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目前的技术,人类还不能发明出有效并且安全无毒的药物,用来预防和治疗癌症。通用的化疗药物都有毒性,它们被用来杀死癌细胞,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杀死了人体内的健康组织。目标疗法,例如利用血管抑制剂对某一具体受体进行血管抑制或者有效生成基因,为控制癌症带来了极大的希望。血管生成是新血液管道生长的过程。成人的血管生长都是由疾病造成的,排除如月经和怀孕等少数的生理情况,肿瘤不可能长到0.08英寸这么大,除非是第一次形成时导致了新的血管扩张生成。因此,抑制血管生成就可以阻止癌细胞扩展,  相似文献   

2.
血管生成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着重要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阻断新血管的形成,杀死或破坏肿瘤血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近年来靶向抗血管生成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整理近年来一些具有良好抗血管生成效果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总结这些化合物结构上或者作用机制上存在的共性或特性及发展前景等信息,为后续筛选并合成具有优良抗血管生成抗肿瘤效果的活性化合物及结构优化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若发生转移,需要通过血管系统提供营养。通常给予癌症患者的药物是通过杀死恶性细胞来控制疾病的发展,而这些药物却存在细胞毒性。近些年,另一种治疗方法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即通过抑制新血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内皮细胞生长抑制素的结构和功能,探讨了其与胶原蛋白ⅩⅢ的关系以及抗血管生成,抗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可能机理;展望了其在肿瘤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内皮细胞生长抑制素是胶原蛋白ⅩⅢC-末端的酶解产物,在血管生成过程中起负调控作用,通过阻断血管生成的信号并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而特异性地抑制内皮细胞的迁移和新血管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其抗血管生成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研究显示它是一个结合紧密的球状折叠分子,一面富含精氨酸残基,是肝素的结合位点,推测与抗血管生成的机制有关,内皮细胞生长抑制素作为抗肿瘤的内源性药物,具有高效性,低毒性,无耐药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PPARγ配体在抗肿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配体具有抗肿瘤、诱导分化和抗血管生成等效果.目的主要是评估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以有效地抑制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生长及克隆形成,并能抑制HT-2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与此同时,罗格列酮能够升高PPARγ, p- PPARγ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初步证明罗格列酮在体内外均可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成长,提示罗格列酮有可能发展成为治疗结肠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式的癌症疗法最近初步试验成功了,它的原理是直接阻止人体细胞制造出导致病变的蛋白。这种疗法有一个古怪名字:反义抑制蛋白形成现时治疗癌症的方式,常见的不外乎三种,便是电疗、化疗、手术。然而,这些方法的最大弊病是好坏不分,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并没患病的细胞,因而令病者元气大伤。  相似文献   

7.
正在中药中,黄芩一般被用于治疗湿热以及肺热咳嗽、肺炎等症状。此前已在研究中发现,黄芩的根部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令科学家不解的是,在黄芩根部发现的黄芩素和黄芩苷等有益黄酮,其化学结构中有一个羟基缺失。这类化合物不仅具有抗病毒和抗氧化作用,而且还能在不伤害人体健康细胞的情况下杀死癌细胞。在活体动物模型中,这些黄酮类物质对抑制肿瘤生长有显著作用,为有效治疗乃至治愈癌症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8.
抑制新血管增生是近年来治疗癌症的一种途径.新血管增生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期、子宫内膜再生期及伤口愈合期.然而,在恶性肿瘤细胞生长的部位,也可以观察到新血管增生的现象.因为癌症细胞是一种细胞增生失控的现象,因此在癌症细胞快速生长的同时,需要周边的血管网路同时生长以提供足够的养分作为癌症细胞生长的能源.鲨鱼软骨正是因为具有抑制新血管增生的功效,因此而成为治疗癌症的新生力军.  相似文献   

9.
科技掠影     
科学家发现可杀死 癌细胞的病毒 以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为首的癌症科研小组在实验中发现一种被称做VSV的病毒可“彻底摧毁”黑色素瘤、肺癌、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细胞和白血病的致病细胞,而对人体的副作用只相当于一次症状轻微的感冒。 实验表明,可杀灭癌细胞的病毒不只一种,可以设想人们将来可以像利用组合药物进行化疗那样利用组合病毒治疗癌症。 科研人员发现,细胞之所以癌变是  相似文献   

