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Ratio检验方法研究相依误差下非参数回归模型的方差变点检验.首先利用核估计方法估计模型中的回归函数得到残差序列,其次利用残差序列构造Ratio检验统计量,并推导检验统计量的极限分布,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检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固定设计下时间序列非参数回归模型的方差变点检验问题,基于Beta-Bernstein方法估计模型中回归函数,利用残差序列构造CUSUM检验统计量,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在原假设下检验统计量收敛于Brown桥的上确界,最后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检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李顺勇  张凯乐 《河南科学》2019,37(6):861-868
针对单指标模型的异方差检验问题,将估计方程估计与完全非参方差函数检验相结合,给出了一种新的检验形式.利用估计方程法得到单指标模型中未知指标参数的估计值,再根据局部线性拟合给出单指标模型联系函数的估计形式,进一步由完全非参方差函数方法构造检验统计量,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数值模拟部分以检验统计量的经验水平和经验功效为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估计方程估计比基于梯度外积估计和基于最小平均方差估计的完全非参方差函数检验方法更有效.实例分析部分采用汽车数据集,同样验证了这一检验方法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将Huber函数引入线性回归模型的对数似然函数中,利用Fisher Scoring迭代法得到参数的稳健估计(M估计);在M估计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建立Score检验统计量;最后用一组实际数据说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随机设计下非参数回归模型方差变点检验.方法 用局部多项式方法估计回归曲线得到残差序列,基于残差序列的平方构造CUSUM检验统计量,推导检验统计量的极限分布.结果 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原假设下检验统计量收敛于Brown桥的上确界.结论 局部多项式方法同时适用于随机设计与固定设计数值,方法性是有效性的.  相似文献   

6.
空间变异函数的数学模型及参数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变异函数在克里格估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椭圆分布函数可导出两类空间变异函数的数学模型.一类是只考虑变程各项异性的模型,称之为AE模型;一类是只考虑拱高各项异性的模型,称之为CE模型.传统的方法需要先进行空间变异函数的拟合,然后进行克里格估计.交叉检验方差是评价估计精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克里格方程组的重要性质,克里格估值仅与标准变异函数有关,对标准变异函数进行线性变换得到新的变异函数不会改变克里格估值和交叉检验方差.因此,用拟合方法获得的最优变异函数进行交叉检验,通常并不能有效地降低交叉检验方差.如果直接以交叉检验方差为目标函数进行参数反演,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变异函数数学模型一般含有5个参数,其中2个是线性变换作用.进行交叉检验时只需研究标准变异函数的3个参数,从而可以降低参数反演的复杂度.研究表明:较之AE类模型CE类模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通常可获得更小的交叉检验方差;鉴于评价面非常复杂,将遗传算法(GA)应用于参数反演是可行和有效的.滦河流域降水量空间插值实例表明,交叉检验均方差降幅分别为11.7%和29.8%.  相似文献   

7.
研究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模型的多变点检验问题.基于残量累积和(RCUSUM)构造拟似然比检验统计量,对GARCH(1,1)模型中变点的个数和位置都未知的多变点进行检验.在上述过程中同时得到变点个数与位置的估计,并且证明了变点个数估计的一致性.数值模拟表明文中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几种异方差检验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典线性回归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就是回归方程的随机扰动项具有相同的方差 ,也称同方差性 .但在大多数经济现象中 ,回归方程的扰动项的方差随观察值的不同而变化 ,这种模型称为异方差模型 .如果对异方差模型进行OLS估计 ,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因此 ,选取适当的异方差的检验方法是极其重要的 .本文对帕克检验、格莱舍尔检验、戈德菲尔德 -匡特检验作随机模拟 ,并对这几种方法略作比较 .  相似文献   

9.
笔者考虑了特殊情形下一类异方差性线性回归模型,首先导出了在模型中当异方差为线性函数时异方差检验的LM检验统计量,然后举例说明该方法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变点问题是统计学中一个较新的课题.本文讨论了p阶自回归模型中的变点检验问题,对于自回归模型在模型的白噪声序列的方差σ2未知的条件下,分别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和最小二乘法给出了变点的检验统计量,并得到统计量的渐近分布,最后给出了证明.  相似文献   

