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导组装特殊结构的Li/FeS2电池,对其放电过程中磁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支持了作者关于该电池放电过程中有植根于晶粒表面的弯电杆状分子—(FeS2晶粒)-S-Fe-S-Li生成的观点,而且对中间产物LizFeS2的产生过程作了与磁性变化规律相一致的解释,此过程也解释了天然黄铁矿Li/FeS2电池常温放电只适宜于微电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Li/FeS_2(天然)中FeS_2的结构和放电机理的“穆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对天然黄铁矿的优选、提纯及X射线衍射、热重、磁性分析结果,对提纯后的黄铁矿及其作为Li/FcS_2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放电后进行了穆斯堡尔谱测定.根据黄铁矿的结构参数和反磁性性质,推测出结构中Fc-S、S-S键均为共价键;穆谱证明放电后产物中有Li_2FeS_2、Li_3Fe_2S_4及α-Fe等存在,据此,认为中间产物为Li_2FeS_2、晶粒-S—Fe-S—Li等,讨论了改善天然黄铁矿放电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利用离子束混合方法在Sm质量分数为20%的Sm-Fe多层薄膜中,当注入能量为60keV的N离子时,成功地制备出Sm-Fe-N磁性薄膜.经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当N离子的注入剂量为1×1017/cm2时,形成Sm2Fe17Nx磁性薄膜;而N离子的注入剂量为2×1017/cm2时,Sm-Fe多层薄膜转变成非晶磁性薄膜,而且Sm2Fe17Nx磁性薄膜和Sm-Fe-N非晶磁性薄膜的磁性(饱和磁性强度、矫顽力)与注入前的Sm-Fe薄膜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得掺有一定量锑离子的α-Fe2O3,超微粉料.TG-DTA、XRD及SEM等分析表明,掺锑量(Sb/Fe原子比)小于0.2时,材料仍保持α-Fe2O3的晶体结构,但其晶化温度随Sb含量的增加向高温区移动;在低温段纯α-Fe2O3的晶粒生长活化能(Q=10.3kJ/mol)远小于Sb/Fe=0.1(Q=35.3kJ/mol)粉料的活化能;Sb5+取代α-Fe2O3晶粒中Fe3+格位与在450℃下长期工作粉料颗粒不易长大,是造成掺锑α-Fe2O3元件电阻降低一个多数量级及气敏性能显著改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Mo部分替代Fe-Cu-Nb-Si-B合金中的Nb而制备的Fe(73)Cu1Nb(1.5)Mo2Si(12.5)B(10)非晶合金,在500—62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了等温退火处理.对退火后样品进行了磁性、微结构及物相研究,表明在530℃左右退火后具有最佳软磁性能.当退火温度大于600℃时,有Mo2FeB2及其它化合物析出从而使合金软磁性恶化.Mo与Nb一样有抑制晶粒生长,细化晶粒之作用.  相似文献   

7.
纺锤型γ-FeOOH的合成及其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气氧化FeSO4与Na2CO3作用生成的Fe(CO3)x(OH)2(1-x)悬浮液体系,通过稀土离子Y3+的掺杂合成出均匀纺锤型铁黄γ-FeOOH微晶.由DTA-TG和XRD分析得出γ-FeOOH随温度升高,发生如下相变过程:γ-FeOOH→γ-Fe2O3→α-Fe2O3.本文还对γ-FeOOH的脱水过程机制和以γ-FeOOH为中间体经热处理制备的纺锤形γ-Fe2O3磁性能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非晶晶化法制备纳米晶双相永磁合金的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快淬及退火工艺,通过非晶晶化制备了两种成分的纳米晶,即Nd2F314B/α-Fe永磁合金。研究了添加Dy+Ga和晶化工艺对合金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元Nd8.5Fe86B5.5合金晶化是由3个过程组成的,而添加Dy+Ga的Nd7.5Dy1Fe85Ga2合金化是由2个过程组成的,与三元合金相比,添加Dy+Ga可改变α-Fe和Nd2F14B相的形成温度及细化两相晶粒,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磁性  相似文献   

9.
以β-Co(OH)2为前驱体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LiCoO2 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控制结晶法合成出来的层状结构β-Co(OH)2 作为前驱体,和LiOH混和煅烧,制备出高活性的具有层状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试验中,通过差热 热重法分析了煅烧过程的反应机理; X 光衍射谱表明制得的LiCoO2 为α-NaFeO2 层状结构的 HT-LiCoO2; 扫描电镜照片显示β-Co(OH)2 是LiCoO2 优良的前驱体; 性能测试表明制得的LiCoO2 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其首次充电容量为150.1 m Ah/g, 放电容量为143.8 m Ah/g, 充放电效率为95.8% 。  相似文献   

10.
Fe78B13Si9纳米晶合金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高密度电脉冲处理Fe78B13Si9(Metglas2605S-2)非晶合金,形成了纳米 晶合金,并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纳米晶合金的晶粒结构,结果表明,两个晶体相为α-Fe(Si)固溶体和Fe2B(bct)化合物,晶粒尺寸为19nm。  相似文献   

