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文君 《科技信息》2013,(3):372-372,338
本文是以鲁西南一处农宅为例,将其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希望构建一套多方面综合性能良好的绿色节能的宜居农村住宅系统。本文针对农村地区传统住宅系统的各种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来改善农宅系统的综合性能:外墙外保温技术、特朗伯太阳能集热墙、草砖提高了农宅的节能蓄热性能;采用软体沼气池实现了农宅系统有机废物的有效利用;庭院温室的构建使得农宅的庭院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同时也在农宅内部构建了包括气体循环和有机物循环的适宜人居的小环境。通过上述措施,构建了一套绿色节能的农村住宅系统。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低能耗生态农宅集成优化采暖技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阜新地区低能耗生态农宅和传统住宅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实测的方法,从采暖源散热面温度分布、室内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及经济性评价等方面对采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集成优化采暖技术在冬季的采暖优势.生态农宅冬季室内环境要明显优于传统住宅,虽然生态农宅初投资增加了18%左右,但每个冬季大约可节省3t的采暖用煤.生态农宅模式符合可持续建筑理念,为东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农村住宅碳排放计算模型,同时结合Gabi软件,选取CO2排放量以及酸化潜力、富营养化潜力和人体毒性等环境影响指标,针对北京地区某建成装配式草砖结构农宅与当地普通农宅进行生命周期生态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在50年生命周期内装配式草砖结构农宅碳排放量是普通农宅的33.52%,其中建筑使用阶段装配式草砖结构农宅碳排放量仅为普通农宅的27.04%,同时其造成的综合环境影响也明显降低,为普通农宅的30.99%。因此从生态效益的角度出发,草砖墙体、光伏发电以及空气源热泵等技术在未来农宅的节能设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严寒地区农村居住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适合于严寒地区气候特点的农村住宅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为主线,通过对农村住宅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了农村住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宅建筑达到65%节能目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对鲁中地区农宅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现存住宅类型及围护结构方案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农宅类型,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软件Revit建立三维模型.利用BIM可持续分析软件Ecotect,分别模拟不同的农宅布局形式及围护结构优化前、后的室内逐月不舒适度和能耗情况.结果表明:从节能角度分析,合院式布局农宅仍然是最佳布局形式;进一步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节能改造的关键,且对屋顶和外窗进行改造的效果明显优于外墙.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减小由地基传热导致的热损失,提升房间整体热工性,研究寒冷地区农宅地基传热对住宅建筑能耗的影响,优化农宅地基节能改造.方法选择东北地区的农宅进行实验,测试农宅室内外温度和地面下方土壤温度,分析地基的传热过程;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地基模型的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地基的温度场分布,分析设置不同厚度的保温层的地基传热过程,并对不同方案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得出最优方案.结果寒冷地区农村住宅建筑的地基改造可有效减少建筑能耗,当地基外表面敷设保温层为60 mm的苯板时其保温效果和经济性最好,室内地面和墙角相比于不加保温层温度分别增加0.712℃和3.519℃.结论地基的传热过程对室内热舒适性影响较大,在地基外表面设置保温层可有效提高室内墙角温度和室内地面温度,从而减少农宅建筑能耗.  相似文献   

7.
村庄是比地名更小的地方行政单位。一个地区村名的命名往往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多种因素有关。以苍山、洱海间的大理镇等5个镇为例,对村庄的名称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根据白语和汉语对村名命名产生的影响,对村名命名的类型进行分析,同时还分析了村名中体现的社会历史文化和山水自然文化。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村名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既有农宅如何将外围护改造与被动式改造相结合,提升农宅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以石河子郊区某既有农宅为例,分析农宅合理的外围护改造方案,研究农宅南墙被动式设计的最佳方案。通过改造前后的室内热环境的实验测试表明:采用提出的外围护结构改造和南墙被动式改造方案,改造后的室内温度相比改造前,提升温度可达10.9℃。供暖初期,农宅改造后的耗煤量降低至改造前的34.86%,被动式供热降低了11.85%的供暖能耗。被动式改造后的农宅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所需维持室内温度的辅助热量大幅降低,为本地区其他农村住宅被动式改造提供了改造方案和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9.
