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花港组储层作为西湖凹陷的主要油气储层之一,其储集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少部分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具有中—低孔、低—特低渗特征。通过岩石薄片鉴定(431块)、扫描电镜(20块)、薄片粒度(106块)、地层水分析(8块)和黏土矿物X衍射(78块)等资料分析认为,成岩环境在影响了水岩反应及次生孔隙的发育。花港组上部(2 500~3 300 m)以酸性成岩环境为主,以长石溶蚀形成自生高岭石、石英次生加大和次生溶孔为特征;花港组下部(3 300~4 000 m)以碱性还原环境为主,菱铁矿等碳酸盐胶结物的大量出现,高岭石转化为伊利石、绿泥石,是造成孔隙度,特别是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探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深部(>3.5 kmn)低孔渗背景中优质储层的发育控制因素.以岩心与薄片观察为基础,结合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及压汞分析、X射线衍射、碳氧周位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渐新统花港组砂岩低孔渗储层及优质储层成因进行分析,认为压实作用是本区深层低孔渗储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合铁方解石及伊利石等胶结物的发育导致储层质量变差.而深部花港组优质储层发育受控于有利沉积相带和异常高压,导致后期储层压实作用较弱;绿泥石矿物的大量发育阻止了硅质胶结作用的发生;成岩阶段有机酸、大气淡水及热液等造成的溶蚀作用共同形成了深部优质储层.西湖凹陷深部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沉积是基础,成岩是关键,超压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研究西湖凹陷某构造渐新统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的渗流特征,旨在为该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指导性意见。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资料,综合分析物性测试、压汞、核磁共振、水驱气等实验数据,研究西湖凹陷某构造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气水渗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该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孔喉半径细小,且孔喉分选性差,排驱压力高;致密砂岩储层束缚水饱和度高,两相渗流区窄,气相相对渗透率较低,且见水后急剧下降,残余气饱和度较高,最终采收率低,且无水期采收率占最终采收率的比例很大,应充分重视储层见水前的天然气开采。储层渗流特征受物性、孔隙结构、原始含水饱和度以及润湿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孔隙结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4.
西湖凹陷花港组盖层具有砂泥岩交互式发育特征,而与泥岩伴生的砂岩类盖层的油气封闭作用研究较少。采用岩芯、镜下观察及压汞等分析方法,对砂泥岩交互式盖层中的砂岩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盖层中的砂岩可作为有效盖层,砂岩类盖层早期受沉积环境控制,含有较多的泥质而导致早期压实作用较强,加之晚期的黏土矿物转换及胶结物的发育,具备形成良好盖层的条件。在不同地区进行砂岩盖层有效性研究时应以沉积环境为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砂岩进行成岩作用研究,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砂岩样品进行实验分析以明确砂岩盖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地区油气源及油气运移特征,基于对原油和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原油碳同位素、天然气组分、天然气碳同位素,原油物性、含氮化合物等参数的分析,明确了平湖地区的油气来源,揭示了原油和天然气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西湖凹陷平湖地区A断块花港组原油C27、C28、C29甾烷以V型(C27≈C29>C28)分布或者L型(C27>C29>C28)分布为主;A断块烃源岩C27、C28、C29甾烷以反L型(C27>C2829)分布为主,D块(H11井)平湖组中段烃源岩以L型分布为主,与原油的生标较为相似。油源对比结果和含氮化合物相关参数显示,平湖地区花港组原油具有垂向+短距离侧向运移的特征(断砂搭接);气源对比结果、天然气...  相似文献   

