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采用直接水热法一步合成了钛酸锂.通过正交试验法设计实验方案,考查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起始盐浓度,以及Li/Ti原料比例对产物的影响,获得了水热法合成钛酸锂的最佳可行实验条件:锂/钛摩尔比5,钛盐浓度0.1 mol/L,温度150℃,时间12 h.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别对产物进行了物相分析和形貌表征.研究发现水热法可以直接制备出立方结构的LiTiO2,粒径约为100 nm.对产物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钛酸锂中钛为+4价.  相似文献   

2.
Li1+2x +yAlxEuyTi2 -x -ySixP3 -xO12 锂快离子导体可用精选的天然高岭石Al4 [Si4 O10 ](OH) 8为原料 ,与Li2 CO3,TiO2 ,NH4 H2 PO4 ,Eu2 O3 高温 (80 0~ 10 0 0℃ )固相反应约 2 0h而制得 .在 y =0 .5 ,x≤ 0 .3 ;x =0 .2 ,y≤ 0 .3的原始组成范围内 ,可以形成一个空间群为R3C的固熔体相 .它们具有较好的离子电导率和较小的离子导电活化能 .当x =0 .2 ,y =0 .1,t=40 0℃时 ,其电导率达 9.98mS·cm-1,其活化能为 34.0kJ.mol-1.  相似文献   

3.
Li1+2x+yAlxEuyTi2-x-ySixP3-xO12系统锂快离子导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Li1+2x +yAlxEuyTi2 -x -ySixP3 -xO12 锂快离子导体可用精选的天然高岭石Al4 [Si4 O10 ](OH) 8为原料 ,与Li2 CO3,TiO2 ,NH4 H2 PO4 ,Eu2 O3 高温 (80 0~ 10 0 0℃ )固相反应约 2 0h而制得 .在 y =0 .5 ,x≤ 0 .3 ;x =0 .2 ,y≤ 0 .3的原始组成范围内 ,可以形成一个空间群为R3C的固熔体相 .它们具有较好的离子电导率和较小的离子导电活化能 .当x =0 .2 ,y =0 .1,t=40 0℃时 ,其电导率达 9.98mS·cm-1,其活化能为 34.0kJ.mol-1.  相似文献   

4.
采用图的局部化临域并条件 ,本文证明了下述结果 :设G是一个p阶 2 -连通图 ,Li- 相似文献   

5.
掺杂Mo对Li1+xV3O8物相和高温阴极放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Li1 xV3-yMoyO8(0≤y≤0.6)并对其进行了500 ℃和550 ℃时的放电性能测试. 采用X射线衍射测定掺杂Mo对Li1 xV3O8物相的影响, 用电子扫描电镜观察粉末的形貌, 用函数记录仪记录电压随时间的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当y>0.2时, 物相为Li1 xV3O8和V2O5;当y≤0.2时, 物相为Li1 xV3O8;掺杂Mo后的粉末形貌基本不发生变化;当放电电流密度为100 mA/cm2, 终止电压为1.8 V时, Mo的掺杂使Li1 xV3O8在500 ℃的最高电压提高约0.3 V, 比容量提高约300 A·s/g;550 ℃时嵌入Li 的量最多可达x=3.8, 接近Li1 xV3O8嵌锂量的理论值x=4.  相似文献   

6.
应用常规氧化物混合法,制备了Ca[(Li1/3Ta2/3)1-xTix](CLTT)O3-δ(0.50≥x≥0)微波介质陶瓷.X射线衍射表明,CLTT是具有正交相结构的连续固溶体,而且B位Li和Ta形成了1∶2的有序化结构.用Ti4 部分替换Li1 和Ta5 稳定了钙钛矿相,破坏了1∶2有序化结构,促进了Ca[(Li1/3Ta2/3)1-xTix]O3-δ(x=0.20,0.30)陶瓷的晶粒生长.当x组分从0增加到0.50时,微波介电常数ε从24增至48,品质因数Qf值从42000降至11000GHz,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也由负变正.含B2O3的Ca[(Li1/3Ta2/3)0.7Ti0.3]O3-δ陶瓷在1050℃烧结,可获得ε=35,Qf=22800GHz,τf=-4 1×10-6/℃的新型微波介质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醋酸锂和醋酸锰为原料,浓硝酸为辅助氧化剂,在温度600℃、时间3 h下采用无焰燃烧合成尖晶石型Li Mn2O4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硝酸对制备尖晶石型Li Mn2O4的影响.通过XRD和SEM分别研究了产物的物相组成及微观形貌;通过电性能测试研究了产物的比容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n(Li)∶n(Mn)=1∶2(mol/mol)时,可得到Li Mn2O4单相,硝酸浓度对燃烧产物颗粒影响也较大;硝酸浓度为15 mol/L时产物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12.1 m Ah/g,4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99.0 m Ah/g,容量保持率为88.3%,具有较好的容量及存储性能.  相似文献   