考察河北省石家庄市城郊农宅、河北装配式农宅生产企业和试点项目,分析支撑体住宅(SAR)理论在装配式农宅建设中的应用潜力.以承重构件、厨卫、管道、交通竖井等4个方面设计支撑体,以外围护构件、空间分隔构件等2个方面设计填充体,以内装集成部品模块、室内空间模块、室外庭院模块等3个方面组构模块族群.通过组建实验性设计模型,构建专业间协调的模数轴线体系,探析以SAR理论为指导的装配式农宅设计手段.研究结果表明:以SAR理论为指导的装配式农宅具有标准化、人性化、可续化和集约化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被动式建筑是当今节能建筑设计发展的主流。本文针对新疆严寒地区气候特征和地域特点,基于被动式技术设计对新疆石河子地区农宅进行节能设计,得到节能农宅的设计方案从而达到节约传统能源的目的。本文提出的节能农宅设计方案主要结合被动式太阳能空调系统的优点,利用被动式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并设置地下室被动地利用地热能;设计方案主要考虑建设场地、住宅平面布局、太阳能光热和地热资源利用以及外窗的被动式设计,提出2种节能农宅被动式设计方案。节能计算结果表明:2种方案的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贡献率均已超过50%,被动式太阳房节能率均能达到60%以上。这2种设计方案推广应用性强,能为新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绿色节能住宅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因素,按时间顺序,总结了我国居住建筑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同时结合当前的国情及国外居住建筑先进的理念,提出我国住宅建筑今后的文化发展之路:对传统居住建筑文化精华的继承,通过传统住宅元素的提取,融入到现代的住宅创作中;新技术的运用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经验,贯彻实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通过技术提升住宅的文化品味,是住宅文化精神性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北部处于严寒气候区,冬季高寒且持续时间长,为使太阳能采暖系统在新疆严寒地区农村住宅得到有效利用,本文选择一种适宜该地区的太阳能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以新疆石河子市近郊一栋已建农宅为例,拟采用该太阳能供暖系统,运用TRNSYS软件模拟其在采暖期的运行状况,综合经济性因素确定适宜的集热器面积,并采用同种系统模型,确定同地区不同建筑面积的农宅集热器最优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侧重于采暖季使用的新疆农村住宅太阳能系统,选择控制太阳能保证率在55%-60%之间的集热器面积较为合理。本文研究结果可为严寒地区农村住宅太阳能采暖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石家庄城郊农宅建设与需求的调研,以可支撑体住宅理论为指导,构建SM装配式农宅实验模型.提出"SM装配式农宅=通用控制体系(system)+选填集成模块(module)"的设计公式,并以"模数体系→场地划分体系→建筑定位体系"分3步构建通用控制体系,从"空间、构件、内装"3个角度组建选填集成模块族群,由此求解设计公式,探索SM装配式农宅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实地测试厦门地区具有代表性农村住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参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受测农宅的室内空气温度变化趋势与室外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低于室外空气温度,室内空气温度与黑球温度差别小;海拔高度高、建筑密度低的农宅室内空气温度低、热稳定性差,静风状态下的热舒适性较高;混合结构的农宅室内温度比采用传统建材的高,但稳定性更好,建筑材料对农宅室内热环境的舒适性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石家庄城郊农宅建设与需求调研,以可支撑体住宅理论为指导构建SM装配式农宅实验模型,提出“SM装配式农宅=通用控制体系(System)+ 选填集成模块(Module)”的设计公式,并以“模数体系—→场地划分体系—→建筑定位体系”分三步构建通用控制体系,从“空间、构件、内装”三个角度组建选填集成模块族群,由此求解设计公式,探索SM装配式农宅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作者在小康农宅规划过程中的实践,对小康农宅建设示范村规划设计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官方政策有其特有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也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有关多元文化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加拿大建立了一种制度化的多元文化主义,形成了一种多元文化的权利观念,进而对多元文化社会中法律的角色和作用产生了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由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经济学博士后何伟军博士主编的《资丘村(土家族)调查》,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村庄经济调查”系列丛书的组成部分,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土家族的村庄资丘村中有代表性农户和部分典型发展农民为调查对象,在近400多页的篇幅中,从历史维度、经济维度和文化维度展开和梳理了土家族资丘村的村庄概貌和历史文化,展示了土家族资丘村的历史变迁、特色产业和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19.
李欣 《科技信息》2010,(17):I0019-I0020,I0007
村庄是农民聚居的场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农村的村庄形态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当前在推进新农村村庄建设的时候,必须根据不同村庄形态类型,来探讨符合村庄自身的发展方向与建设模式,以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苏州地区的村庄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村庄形态建设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村庄形态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尹然 《科技信息》2011,(30):209-209
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建筑设计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设计,同样要受到各种地域文化的制约,为适应不同的地域,必须针对气候、地域、人文风俗等进行建筑设计,于是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建筑及其建筑文化。因此,为了适应不同地域文化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自然就必须考虑地域文化的要求,将各种地域文化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并最终形成了建筑文化的地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