6.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始新统平湖组油气储量大,是西湖凹陷主要勘探层系之一。但平湖组埋深大,储层渗透率低、非均质性强,低渗透背景下“甜点”储层的发育机理和分布规律不明,造成储量级别难以提升。复杂多样的成岩作用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对平湖组储层平面分区、纵向分段、空间分微相进行了精细评价,结合成岩作用研究,探讨深部储层低渗和非均质性的形成机理,明确储层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揭示,沉积微相和次生溶蚀是影响深部储层物性分布的重要因素,沉积微相与以胶结率和溶蚀量为主构成的成岩相共同控制了平湖组储层物性分级;潮道、砂坪、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相中的弱胶结强溶蚀相、弱胶结中溶蚀以及中弱胶结中溶蚀成岩相储层质量最好。指出平湖斜坡孔雀亭西、宝武亭平四-平五段潮道砂体为储层“甜点”,孔雀亭东、团结亭平二-平三段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储层“甜点”。研究成果为有利储层分布预测奠定了基础,为油气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东海椒江凹陷晚古新世物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分析椒江凹陷上古新统明月峰组物源,探索适用于海域的物源研究方法,对东海椒江凹陷的岩石组分、重矿物及碎屑锆石U-Pb定年等数据进行物源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凹陷东部明月峰组上段和下段的物源发生了改变,其下段物源主要来自凹陷东部的海礁隆起,以过渡弧-切割弧环境的酸性侵入岩为主,主要源岩时代为183~209Ma,有少量变质岩及其他中生代火成岩贡献;至明月峰组上段沉积期,物源以过渡弧环境下的酸性喷出岩及侵入岩为主,碎屑锆石年龄集中于106~116Ma,与围区物源特征基本相同;结合沉积体系演化分析,表明整个椒江凹陷的物源来自西部的浙闽隆起区.研究区物源变化是构造、沉积环境在晚古新世发生剧变的结果,这种物源变化对该区的盖层发育及对油气层封盖能力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采自平湖斜坡带平湖组的55块泥岩样品进行ICP-MS实验,分析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结果表明:1)平湖斜坡带平湖组存在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的分异现象,总体呈现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Eu正异常及Ce微弱负异常的特征;2)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参数指示研究区平湖组处于弱氧化-弱还原的沉积环境,以淡水沉积环境为主...  相似文献   

9.
探讨东海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致密砂窘储层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机理,为致密砂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以实钻井裂变径迹年龄(AFT)实验数据为依据,锆石裂变径迹(ZFT)实验数据作为约束,利用Easy% Ro化学动力学模型,建立古近系花港组埋藏史-热史.结果表明:中央反转构造带的埋藏史-热史演化具有南北分带的特点.埋藏史北部和中部较为相近,中北部花港组自距今约34 Ma开始沉积,经历距今约14~10 Ma的抬升,玉泉组剥蚀厚度约为1.2 km;南部花港组从距今33.9 Ma开始沉积,经历了5 Ma(距今15~10 Ma)抬升,上覆的玉泉组被剥蚀近0.7 km.花港组地层温度由北向南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北向南3个区带的烃源岩地层有机质开始成熟的时间分别为距今20 Ma、18 Ma和15 Ma.中央反转构造带北部曾经历更大的埋深和更高的地温梯度,相同埋深条件下北部储层比南部差.  相似文献   

10.
西湖凹陷中北部渐新统花港组深层砂岩储层物性整体为低孔低渗,物性较好、测试产能高的优质储层以发育绿泥石环边为特征。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等分析绿泥石环边成因及形成时间并探讨其意义。结果表明:环边里层是沉积时包裹碎屑颗粒的黏土微粒在成岩过程中铁离子的影响下绿泥石化而成;外层是由于铁离子的持续供给,围绕里层环边生长而成。绿泥石环边形成于溶蚀作用发生以前,并且早于石英加大边形成,既能缓解压实作用,又能抑制其他胶结物的形成,利于在深埋条件下保存原生孔隙;同时还能在保存原生孔隙的基础上促进后期溶蚀作用;另外,绿泥石环边利于形成较好的孔喉结构,并能提高成藏时油气充注程度。绿泥石环边是花港组深层形成优质储层的重要因素,对寻找优质储层和指导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转构造是东海盆地西湖凹陷特征构造。由北向南反转构造呈明显分段性变化,北段是"Y"字型构造,中段为膝折带构造,南段为高角度叠瓦状逆冲构造。通过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再现了反转构造形成过程和控制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反转构造由北向南规律性变化受控于不同的边界条件,北段和南段为弱边界条件,中段为刚性边界条件;挤压边界与先存正断层之间距离对反转构造样式具有明显影响。挤压边界距离早期正断层越远,反转背斜核部离早期正断层越近,反之越远。  相似文献   

