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潜土逆转旋耕理论模型验证及工作参数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潜土逆转旋耕试验和被抛土粒流运动图像处理技术为手段,对潜土逆转旋耕土粒流运动图像进行了采集、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得了潜土逆转旋耕抛土率的量化估算结果,探索了潜土逆转旋耕机抛土性能与其工作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定量验证和修正抛土率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提供了一种途径,同时也为潜土逆转旋耕工作参数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实际抛土率一般均低于理论抛土率,当用理论模型计算得到抛土率定量结果之后,再适当下降7至10个百分点,可以作为在该工况下的实际抛土率的定量描述.通过多种工况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综合考虑抛土率、工作效率、功耗等因素,可以获得一组较为合适的潜土逆转旋耕工作参数. 相似文献
3.
4.
抛土开沟犁设计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嘉梁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就现有开沟机在高湿烂田无法使用的问题,提出带抛土装置的开沟犁的新设计方案,并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总结并比较了国内外旋耕刀研究方法,提出了以降低耕作功耗和提高抛土性能为目标的新型潜土逆转旋耕刀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按照旋耕刀正切刃面沿等高截面基本等负荷切土这一条件,推导建立了切土曲线微分方程组。为用切土曲线沿刃口曲线扫描形成具有良好节能效果的正切刃面,借鉴犁体曲面设计理论,讨论了在扫描成形过程中,控制切土曲线形状的诸设计参数的取值问题。 相似文献
7.
8.
旋耕机曲面罩壳与被抛土垡碰撞过程动态仿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潜土逆转旋耕被抛土垡质点与旋耕机曲面罩壳的碰撞机理,建立了碰撞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利用计算机在AUTOCADR14平台上,从运动学的角度进行了碰撞过程的动态仿真,分析了旋耕机曲面罩壳的结构参数与位置参数对潜土逆转旋耕工作效果的影响,为旋耕机曲面罩壳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抛土开沟犁设计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嘉梁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9(4):48-52
就现有开沟机在高湿烂田无法使用的问题,提出带抛土装置的开沟犁的新设计方案,并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潜土逆转旋耕被抛土垡质点与旋耕机曲面罩壳的碰撞机理,建立了碰撞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利用计算机在AUTOCAD R14平台上,从运动学的角度进行了碰撞过程的动态仿真,分析了旋耕机曲面罩壳的结构参数与位置参数对潜上逆转旋耕工作效果的影响,为旋耕机曲面罩壳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综合犁耕和旋耕之优点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耕耘方式———斜置旋耕。研究表明:斜置旋耕碎土质量高于正置旋耕机,功耗低于正置旋耕机。斜置旋耕的提出突破了传统旋耕机刀辊与机组前进方向保持为垂直的正置旋耕概念,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在现有侧边传动正转旋耕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法,开发了一种兼具正反转功能的新型旋耕机,体现了现代设计法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农业机具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温室大棚、果园、茶园等设施农业的特点,在传统旋耕机的基础上,以锂电池+直流电机代替汽油机驱动,增设变速箱、差速装置、离合器等机构,优化旋耕刀具排列,组成新型环保电动微型旋耕机。旋耕机电机功率1.5kW,耕幅0.48m,旋耕速度60~360r/min,旋耕深度0~12cm,旋耕前进速度0.2~0.6m/s,一档一次充电可满载连续工作6h,耕地0.173hm~2;二档一次充电可满载连续工作1.5h,耕地0.156hm2。该旋耕机具有节能环保、方便灵活、噪声低、旋耕效率高、安全可靠、成本低等优点,显著降低了农耕工作强度和操作难度,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楼波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7)
回转窑内物料平均停留时间(MRT)直接决定物料化学反应程度,它是回转窑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回转窑实验台上对5种不同的固体废弃物料和窑内风速、回转窑转速和回转窑倾角及物性参数改变的情况下进行了实验,获得了不同工况下物料MRT的变化规律:随着回转窑转速的提高、倾角增大和窑内风速增加,MRT减小;物料的物性参数中,休止角对MRT影响较大,休止角大的MRT小,而密度的变化影响相对较小。MRT对于以上各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差别也较大:回转窑转速对MRT影响是比较敏感的,特别是转速较小时;转窑倾角对MRT的敏感性则比较均匀;窑内风速在小回转窑转速、低窑内风速时对MRT的影响较为敏感。针对回转窑内物料传输影响因数众多、非线性机理强烈的特性,建立风速条件下物料传输模型(MMCAV),并在回转窑转速倾角和一定风速条件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次高倾角(α=4.56°)时,MRT随窑内风速变化的情况,其中最大相对误差为7.1%。在低窑转速和高风速情况,总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81%。用稻壳作为输运物料,把实验数据与Perry等模型对比发现:Perry模型在c=0m/s时,Saeman模型在c=0.41m/s附近时与实验值差异较小。风速的影响范围与回转窑倾角有较大关系,倾角α=3.04°时,风速c>0.41m/s必须考虑风速对物料输运的影响;而倾角α=4.56°时,c>0.25m/s就应考虑风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棚用深耕旋耕机的功能和实际使用进行了研究、设计和制作。改进链传动壳体上的一部分须伸入土层,研制者把整个耕深分为两部分, 分别有犁体和深松犁体来完成链传动壳体正上方泥土的松碎任务,从而解决了链壳受泥土反力造成的整个旋耕部件上抬的问题。为了实现深耕无级可调,该机特设计成传动壳体能绕主动轴摆动。 相似文献
17.
18.
研究旋转圆管的通流特性.结合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分析模型,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精度,分析了通流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旋转圆管流量随转速与供油压力的变化而变化.且在转速增加初期,流量变化较小,随着转速的增大,通流能力减弱趋势增大.配流孔孔径和个数的增加均可提高通流特性;配流孔的外径影响着孔内外离心压差,过大的外径在较高转速时会导致进油困难.在高速行星传动机构润滑流量分配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旋转圆管流通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遵义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1999,12(1):7-11
通过对国内外小型旋耕机的分析研究,结合我们自己的试验,设计出一种耕深可达到20cm的小型深耕旋耕机。较系统的进行了受力和所需功率的计算,其主要特点:尺寸小、功率大、耕深易调节以及在刀辊驱动装置下方安装有V型犁铲。 相似文献
20.
黄达明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5)
介绍了一种通过工作部件的替换和组合即能具有水、旱田旋耕碎土、稻麦旋播、盖籽、开沟和作畦等多种作业功能的新型组合农具,并对该机具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及各项性能试验结果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该机具是一种设计合理、节省材料和成本的节能型产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