11.
石墨还原CaO-SiO_2-Al_2O_3-FeO熔渣过程中泡沫化行为黄宗泽,肖兴国,肖泽强,SD辛格在1440~1530C,通过X射线装置观测了石墨活原CaO-SIO;-AI。O。-FeO$渣(CaO)/SIO。一0·75~1·5)中FeO反应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添加Dy和Nb对纳米复合Pr2Fe14B/α-Fe永磁合金形成,组织结构及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r9Fe85B6非晶带的晶化过程,在α-Fe相初始晶化之后,出现Pr2Fe23B3亚稳相,最终形成Pr2Fe14B+α-Fe两相组织,而添加Dy或同时添加Dy和Nb后晶化过程中不出现亚稳相,添加Dy和Nb元素显著地提高了纳米复合永磁合金的磁性能,最终获得了磁性能为Hci=702.4kA/m,Bt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能量(〉15keV)、脉冲氮离子束增强沉积(IBED)Fe-N磁性薄膜。合成了含有α-Fe、α″-Fe16N2、γ'-Fe4N和ε-Fe2 ̄3N相的纳米多晶薄膜。Fe-N薄膜的磁性取决于膜层的相结构及微观形貌。纳米尺度的α″-Fe16N2和α-Fe相的混合物膜层的饱和磁性强度可达245emu/g。多元IBED Fe-Co-N合金薄膜与相同制备条件下合成的Fe-N薄膜相比,其相结构相似,但饱和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α-Fe2O3(Sn,SO^2-4)气敏材料的电特性,气敏性和晶粒尺寸特性,发现SO^2-4作为一种离子基团掺杂对甲烷有明显的增感作用,我们认为引入离子基团是α-Fe2O3气敏材料改性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添加Dy和Nb的纳米复合Pr2Fe14B/α-Fe永磁合金结构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Dy和Nb对纳米复合Pr2Fe14B/α-Fe永磁合金形成,组织结构及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r9Fe85B6非晶带的晶化过程,在α-Fe相初始晶化之后,出现Pr2Fe23B3亚稳相,最终形成Pr2Fe14B+α-Fe两相组织.而添加Dy或同时添加Dy和Nb后晶化过程不出现亚稳相.添加Dy和Nb元素显著地提高了纳米复合永磁合金的磁性能。最终获得了磁性能为Hci=702.4kA/m,Br=1.03T,(BH)max=132.6kJ/m3的纳米晶复合Pr8Dy1Fe84Nb1B6永磁材料。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子注入方法制备Sm-FeM-N磁性合金薄膜,研究少量Co部分取代Fe对薄膜磁性能的影响,探索研究Sm-FeM-N磁性材料的新途径.实验发现:Co+注入使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明显增加,Sm-FeCo-N薄膜的饱和磁化强度是Sm-Fe-N薄膜的1.6倍.经TEM分析,Co+没有与Sm或Fe形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α-Fe2O3(Sn,SO2-4)气敏材料的电特性、气敏性和晶粒尺寸特性,发现SO2-4作为一种离子基团掺杂对甲烷有明显的增感作用,我们认为引入离子基团是α-Fe2O3气敏材料改性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3 ̄5.5GPa的压力范围内,经过873K,30minh等温热处理由非(Fe0.99Mo0.01)78Si9B13(FMSB)条带和纯金属Al片交替叠成的样品,制备出多层Al/Fe-Mo-Si-B纳米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静高压在复合材料制备中影响非晶FMSB合金晶化相,Fe-Mo-Si-B纳米合金晶粒度和Al/Fe-Mo-Si-B复合材料界面相的规律及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用红外光谱法测定表明:各种硅胶负载仲进型铑催化剂上,线CO/桥CO红外吸收强度比值与金属助剂(M)的关系变化顺序为(50:1)(Rh-Mn)〉(22:1)(Rh-Li)〉(9.1:1)(Rh-Mn-Fe-Li)〉(3.5:1)(Rh-Fe)〉2.8:1)(Rh)。在各种Rh-M/SiO2催化剂上,线、桥CO吸附态的加氢原位FTIR跟踪实验表明:随着加氢的进行,线CO/桥CO吸收强度比值均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0.
纳米复合(NdDy)2(FeNb)14B/α—Fe永磁合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单辊急冷法并晶化退火制备了高剩磁,高矫顽力和高磁能积的(NdDy)2(FeNb)14B/α-Fe纳米复合永磁合金,其最佳磁性能分别为Br=1.02T,Hei=702kA/m(BH)max=134kJ/m^3,合金的组织结构由硬磁相(NdDy)2(FeNb)14B和软磁相α-Fe在纳米级范围内复合而成,两相的平均晶粒尺寸为30nm,该咱合金优异的磁性能起源于纳米晶硬磁相和软磁相之间的磁交换耦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