量进行分析,最终生成基于不同阈值的河网。  相似文献   

15.
运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聚类理论将流域样本分为2类,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各类样本进行分析,建立了山坡平均坡度与流域影响因子之间的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用该方程计算出的洪峰流量与按传统方法计算的流量相比很接近且偏于安全,相对误差在5%以内;此外,用该方法对流域的划分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而且在现有桥梁的水文检算中可以节约大量时间.  相似文献   

16.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河南省海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无天然径流、经济发展水平低的流域,上下游进行生态补偿的测算模型,即基于水质和污染物总量的流域生态补偿测算模型,并以水生态恢复成本作为补偿的科学依据.在河南省海河流域水生态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2008年河南省海河流域上下游之间的补偿金额,为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7.
SWAT模型在青海湖布哈河流域径流变化成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青海湖布哈河流域过去几十年径流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未来不同气候情景的变化趋势,对布哈河径流变化进行了预测,得出未来30年径流增加的可能性比较大,青海湖水位下降速度将会减缓甚至出现上升趋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河道洪水演算原理,建立符合河流水力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的流量和水位演算模型,利用实测洪水和防洪堤资料进行洪水演算,经洪水水文要素变化变化规律及其合理性的综合分析,确定防洪堤对洪水的归槽影响。应用实例的多方案演算成果表明:保护区滞洪容积占次洪水总量最大比重为9.50%的浔江防洪堤对西江中下游洪水过程的归槽影响大于对洪峰的归槽影响,而且洪水类型和干支流组合不同,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对流量过程、洪峰流量影响的最大归槽流量、最大归槽流量比重为36 200 m3/s、9.50%,2 600 m3/s、5.78%,对水位过程、洪峰水位影响的最大水位变幅为0.58 m、0.21 m;洪水归槽并未显著改变西江中下游洪水特性,干支流洪水遭遇、区间降雨和雨洪重叠仍然是形成西江中下游大洪水的主要因素;多方案演算成果相互参证,可减少误差、提高成果精度。大江大河洪水频繁并非归槽影响的结果,应结合气候和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对水文循环影响的研究,探索流域变化环境下的洪水形成机理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水文预报及其径流变化趋势预测能够为防汛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是水库调度兴利的重要手段.与传统分布式水文模型相比,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建立降雨径流预报模型具有简单可行和精度较高的优点.该文以鄱阳湖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抚河流域的降雨和径流数据分别作为模型驱动数据和标签数据,通过LSTM网络实现抚河流域的径流模拟工作.结果表明:在使用气象站数据建立的日尺度径流模拟模型中,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关性均达到0.9以上,偏差在±5%以内,模型表现非常好;在使用TRMM数据建立的月尺度模型中,整体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关性在0.9以上,整体偏差在±5%以内,模型表现优秀.  相似文献   

20.
据两河谷地两侧都有山麓侵蚀面存在,且侵蚀面上局部残存上新世古冲积物质,推断两河带形成时代不晚于上新世中早期。上新世末,随着流域出现内陆断陷湖盆,两河均由外流河变为内流河,即由外流期转为内流期。据最近在三门峡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和泥河湾地区地层与年代学资料,内流期延续到早更新世末,或中更新世中期。此后,两河重新转入外流期,延续至今仍保持外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