12.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古近纪平湖组普遍发育异常压力,探讨地层高压发育的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旨在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以声波时差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地质、地化及油气测试资料,利用Bowers法计算单井地层压力,恢复平湖构造带单井压力剖面,以实测地层压力结果为约束,分析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认为该构造带异常高压主要分布在埋藏较深的平湖组,随深度增加,高压幅度呈阶梯状增大;平湖构造带不同构造单元高压顶界面的深度具有明显差异,从平中区向平北区高压异常顶界面有变深的趋势,其中平中区为3.3km,平北区为3.7km。压力场的纵向叠置决定了油气的分布,高压发育与油气层分布的耦合关系分为4种类型:双封闭高压型、双封闭压力过渡型、单封闭压力过渡型、单封闭常压型,其中以双封闭压力过渡型和单封闭常压型为主。单封闭常压带、双封闭压力过渡带和双封闭高压带的顶部为油气的有利聚集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海新生代陆架盆地丽水凹陷N6井月桂峰组和灵峰组下段地层碎屑锆石U-Pb定年,发现月桂峰组碎屑锆石主要为岩浆锆石,包括140—90 Ma和190—170 Ma两个年龄组分,并有零星的大于400 Ma的变质锆石;向上至灵峰组下段碎屑锆石中除上述锆石年龄组分外,新出现280—260 Ma的变质锆石组分,说明除140—90 Ma及190—170 Ma岩浆岩物源外,随着物源区持续剥蚀,至灵峰组下段物源区明显加入了280—260 Ma变质岩.这一与二叠纪相关的变质碎屑锆石和变质作用,可能与晚古生代古太平洋板块汇聚华南大陆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东海丽水椒江新生代凹陷基底的岩性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区域二维地震剖面和钻孔资料,研究东海丽水-椒江新生代凹陷基底的岩性及其分布,发现基底岩性有变质岩、花岗岩、火山岩、沉积岩及火山岩-沉积岩互层.其中,变质岩基底的地震反射多为连续性差、视频率低、中等—弱振幅,主要分布在丽水西次凹和椒江凹陷周围;花岗岩基底多为丘状外形、内部杂乱的弱反射,火山岩基底为连续性中等—较好、视频率低的层状强反射,两者主要分布在丽水-椒江凹陷的东北部;沉积岩基底为连续性中等—较好的中—高频反射,主要分散在丽水凹陷;火山岩-沉积岩互层基底主要分布在丽水-椒江凹陷的中心区域,其对应地震反射的连续性、振幅及视频率等在空间上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5.
西湖凹陷不同构造带原油含蜡量差异大,主控因素尚不明确.在原油物性、族组分及色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有机质显微组分鉴定、金管热模拟实验及饱和烃色谱、质谱特征等手段,分析了西湖凹陷高蜡原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显示,高蜡原油主要分布在平湖斜坡带,其中宝云亭-武云亭油气区原油含蜡量最高,孔雀亭油气区原油含蜡量次之,平湖油...  相似文献   

16.
西湖凹陷某构造花港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某构造中3口钻井岩心的观察研究,并对岩石薄片进行鉴定、电镜扫描及储层物性测试,认识和恢复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渐新统花港组致密砂岩主要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目前已达到中成岩期B亚期至晚成岩期;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和长石溶孔为主;机械压实作用、碳酸盐与高岭石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孔隙率损失达30%~35%;环边绿泥石和硅质胶结占据孔隙的同时也对孔隙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大气淡水、煤系地层酸性水与有机酸对长石颗粒及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则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孔隙率增加约5%,明显提高了致密砂岩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