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楼梯间正压送风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正压值的取值范围,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计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机械加压送风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楼梯间正在送风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正压值的取值范围,对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计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高层图书馆的防排烟系统分别进行处方式设计和性能化设计,运用FDS软件模拟各设计方案,通过对单层设计和整栋设计中温度、能见度、CO浓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的模拟,对比分析处方式设计和性能化设计对防排烟的影响。通过模拟与数据分析得出,走道增设防火卷帘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烟雾向前室与防烟楼梯间的蔓延速度,合理设置前室与防烟楼梯间的正压送风量效果要优于楼梯间单独加压送风(送风量比前者大)的防烟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压送风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防烟楼梯间(以下简称“楼梯间”)与前室(舍用前室)的防烟方式,在国内外高层建筑设计中已被广泛接受与采用.在进行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计算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与设计计算密切相关的一些因素,如火灾疏散时开启门的层数与数量、楼梯间与前室应保持的正压度、前室加压送风口的形式,等等。只有这些计算因素确定后,才能建立一定的计算模型,进行系统的设计计算。笔者根据近几年来的设计工作中的经验,提出个人看法,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进行探讨。结论是,当工程的实际情况与规范编制送风量表的假定情况有较大差异时,应通过计算确定正压送风量;矩形风道断面的长宽比宜小于6;在计算风压时当量绝对粗糙度修正系数取较大值,以应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预见因素;防烟楼梯间的地上部分和地下(半地下)部分的防排烟应分别考虑;楼梯间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时,楼梯间设置的外窗应明确为固定窗;技术交底时应与土建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确保建筑风道内表面严密、光滑。  相似文献   

6.
对正压送风系统的设计进行探讨,结论是,当工程的实际情况与规范编制送风量表的假定情况有较大差异时,应通过计算确定正压送风量;矩形风道断面的长宽比宜小于6;在计算风压时当量绝对粗糙度修正系数取较大值,以应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不可预见因素;防烟楼梯间的地上部分和地下(半地下)发的防排烟应分别考虑;楼梯间设置正压送风系统时,楼梯间设置的外窗应明确为固定窗;技术交底时应与土建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确保建筑风道内表面严密、光滑。  相似文献   

7.
主要就建筑室内消火栓布置进行了探讨。包括住宅底层消火栓的布置、在防烟楼梯问内布置消火栓的问题、双阀双出口消火栓布置、消防卷盘的布置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地下商业建筑防排烟的研究现状,然后主要就其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防火水幕系统、安全岛的设置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当地下商业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时,对其防火防烟分隔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层建筑和地下深埋建筑内的楼梯疏散,综合考虑楼梯台阶约束和楼梯缓冲平台的影响,建立密集人群的楼梯疏散模型。模型中采用二维离散网格表示长直楼梯,并考虑台阶约束设置网格大小,对楼梯梯段区域和楼梯平台区域分别设计移动规则。基于所提出的模型,模拟研究了平台尺寸对楼梯疏散的影响。该文的研究工作有助于高层建筑和地下深埋建筑内紧急疏散时的人群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
高层建筑因其功能复杂、烟气流动速度快、垂直疏散距离长造成人员疏散困难,这就要求设计时在建筑的每层营造出一块火灾时免受高温烟气侵害的”相对安全空间”,让处在建筑中的人员能够从容疏散到室外的安全地带。这一”相对安全空间”就是防烟楼梯间。因此,《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明确规定: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米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防排烟方式有三种:自然排烟、机械防烟和机械排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地下车库排烟与通风的设计方法,包括防烟防火分区的划分、排烟排风系统的设计以及消防补风系统,探讨了地下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的形式,同时分析了地下车库排烟系统与排风系统完全合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1 高层建筑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防排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防烟排烟方式   火灾时,楼梯间及其前室是安全疏散通道,也是烟火扩大蔓延的主要途径,因此楼梯间及前室的防烟是高层建筑防排烟的核心,在调查二十多幢建筑中,除少数建筑楼梯间和前室是采用机械加压方式外,绝大数为自然排烟和机械送风相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下空间的发展,地下民用建筑的应用日益增多,基于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地下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通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地下民用建筑的火灾次数和火灾成因及特征,提出了将平面布置、防火防烟分区、安全疏散、建筑消防设施4个主要方面作为消防审核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郝平南 《科技资讯》2011,(21):84-84
高层建筑是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发展的方向。但高层建筑火灾中,烟气是导致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必须对高层建筑设计中防烟、排烟问题给予充分重视。分析当前我国高层建筑设计采取的方式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提出了高层民用建筑防烟楼梯间平面设计的7种主要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水为介质的连续封闭液膜来控制烟气扩散的水幕防烟(SCWC)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防烟系统,应用于建筑防排烟中可有效地实现对烟气控制。水幕是由发生装置产生的,水幕发生过程受到水气表面张力、重力和空气阻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研究防烟水幕水流体流动规律和流动特性,对运动过程中防烟水幕水流体的表面张力、重力、空气阻力、剪切力、内部水压力、空气浮力等进行受力分析,建立防烟水幕水平横向运动的微分方程,推导水幕运动轨迹方程式,探究防烟水幕的发生机制,进一步讨论水幕的收缩效应,推导防烟水幕水流体降落时横向收缩系数表达式,分析防烟水幕横向运动规律,开展防烟水幕发生与收缩效应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防烟水幕运动是水气两相流在重力和表面张力作用下的俯射运动;水幕在横向运动过程中的收缩效应对水幕横向宽度的维持有破坏作用;水幕长度偏差不大于4.22%,收缩系数偏差不大于1.37%。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火灾时前室门的流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层建筑防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烟害并对烟气扩散进行控制,高效防烟装置应具有绝对隔烟、自由出入隔烟场所、不影响视野等功能。该文通过对烟气流动的机理分析,讨论了前室门的流场特性,用理论的方法建立了前室门处的流场。根据流线流量原理,提出在火灾时用防烟空气幕控制烟气的扩散。在前人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导出防烟空气幕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军 《科技信息》2012,(33):531-532,546
采用FireDynamicsimulation(FDs)场模拟软件模拟了高层建筑条形走廊四种不同工况下的火灾烟气温度。防烟空气幕的设置和排烟口的组合使用能够有效降低火灾烟气对人员安全疏散的造成的影响,其倾角的逐步增大能有效增强其防烟能力.并且能降低走廊内的烟气平均温度。改变防烟空气幕的初始速度对防烟效果改善不明显,考虑经济运行和实用性,可以在较小的出口初始风速情况下调整空气幕倾角以提高空气幕的防烟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设置防烟分区是建筑防排烟的重要措施之一。同一防火分区,其防烟分区可有多种划分,为探讨安全性高且又能应对各种火灾可能性的合理化设计,该文基于火灾安全性分析原理,通过场模型的仿真计算方法,研究了典型建筑空间中防烟分区划分对火灾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防烟分区划分应该与疏散出口的分布相匹配;过多疏散出口划归在一个防烟分区将导致安全性严重降低;各个防烟分区均匀分布疏散出口,则有助于适应火灾发生地点的不可预知性,确保任何火灾情况下的疏散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赵培培 《科技资讯》2014,12(19):63-63
现在,消防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防爆以及防烟技术的应用更是受到了广大的热议,人们对其安全性的考察越来越迫切。怎样才能做到安全地进行防烟防爆工作,本文对对其技术进行一定的阐述,对社会而言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发生火灾时,为了防止烟气进入安全疏散通道,应迅速采取有效的防烟措施,对非火灾区域实行防烟控制,以便于人员的疏散和扑救。笔者通过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防烟系统的组成、设计方法、步骤以及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