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车雯婧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11,(Z2):142-143
清代敦煌是在明代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移民城市。有清一代,政府通过移民屯垦、兴修水利等措施,促成了敦煌地区在封建社会的最后一轮恢复与发展。一方面,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商业经济在获得一定发展后,商人们又通过各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方式,积极反哺社会,对敦煌地区文教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许多的贡献。因此,笔者拟以《重修敦煌县志》碑记内容为中心,对商人们的善行作一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2.
傅义春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3):73-77
《敦煌变文》的词汇很有特点,对于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汉语词汇史有着重要意义.对《敦煌变文》中表“提拉”义的七个动词加以探讨,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动词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FU Yi-chun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5)
《敦煌变文》的词汇很有特点,对于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汉语词汇史有着重要意义。对《敦煌变文》中表“提拉”义的七个动词加以探讨,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动词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蒋礼鸿先生主编的《敦煌文献语言词典》为敦煌学的进一步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拟指出其在体例不统一、注音错误、引文讹误、标点符号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供其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5.
傅义春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3):73-77
《敦煌变文》的词汇很有特点,对于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汉语词汇史有着重要意义.对《敦煌变文》中表"提拉"义的七个动词加以探讨,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动词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廖斌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3(6):66-69
介绍了台湾著名作家齐邦媛的回忆录《巨流河》,认为其是恢弘的家国史诗与沧桑的人生悲歌。指出,《巨流河》写尽了中华民族饱受异族凌辱、战乱与分离之苦;写尽了家的颠沛流离与生离死别;写尽了人世沧桑与人生感怀。 相似文献
7.
陈叶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3,16(4)
“文学自觉”的标准应是以抒情性为特点的内自觉与以形式表现为特点的外自觉的统一体.文学的自觉首先反映在诗文的内容上,是《诗经》在“情”的领域的奋力开拓.所谓“文学自觉”还包含着对文学艺术自身创作规律和审美形式的重视.《诗经》是中华先民自我意识的诗性醒觉,同时也是“文学自觉”觉醒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刘波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118-121
从乾嘉学派大胆的质疑、小心的求证的观念出发,以求实的态度,推理考证,认为文学自觉的年代应追溯到《诗经》成书的年代,也就是说《诗经》本身就体现出自觉性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9.
《史记》是中国古典文史名著,一部酗学精品根柢书,可以说应该是人人必读之书。20世纪初,倡导新史学的思想大家梁启超十分推崇《史记》,他曾走上讲堂向学生们宣讲《史记》,并倡言大学讲堂应有《史记》的一席之地。20世纪30年代,陈垣先生开设“中国历史名著选讲”,即后来的《中国历史文选》课。《史记》成为陈垣先生的一部重要的讲读书。 相似文献
10.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1):22-26
阮元的《三家诗补遗》是清代较早的三家《诗》学著作,其主要贡献有两点,一是在王应麟《诗考》的基础上多有补充,二是提供了关于三家《诗》派别划分的诸多方法,尽管这些方法多存在着逻辑上的漏洞,但给后来的三家《诗》研究提供了诸多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阐述了《围城》这一经典小说中存在的大量文化负载词现象,分析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指出了译者为了尽可能地传意又保留原著的文化底蕴,而综合运用直译、意译和添加备注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主要从<圣经>象征的角度来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让读者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除了传统的宿命论观点外,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部文学作品,从而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4.
刘显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2):7-9
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一部用途广泛的语文工具书,然而其中引文多有不确之处,笔者对勘敦煌文献真迹图录本,对其不确引文做了订补。 相似文献
15.
袁运隆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19-22,35
同情民众、关怀民生以揭露社会的罪恶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主要内容。六十年以来,宗教文化对人论思想产生消积影响。高尔基从自己的民主思想出发,强调对人的肯定与尊重,超越了宗教救世的思想,从而,在俄国人道主义的发展中实现了从悲观、无所作为向充满自信地去改变自己命运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6.
17.
解读"杨牧现象"--读《杨牧文集》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明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1):22-26
杨牧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新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就杨牧少年罹难失学,青年流浪新疆,中年崛起诗坛的不平凡经历,总结并解析包括"政治现象"、"文化教育现象"、"诗人自我超越现象"、"文人当官现象"等在内的杨牧现象. 相似文献
18.
王立群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1):1-7
《文选》注本的出现使白文本加速消亡,对昭明之旧的考察及版本演变造成了很大困难,敦煌白文本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敦煌白文无注本《文选》不仅能够为考察《文选》正文的演化提供起点与参照,并以此确立一个《文选》白文演化的序列,而且也为考察从抄本到刻本的《文选》变化提供了参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显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12,(3):125-130
敦煌本《大智度论》多为南北朝时期写本,保存了《大智度论》的原始形态,是宝贵的第一手语言材料,对辞书编纂、修订以及汉语词汇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敦煌本《大智度论》相关语料能修正《汉语大词典》的书证始见例,并能对孤证词条进行增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