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淤地坝系是治理水土流失最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黄土高原典型淤地坝系中王茂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察、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合理提取14个小流域淤地坝系相关指标,建立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对王茂河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进行评价,基本实现了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安全评价,结果表明王茂沟小流域大部分淤地坝均处于接近安全状态,王茂沟1号坝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关帝沟3号坝是整个坝系短板,需要尽快除险加固。从各个准则层来看,管理因素分值普遍太低影响着整个淤地坝系最终评价结果。以期为黄土高原淤地坝系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西木棉麓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广西红壤区水土流失的具体情况,选择南宁市良庆区那马镇木棉麓小流域作为典型代表,运用水土保持技术,生态景观规划原理和小流域治理经验,提出广西木棉麓小流域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初步规划。将示范园按功能划分为水土保持科研观测试验区、水土保持技术示范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和水土保持休闲观光区4大功能区,并提出工程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投资主体、及与其他水土保持专项工程的关系、工程建设内容、监测内容、验收指标等5个方面出发,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与其他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的关系,旨在理顺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与其他水土保持专项建设工程的关系,明确工程建设内容、监测内容、验收指标等内容,提高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穆恩深 《科技资讯》2007,(3):208-20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水利部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水利部门特有的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本文通过以临江河小流域的规划设计为例,浅析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着重阐述如何将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对新时期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韭园沟示范区是黄河示范点。本文就示范区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具体做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工程建设主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以沟道坝系建设为中心、集雨灌溉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重点;管理机制积极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实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保证了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协调发展。为推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了示范样板的建设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水保淤地坝工程是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措施。定西市安定区从1986年被黄河上中游局列为淤地坝建设试点以来,通过多年的由单坝到坝系连续建设,已形成较为完整的6条坝系工程,为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基础条件,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为生态环境文明建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7.
罗荣娥  王具元 《甘肃科技》2013,(23):24-25,77
青石项目区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耕作措施的立体防护模式,实行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目前,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已初步形成,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农、林、牧、副各业得到协调发展,生态农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流域建设成效显著。介绍了青石项目区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以中山沟小流域的规划设计为例,浅析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着重论述如何将水土保持的规划设计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对新时期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是在目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的基础上,融入生态、科研、示范、推广、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综合治理理念,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展示治理成果和进行科普教育的平台。本论述从示范带动、项目规划、新技术应用、政策扶持和后期管理五个方面介绍了丹凤县桃花谷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突出特点。为同类型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树立了典型和样板。  相似文献   

10.
天合小流域治理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艳红  鲍宏喆 《科技信息》2010,(34):I0326-I0326
天合小流域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在几年的综合治理开发过程中,把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确定为建设目标,以机制创新、科技支撑为突破口,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采用修订的通用水土流失方程(RUSLE)、调查还原法和淹没分析等方法,对天然淤地坝多年平均拦截泥沙量和天然淤地坝所在黄土洼小流域侵蚀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1年坝淤地及上游丘陵沟壑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8 116.14t/(km2·a);RUSLE模拟的淤地坝及上游丘陵沟壑侵蚀区土壤侵蚀模数为7 714.73t/(km2·a),通过与实测值对比,模拟精度为95%。模拟的黄土洼小流域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区域占流域面积的53.18%,研究区土壤侵蚀严重;黄土洼天然坝地的泥沙主要来源于坡度大于15°的粱峁耕种区、沟间地和坝地边缘。黄土洼小流域进行人工水土保持措施后侵蚀模数降低26.15%;天然淤地坝将周围控制区域的泥沙全部拦截,对黄土洼小流域泥沙拦截贡献率高达77%,水土保持效益明显。黄土洼天然淤地坝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还可淤积泥沙体积约为2.303×106 m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提供治理模式.方法 以冉家沟小流域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所得治理模式用于冉家沟小流域治理,每年拦蓄径流20.18万m~3.拦截泥沙5.71万t;给当地增加收入634.99万元;加速了当地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结论 冉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应以工程措施为主,辅以生物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3.
罗春香 《科技资讯》2012,(1):225-226
自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以后,花红小流域成为忻城县"长治"工程,该小流域从1991年以来一直得到地区、自治区等水土保持主管部门的关注,同时连续4年列为重点治理项目。1995年又得到国债资金投资,2008年被列为第四季度中央新增投资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从水土保持和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入手,简述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重点介绍了太原市小流域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水源进行保护是我国工作的主要方向。以遵义海龙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为例,运用RS、GIS技术,构建"污水集中拦截,稳定塘,人工湿地,生态沟渠,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清洁小流域建设措施体系。措施布设顺序以水源为中心,环状结构向山顶层层辐射布置的措施布局。分析产生效益,为贵州省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工程量推算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黑虎庙小流域山区坡耕地改造属南水北调水源区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流域内水力侵蚀严重,导致表土流失,对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构成了威胁。通过小流域山、水、田、林、路、园综合治理,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阳市具有发展水产养殖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水产养殖业发展水平与其条件相比则不和谐,主要原因是水体生态环境建设没有得到根本保障.处理好水体养殖业与水体环境保护关系的主要措施是:深入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示范工程;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把小流域生态治理与综合开发利用结合起来;加强大、中型水库水质的监测管理;加强农村水产养殖业与畜禽养殖业的规划与管理,建设生态养殖模式和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费用与效益,为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国民经济可行性评价提供借鉴.方法 以丹凤县陈家沟小流域为例,分析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治理费用以及所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结果 在陈家沟小流域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得到的经济效益为3717.55万元,生态效益为13190.13万元,社会效益显著.结论 小流域治理的国民经济评价表明,项目综合效益巨大,切实可行.应将生态效益纳入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中.  相似文献   

19.
马建华 《广东科技》2014,(18):112-113
云龙水库是昆明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水源区内水土流失面广量大,对水库水质、当地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通过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建立水源区"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修复"三道防线,使水源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结合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内涵和技术要求,对云龙水库水源区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水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小流域既是天然集水单元,又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单元和经济开发单元。小流域综合治理就是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基本农田优化结构和高效利用及植被建设为重点,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