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论与事实的关系:从哈金的实验观点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观察渗透理论的论题是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共同特点,也是导致历史主义中的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最重要根源。哈金的实验观蕴涵着个新的关于理论与事实的关系,笔者从哈金的论点出发,试图发展出一套新的观察理论,并得出如下结论:观察不是被理论和范式所决定,而只是受它们的一定程度的影响,事实有它自主的力量,跨范式的观察和理解都是可能的,历史主义者夸大了范式的完整性和自我完备性。 相似文献
2.
Roberto Poli 《Foundations of Science》2016,21(1):195-206
The paper presents the most general aspects of scientific modeling and shows that social systems naturally include different belief systems (i.e. different models). Belief systems differ in a variety of respects, most notably in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qualities to encode and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observables. The following results emerge from the analysis: (1) conflict is explained by showing that different models encode different qualities, which implies that they model different realities; (2) explicitly connecting models to the realities that they encode makes it possible to clarify the relations among models; (3) by understanding that social systems are complex one knows that there is no chance of developing a maximal model of the system; (4) the distinction among different levels of depth implicitly includes a strategy for inducing change; (5) identity-preserving models are among the most difficult to modify; (6) since models do not customarily generate internal signals of error, strategies with which to determine when models are out of synch with their situations are especially valuable; (7) changing the form of power from a zero sum game to a positive sum game helps transform the nature of conflicts. 相似文献
3.
关于世界的划分,有本体论层面,也有逻辑学层面,还有这两个层面的纠缠。纠缠形成悖论,无论是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还是此前的一元论、二元论,以及后来诸多形态的世界4理论,都为这种悖论所纠缠。世界的划分者主要留意的是对于世界的本体论划分,然而划分却有很深的逻辑学内涵。从世界4的话题出发,关注划分的逻辑学层面,以及本体论和逻辑学层面的微妙关系,正视、接纳和解放悖论,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4.
量子叠加态是主体对微观现象多种可能状态的描述;"薛定谔猫"的尴尬是主体描述结果不适当客观化带来的尴尬.在微观观测中,现察者只是对作为描述结果的量子态的确定.量子态是对象存在的各种可能状态的几率描述,而非定域性则是在这种几率描述中所涉及的多种可能存在状态在观察确定时刻的描述性关联.量子态的叠加是各种不确定性状态或多种可能状态在描述中的共存.波函数坍缩则是由于观察使本来不确定的概率小于1的多种可能状态的描述变成确定的概率为1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后期库恩用生物进化来类比科学的发展,坚持知识是无目的的演化,他用信念变化的合意性取代对信念真与假的判断,并把不可通约性看成是科学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为避开实在论对实在与真理的诉求,库恩引入分类理论,区分了世界本身以及词典所建构的现象世界.他用部落及其栖居的生境来隐喻科学共同体与他们的工作世界,正如无法用真,假来评价生活方式一样,我们不能说哪个词典所构建的世界更接近实在.这种后达尔文式康德主义立场发展出的进化知识观,提供了关于科学知识本性的新说明. 相似文献
6.
贝耶斯主义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对诸多学科如统计学、经济学、政治科学、决策论、心理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产生过广泛影响的学术思想.近二十多年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一般性的科学推理理论,是目前科学方法论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纲领.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纲领进行概略性的介绍:贝耶斯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归纳理论框架;贝耶斯主义解决各种科学方法论问题的尝试和成果;贝耶斯主义纲领留下的有待争论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民主为何需要科学》中,科林斯和埃文斯阐述了他们多年科学研究的集成之思。本文将其概括为"从道德—价值的观点看科学",并从四个方面诠解。这四个方面是:从道德-价值的观点对科学进行理解与辩护;从应然的视角对科学规范进行新阐解;基于事实与价值的二分创生技术决策的新制度—"猫头鹰";从科学作为好的价值观源泉回答民主为何需要科学的问题。尽管有必要"从道德—价值的观点看科学",但阐论还需细致化,需保持开放的姿态,在理解与批判中反思科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相似文献
8.
100年前,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100年以来,孟德尔定律被忽视的原因问题(“孟德尔之谜”)一直为科学史家所热烈探讨,本文将这些探讨的原因区分为社会学、方法论与思想史三个方面,并点评了它们的短长,最后,我们从科普的角度提出了我们的观点;孟德尔之所以被忽视的关键原因在于它没有写出一本象《物种起源》一样的具有普久色彩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关注休闲: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体闲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体闲与经济有着内在的联系,体闲产生的经济条件是:一要有钱,二要有闲。体闲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体闲业是为满足人们的体闲需要而形成的体验型经济产业,体闲产业要打造体验经济。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定律研究中,长期存在休谟主义和反休谟主义两大对立阵营。前者否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规则或满足某些条件的规则。后者承认必然性,主张定律是共相间的必然关系。两派共同承认的是,一个恰当的定律学说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回应直觉;二,为科学定律提供恰当的形而上学基础。反休谟主义认为休谟主义不能很好地满足这两个基本条件,休谟主义则指责反休谟主义将诸如律则必然性、共相间的概率关系等当作初始概念是莫名其妙的。分析表明,虽然两派都面临严重的批评,但是通过引入共相和必然性,反休谟主义为定律学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更有吸引力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