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庄一龙副教授所创立的"斥力子理论"是一种物理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面的物体一旦动起来,不管方向如何,都具有一种挣脱地球引力的能力,就像物体吸收了一种对抗万有引力的物质。该理论把普朗克能量子看作是一种具有对抗万有引力的实物粒子,称它为"斥力子",并认为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由于吸收或释放斥力子造成的,斥力子所具有的质量、能量、动量会叠加到速度增加的物  相似文献   

2.
黄兆荣 《太原科技》2015,(1):52-53,56
文章用最简单、最常见的仪器测量物体的任何两点都存在电压、电阻、频率,发现物体在常态下是带电的,通过从力学角度分析、数学推导、工业锅炉中的静电除尘装置和电捕装置等大量物理实验证明了电磁力与引力的统一,电磁力与引力是同一种力,电磁力是万有引力,万有引力也是电磁力,只是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3.
电荷究竟是什么?为什么电荷有两种?为什么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为什么符合库仑定律?这些都是物理学的最基本问题。假设宇宙中存在一种物质微粒,暂称电质子,如果某个物体中含有的电质子多于其期望值,呈过剩状态,就呈正电性;如果某个物体中含有的电质子少于其期望值,呈缺乏状态,就呈负电性;如果某个物体中含有的电质子等于其期望值,呈饱和状态,就呈中电性。带电物体有向空间交换带电和不带电的微粒子以达到其中性状态的性质。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通过交换带电和不带电的微粒子实现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力的大小符合库仑定律。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物质影响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但不影响方向。  相似文献   

4.
斥力子理论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庄一龙副教授所创立的"斥力子理论"是一种物理哲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地面的物体一旦动起来,不管方向如何,都具有一种挣脱地球引力的能力,就好象物体吸收了一种对抗万有引力的物质。该理论把普朗克能量子看作是一种具有对抗万有引力能力的实物粒子,称它  相似文献   

5.
引力是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存在于一切具有引力质量的物体之间。从十七世纪六十年代牛顿开始对引力进行科学的研究,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到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人类对引力的认识经历了两个成就卓著的历程,到现在,可以说对引力的科学认识已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统一方程和自然平衡原理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对质量的起源和引力的本质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对万有引力常数G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说明。通过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万有引力起源于微子的有序运动,本质上是微子微团流体的动能梯度力,3个方向相互垂直的等角速度运动的微子系统构成了基本广义粒子,其质量为内边界能量与体积的乘积。万有引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平方反比定律在广义粒子的边缘不再成立。物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般来说是不等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即物体在组成成份相同时,二者才相等。万有引力常数G不是常数,而与广义粒子半径的平方成反比。粒子核的形成是大尺度粒子对微尺度粒子吸引作用而产生的,即使没有核,广义粒子及其引力仍然存在,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和暗物质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这一定律也可以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市场营销领域以及城市规划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在理论上证明惯性质量会产生万有引力,并在万有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质量密度的物体在引力场中自由下落加速度的问题。进一步从理论上提供检验不同质量密度的物体之间的引力常数是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了引力相互作用与强相互作用是同一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传说牛顿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时,突然一只苹果掉下来,触动了这位物理大师的灵机。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此以后,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万有引力无所不及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大至日月星辰,小到微粒、分子、原子、电子、介子等,这些物质之间都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地球上的重力现象,实质是牛顿万有引力在地球周围的具体表现。从理论上讲,在地面上任何一点所感受到的引力,实质上是全部宇宙空间质量的万有引力的总和。因此,万有引力具有无所不及处处皆有的特征。一般说来,物质微粒或两个通常的物体…  相似文献   

10.
物体的重量定义为“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而使它受到的力。”重量也叫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它是使物体产生重力加速度的原因。这就表明:重力是引力性质的。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引力的全郎,而是引力的一个分力;就方向而言,引力指向地心,重力指向则与地心稍有偏离。一、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质点间的引力为:f=G((m_1m_2)/(r~2))。地球上的物体不很大时,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引入推荐系统,提出一种个性化推荐算法,即基于万有引力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算法把用户使用的标签看作用户喜欢物体的组成颗粒,标注项目的标签被看作项目物体的组成颗粒,社会标签的类型就是颗粒的类型,由此构建了用户喜好物体模型和项目物体模型。喜好物体和项目物体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并且引力大小遵循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喜好物体和项目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并把该引力大小作为二者的相似度度量,引力越大,二者的相似度就越高,对应的项目物体就越有可能被用户喜欢。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获得好的推荐性能。  相似文献   

