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集不同土质土壤,以恒温振荡模拟土壤对4-氯酚的流动吸附,分光光度法测定,研究了4-氯酚在花土、草坪土、湖边泥土等不同种类土壤和同类不同成分配比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4-氯酚与土壤溶液接触振荡前2~3h进行吸附阶段,很快吸附到土壤颗粒表面,吸附量迅速增加,溶液中4-氯酚浓度降低,吸附平衡时间约为3~6h。随着反应的进行,土壤中较易吸附的疏水位点逐渐被4-氯酚占据,4-氯酚开始向土壤内部不易吸附的疏水位点,吸附速度开始减缓,溶液中4-氯酚浓度变化不大。3种土壤中草坪土对4-氯酚的吸附能力最强;对于含不同配比腐殖酸的花土,随着腐殖酸的含量增加,土壤对4-氯酚的吸附能力也逐渐增强。4-氯酚在混土2中的吸附系数Kd为0.036mL/g,有机碳吸附常数KOC为4.235mL/g,具有很强的移动性;4-氯酚在花土中的吸附系数Kd为0.017 3mL/g,有机碳吸附常数KOC为2.477mL/g,具有很强的移动性;4-氯酚在泥土中的吸附系数Kd为1.55mL/g,有机碳吸附常数KOC为310.02mL/g,具有中等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2.
五氯酚的γ射线辐照分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水溶液中五氯酚的γ辐照降解效果,该文测定了辐照前后的五氯酚、氯离子浓度以及生物毒性的变化情况,考察了五氯酚初始浓度对其辐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照可有效降解水溶液中的五氯酚,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五氯酚初始浓度为25、50mg·L-1,辐照剂量在4、6kGy时,其去除率可达100%.辐照可明显降低五氯酚溶液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3.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五氯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波长320 nm处测定碱性条件下水样中五氯酚的含量, 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0052X+0.0002, 相关系数r=0.999 9,线性范围是1.88~187.73 μmol/L, 检出限为0.27 μmol/L, 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n=6), 加标回收率为100.70%~103.75%.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研究测定藏药甘扎嘎日果总酚含量的两种方法,优选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总酚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福林试剂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藏药甘扎嘎日果总酚含量,且对比分析.结果:福林试剂法在1.0μg/mL~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5,加标回收率为101.76%,相对标准偏差为1.35%;紫外分光光度法在8.0μg/mL~7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5;加标回收率为105.09%,相对标准偏差为0.47%.结论:福林法的灵敏度比紫外分光光度法高,精密度比紫外分光光度法低,线性范围也比其较窄,但这两种方法均能很好地测定藏药甘扎嘎日果总酚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简便适宜的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选取娃娃菜为试验材料,以酸碱滴定法、碘量法、2,6-二氯酚靛酚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维生素C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酸碱滴定法测定结果显著较高;碘量法操作简单,数据间误差较小,滴定终点容易判断;2,6-二氯酚靛酚法滴定终点不易判断,数据间误差较大;紫外分光光度法数据间误差虽小,但需制作标准曲线且需昂贵的仪器。综合认为开展果蔬中Vc含量测定实验时碘量法为最适宜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空气中的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为环保监测项目之一.目前,测定方法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等,以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较常用,但测定100ppb以下含量的酚,需用氯仿萃取,当酚含量低于5ppb时,测定十分困难.用一般的荧光分光光度法测酚,由于水的拉曼峰和瑞利峰干扰,影响测定的灵敏度.用溶剂萃取法和同步荧光法可改善拉曼峰和瑞利峰的干扰,后者测酚检出限为5ppb,但未有实际应用. 本文提出用同步荧光法测定酚的各种条件,如激发(EX)、发射(EM)的带通和EX、EM峰值之间的最佳波长差值(△λ)的选择,干扰的影响,检出限的确定等.并用  相似文献   

7.
两种方法测定水中硝酸盐氮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测定水中硝酸盐氮简单、快速、实用的方法,采用麝香草酚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水中硝酸盐氮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快速、化学试剂污染小,是值得推广的先进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向日葵(Helianthus annnus)的根系分泌物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根系分泌物中疏水性有机污染物PCP方法。实验结果如下:最佳吸收波长为215nm;标准曲线方程为Y=0.1269X+0.1193,r=0.9997;方法检出限为0.025m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61.01%~104.98%,相对标准偏差低于0.3%。可见,利用此方法测定根系分泌物体系中PCP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操作简单、快捷,重复性好等优点,适宜于研究植物修复过程中五氯酚的批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几种氯酚的生物降解性及其对厌氧产甲烷毒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5±1℃中温厌氧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共基质,采用间歇试验法,研究了2,4-二氯酚、2,4,6-三氯酚、2,3,4,6-四氯酚及五氯酚的产甲烷毒性及生物降解性.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氯酚对产甲烷菌活性的抑制程度大小为:五氯酚>2,4,6-三氯酚>2,3,4,6-四氯酚>2,4-二氯酚.氯酚的去除率大小为:五氯酚>2,3,4,6-四氯酚>2,4,6-三氯酚>2,4-二氯酚.氯酚去除率与自身毒性关系不明显,但COD去除率与氯酚的毒性大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杜仲树皮(市售)、杜仲新鲜叶片、杜仲幼苗各种愈伤组织块(茎段、幼叶、子房、花药经MS培养基附加生长调节素培养诱导而得的愈伤组织)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证明它们有一些相同成分。用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了它们维生素C的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它们的桃叶珊瑚甙的含量;用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它们的氯原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