11.
孔伟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4):3867-3872
把太阳能集热器固体部分和流体部分分别列出动态能量平衡方程,经过合并和化简,得到了太阳能集热器整体动态能量平衡方程。该方程中含有物理意义清晰的各个模型参数,可以对太阳能集热器进行评价比较。针对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入射角影响因子的特殊性,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然后对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进行了实验验证。该新型动态测试方法可以在宽松的天气和实验条件下进行测试;相比于稳态测试,大大节省了测试时间,降低了设备与人工成本。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以得到合理稳定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传统的净浆圆环约束试验方法进行改进,实现了用一套设备多点、实时、自动监测多个环形试件开裂龄期的功能,并用自编的配套程序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环形试件在收缩作用下产生的主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对环形试验操作注意事项的分析表明,入模温度、试件与钢芯的粘结等对试件开裂龄期的影响不可忽视,有必要采取合理的试验方法,确保试验结果能反映出试件真实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虚拟光弹性力学实验,提出并采用了一种基于有限元计算和理论分析确定虚拟应力条纹图的反演方法,对巴西圆盘径向压缩实验的光弹性实验结果进行了模拟,并将反演获得的应力条纹图同真实实验获得的条纹图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反演获得的应力条纹图同实验结果一致,该方法实现了在虚拟光弹性力学实验中的定量分析。该方法对虚拟光弹性力学实验研究具有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缩短最小混相压力的测试时间,根据界面张力消失原理,提出了一种可以快速确定最小混相压力的实验新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可旋转的活塞式高压配样器,通过测定原油和CO2混合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来确定最小混相压力。利用该方法对华庆长6储层的原油与CO2的最小混相压力进行测试,并与细管法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细管法的测试结果较接近,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实验过程耗时较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为有效对化妆品化学毒性进行可靠性测试,研究了一种基于微小磁微粒化学发光真菌的化妆品化学毒性准确测试方法。化妆品隐藏毒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人群中的易感率大;所以对化妆品毒性的准确测试至关重要。传统的化妆品毒性检测方法采用基于毒性反应机理的化学测试方法。通过化妆品毒性中特有的毒性物质与相关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一定的反应产物或者降解产物来检测化妆品毒性是否存在;此方法在以往的检测中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毒性变种的逐步扩散,化妆品毒性多样化逐渐形成,传统的测试方法不能对毒性变种扩散有效检测。提出一种基于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的微小发光真菌化妆品毒性可靠测试方法。通过磁微粒发光原理来检测化妆品毒性的存在,通过化学实验,用磁微粒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检测物,形成稳定的化妆品毒性检测效果和结论。测试方法简单易行、可靠性高,所以具有很好的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由于单轴压缩动态模量难以用于路面芯样试件,导致设计模量评价方法难以用于路面质量符合性检验。本文在分析半圆试件荷载响应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半圆试件的动态模量测试方法,确定了试验参数,对常用沥青面层混合料进行了动态模量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确立的应力系数有很好的精度,得到的动态模量符合精度要求。对试验数据的变异系数分析表明试验结果的离散性和复现性偏差均较小,说明试验方法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遗传算法在试题库智能组卷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智能组卷是现代智能教学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以考查点、难度系数和题型为主要控制参数建立了组卷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用遗传算法解决组卷问题的新方法。重点阐述了组卷问题的染色体编码方法、适应度函数和遗传算子的设计与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组卷方法性能好、效率高,而且能确保在一份试卷中不出现考查点重复的试题,是一种实用、有效的组卷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规模考试的公平性备受关注,探索能够生成多份平行测验并能保证测验质量的组卷方法十分重要.原用于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的基于最大优先级指标已开始用于组卷,但只局限于单题之间的匹配.为了增加求解空间,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优先级指标的双题匹配的组卷方法,实现题库中双题与种子试卷双题之间匹配,并结合平行试卷质量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目前组卷方法的分析,提出用遗传算法求解组卷问题的方法.建立试题组卷的数学模型,通过独立编码、针对该编码的组内交叉算子、组内变异算子.实现了一个智能试题生成系统.  相似文献   

20.
低温集输管道沉积速率及热洗周期的确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室内环道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高含水原油低温混输试验。利用差压方法研究了不同流型时的管壁沉积物沉积速率,并借助于室内试验与油田矿场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以流动介质的极限流通管径为基准,建立了相应集输管路热洗周期的确定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对于高含水期低温集输管路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有益于指导新形势下油田地面工程生产能耗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