12.
玻尔氢原子理论是微观领域重要的普遍规律,它不仅使用于氢原子、类氢离子、奇异原子等,而且对一切原子、原子核和其他微观客体也是适用的,但必须注意,作为普通规律运用时,玻尔理论中频率条件hv=Ea-Em需要加以修正,该文对此作了推导和论证。  相似文献   

13.
泛余弦定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弦定理并不是三角形所独有的特性,而是任何平面多边形、以及任何多面体(以面积为关注点)、甚至任何高维空间类似物(以广义体积为关注点)均适用的普遍规律.于是余弦定理从此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初等几何问题.由此看来,欧氏几何已经沉寂几百年的局面可望出现转机.  相似文献   

14.
生命智能的进化,是宇宙智能容介态进化的重要环节。宇宙大爆炸产生的色粒信息胶子,是宇宙间唯一的智能粒子,作为智能物质,它弥漫宇宙的所有时空,无处不在,并构成生命体内、外的智能信息系统。地球人类的智能绝不是宇宙的孤儿,生命体内、外的智能进化,亦绝不是无关的孤立现象,它们具有不同的形式但却有相同的内涵和关联,是宇宙巨系统的思维容介态进化不可或缺的二大组元。宇宙智能信息能量的传播,构成思维容介态的核心实质,思维容介态决定生命容介态。地球人类的智能和知识,作为宇宙智能的微小组元,是追随宇宙思维容介态而进化的。地球的高、低智能生命和非智能生命构成闭合的生物链,保证生物链的完整性和闭合性是人类容介态进化的必须,也是促进自然容介态、生命容介态和大宇宙容介态的天道。  相似文献   

15.
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华 《科技信息》2008,(22):298-299
以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通过为标志,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入世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中国正逐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中国金融机构正面临来自实行混业经营国家“航母”式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分业经营模式下的中国金融体系已难以应对国际混业经营的挑战。鉴于银行业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中国金融领域中的绝对主导地位,本文以国有商业银行为核心,在比较各种混业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对金融控股公司实现混业经营的机理与方式、确保安全性的特点和在我国现有资源可获性综合分析,本文认为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积极构建中国金融控股公司混业模式是中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相对现实而稳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世界各国现有普通车床的技术性能(加工精度与粗糙度)、切速(刀具材质)、机床功率、自动化程度、安全防护、噪声、色彩、总体布局等方面)分析比较,看到普通车床与数控车床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是一个彼此并行的趋势,普通车床还不能被数控车床所取代。普通车床要与数控车床竞争,就应从提高自动化程度着手;提高其加工精度;进一步提高刚度;采用模块化设计;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保持其使用范围广、价廉的特长,提高其竞争能力。这里仅就普通车床的技术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看其发展趋势,以便今后为更好地发展我国的普通车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将已经广泛应用于电路设计的三次设计技术引用到智能检测设计中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并将它们编制成了通用软件,通过几个实例进行了具体的应用,对智能检测仪器的系统整体设计如何应用三次设计技术作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经典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经验公式,初等数学推导,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作者根据引力场传播速度恒定的假设,利用初等数学从理论上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智能网的概念模型以及CIN01(ChineseInteligentNetworkNo0.1)系统特点,叙述了在其系统上实现具有网间互连功能业务的关键技术和策略,并给出一种UPT(全球个人通信)业务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类欠驱动机械系统基于滑模的变结构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体操机器人这种欠驱动机械系统设计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律,变结构控制中采用了一种改进的指数趋近律·仿真结果表明对线性化模型所设计的变结构控制器应用在非线性系统中,仍能使机器人系统实现稳定·与极点配置方法相比较,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的平衡控制器可使机器人系统具有更大的稳定范围(吸引域)和更强的鲁棒性·改进的指数趋近律可有效地降低变结构控制中所产生的抖动,并使系统迅速达到平衡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