8.
富锂型掺钴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湿化学方法合成了富锂型掺钴尖晶石锂锰氧化物Li1.02Mn2-yCoyO4(y=0,0.02,0.10,0.50),并通过X射线衍射与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方法对合成产物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当掺钴量y≤0.10时,合成产物属于尖晶石结构;当y=0.50时,开始有少量Co3O4的杂相峰出现,但仍以尖晶石结构为主;随着y的增加,合成样品的晶胞常数减小,晶胞体积收缩,晶胞中Mn-O之间的距离(RMn-O)与Mn-Mn之间的距离(RMn-Mn)均缩短.恒电流充、放电实验结果表明,随着y的增加,合成产物的初始放电比容量有所降低,但稳定性提高;当y=0.02时,合成产物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18.860 mA·h/g,循环5次后,其比容量为 115.796 mA·h/g.综合合成产物的比容量与循环性能,以Li1.02Mn1.98CO0.02O4的电化学性能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LiTi2(PO4)3为基,用分析纯原料经高温固相反应(~900℃)制得一系列锂快离子导体材料Li1+2x+2yAlxMgyTi2-x-ySixP3-xO12(以下简称Ti—Mg—Lisicon).系统的合成温度随x和y的增大而降低.应用交流阻抗技术测定的电导率数据结果表明x=0.1,y=0.1的合成物室温电导率最好为1.31×10^-4S/cm,而673K时x=0.1,y=0.3的合成物的电导率最大,为2.93×10^-2S/cm.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在x=0.1,y≤0.7;x=0.2,y≤0.6的组成范围内均得到空间群为R3C的合成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柠檬酸盐法合成了Li[CoxLi 1/3-x/3Mn2/3-2x/3]O2(x=0.1,0.2,0.3,0.4,0.5)正极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XRD), Raman光谱和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Co对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 并分析了原因. 对不同组分的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 结果表明, 当x=0.5时, 样品充放电容量高, 循环性能优良. 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最大化浸出废锂电池中钴锂金属元素,固定浸出时间,采用全因子实验方法,以氨基磺酸浓度、过氧化氢质量分数、固液比、浸出温度为自变量,Co2+和Li+浸出率为因变量进行模型拟合,应用Minitab 17软件对工艺参数模型进行预测,并对最佳工艺参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主效应上,氨基磺酸浓度、过氧化氢质量分数、固液比、浸出温度对Co2+和Li+浸出率有显著的影响;交互效应上,氨基磺酸浓度+固液比、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浸出温度对Co2+浸出率有明显的影响,氨基磺酸浓度+浸出温度、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浸出温度、固液比+浸出温度对Li+浸出率有一定影响,其余效应影响不显著。所得最佳工艺参数为:c(NH2SO3H)=144 mol·L-1,w(H2O2)=10%,S/L=25 g·L-1,θ=55 ℃,t=70 min,在此浸出条件下,Co2+和Li+浸出率分别为9531%和9236%。  相似文献   

12.
以LiOH.H2O,V2O5,WO3以及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流变相法合成了锂钒氧化合物LiWxV3O8(x=0,0.01,0.03,0.05).利用XRD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前后LiWxV3O8均为单斜结构,但掺杂后晶胞参数a和c值与纯相LiV3O8相比略有增加,有利于锂离子在晶体结构中的迁移.同时,对该材料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掺杂后样品的循环性能相对纯相LiV3O8均有所提高,尤其是LiW0.01V3O8电化学性能最为优异,首次放电比容量达238 mAh/g,经过40次循环后容量为185 mAh/g.交流阻抗谱也表明了LiW0.01V3O8具有较小的电荷传输阻抗.对LiW0.01V3O8具有较好电化学性能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该文报道了钨超微电极的制作方法,利用电化学氧化的手段在钨超微区域衍生三氧钨膜而制成三氧化钨/钨(WO3/W)pH超微电极。实验发现,在pH2.0 ̄13.0的范围内,WO3/W超微电极对H^+呈较好的响应,相关系数为0.9996,频率为56.6mV/pH。将超微电极应用于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的研究中,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用肼与草酸作为添加剂制备了草酸钨酸肼复合盐,并以此作为前驱物制备黑色氧化钨。热重分析的结果表明,在500℃时热分解已经完成,应用该复合盐在氮气保护下热分解制备了黑色氧化钨。实验研究了肼与草酸添加量对产品性状的影响。确定钨酸、肼、草酸的最佳比例(物质的量比)为1.0:4.0:0.5。实验发现,热分解温度、热分解时间对产品性状有一定的影响,采用最佳比例的前驱物热分解,温度为650℃,时间为30min时  相似文献   

15.
基于SEM-EDS,XPS,获得常温常压下SCR废催化剂二段式浸出新工艺,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BBD)方法分段研究了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钒和钨浸出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并分析了浸出机理.结果表明,采用二段式浸出工艺,各因素影响顺序为:第一阶段提钒,反应温度>浸出时间>浸出剂浓度;第二阶段提钨,反应温度>浸出剂浓度>浸出时间.第一段当NaOH浓度0.5mol·L-1,60℃下反应10min时,钒浸出率为(61.40±0.24)%;第二段当NaOH浓度2.5mol·L-1,90℃下反应50min时,钨浸出率为(55.73±0.22)%.废催化剂中钒以V2O3,VOSO4和V2O5形式存在,与NaOH反应生成可溶性钒酸盐,少部分V2O3和V2O5在反应过程中生成VOSO4后溶解.  相似文献   

16.
亚稳态六方三氧化钨化合物(h-WO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从中钨矿压煮液,中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除杂的最佳条件,并结晶制备高纯度仲钨酸铵(NH4)(10)W(12)O(41)。所得工艺条件为:料液PH10.44,最大穿漏交换容量W03190.83mg/g干树脂,交换PH10.38,水洗剂0.10mol/LNH4Cl,淋洗剂0.25mol/LNH4Cl-氨水。同时对钨的淋洗解吸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三氧化钨纳米片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化学沉淀法和水热法制备单斜相和正交相WO3纳米片,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以合成的WO3光催化降解次甲基蓝染料为模型,研究光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物相WO3的催化性能,测定单斜相和正交相WO3的带隙能.与正交相产物相比,单斜相WO3的带隙能较小,更容易发生电子吸光和跃迁,产生数量较多的电子-空穴对,因而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在盐酸质子化条件下,采用超声微波协助法成功制备了可见光型复合催化剂WO3/g-C3 N4。利用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和BET比表面测试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降解物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样品是由片状的 WO3纳米片负载在g-C3 N4表面组成的。当 WO3负载的质量分数为40%时,前驱物在500℃条件下煅烧2 h后所得样品的光催化性能明显好于同条件下制得的单一相 WO3和g-C3 N4,在可见光(波长大于420 nm)照射下,5 h 内对100 mL浓度为10-5 mol/L罗丹明B橙溶液的降解高达98%。  相似文献   

20.
纳米WO3气敏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用沉淀法制得了xwt%SiO2 WO3(x=3,10,15,20)纳米粉体,对其进行了XRD物相分析,以TEM观察其形貌并测得平均粒径,并与烧结法制得的纯WO3纳米粉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沉淀法可获得单斜晶系和三斜晶系共存的WO3纳米粉体,晶粒尺寸随SiO2掺杂量增加而减小,所得粉体粒径范围为20-30nm,粒度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