10.
阳子线治疗是一种在不损害正常细胞的情况下能有效杀死癌细胞的放射线治疗新技术,它可以治疗多种常规疗法难以控制的癌症,治愈率极高,并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质量.阐述了阳子线在癌症治疗中的优势,说明了应用阳子线治疗各种对应癌症的方法,最后介绍了阳子线技术及设备.  相似文献   

11.
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首创了一种使用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的方法,他们用这种寻袭癌细胞的疗法拯救了两名晚期癌症患者,使对化疗和神经外科手术已没有任何反应的脑肿瘤完全消失了。单克隆抗体可以在实验室设计和制造,以寻袭癌细胞和粘住它们。把能杀死细胞的放射性碘附着在抗体上,  相似文献   

12.
鲨鱼在大海里游弋,动作迅猛,往往被看作死亡的使者,电影《大白鲨》就道出了人类对鲨鱼的恐惧,人类自古以来就把这种史前动物作为一种最危险的敌人。 一本新书很有意思,叫作《鲨鱼不得癌症》。该书作者威廉·莱恩博士和林达·克迈克在书中解释了鲨鱼的软骨是如何杀死一些最危险的癌细胞的。 他们测试了鲨鱼软骨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并用研究证明这种软骨还能有效控制关节炎、肠炎等多种疾病。 莱恩教授指出,在美国有200名病人接受了鳖鱼软骨治疗,有些用软骨和  相似文献   

13.
癌症是各种恶性肿痛的统称;其细胞增长和分裂速度高于正常细胞,主要是由于机体患上某种慢性疾病而久治不愈;给癌细胞营造了生长与繁殖的机会导致控制细胞生长与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细胞除了生长失控外,还会由局部侵入周边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的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其特点:癌细胞肿瘤无节制增生,非药物所能控制。  相似文献   

14.
血管生成抑制素是新发现的一种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临床应用前景.根据血管生成抑制素是纤溶酶原的一个内片段的特点,以人纤溶酶原cDNA为模板,用PCR扩增出人血管生成抑制素基因,经序列分析后克隆至质粒pBV220转化大肠杆菌DH5α,在温度诱导下获得高效表达.SDS-PAGE及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38%,相当于212mg/L,并具有免疫活性.生物活性分析结果表明,重组人血管生成抑制素能抑制bFGF诱导的CAM血管生成、抑制C57BL/6小鼠皮下原位B16黑色素瘤生长.  相似文献   

15.
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恶性疾病.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方法来治愈癌症.从癌症的发现、治疗及预防史对癌症的产生原因、研究进程和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并提出了癌细胞很可能是高等动物细胞回复突变成"原始真核动物细胞"的理论.治疗癌症必须找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在代谢、生长、繁殖及调控上的差异,从生命机理上理解癌症,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途径。本文对近年来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天然产物研究进行了归类,已有研究发现萜类、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和蒽醌类等天然产物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并且通过细胞与分子学实验揭示了其抑制血管生成的机理。本文综述了近年天然产物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为中药材抗肿瘤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外刊     
<正>Cell本期《细胞》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称,传统的抗癌策略通常都是杀死肿瘤细胞,现在或许只需要激活一个基因就可以诱导癌细胞恢复为正常组织。研究人员发现在小鼠中让一个人类大肠癌基因恢复至正常水平,在四天内即可阻止肿瘤生长,重建正常的肠功能。引人注目的是,在两周之内肿瘤便被清除,数月后也未出现癌症复发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VEGFR 2是一种重要的第五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因此设计合成可选择性抑制VEGFR 2激酶的药物非常重要.实验过程中以索拉非尼为先导化合物,共设计了26个类似结构的目标分子,并合成出相应的目标化合物.实验过程中,还采用了MTT法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生物活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其目标化合物对人肺癌细胞(H1975和A549)、人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都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9.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基因表达的物质基础,药物分子与DNA的结合能够阻碍DNA的复制,使癌细胞的生长得到有效抑制.研究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理解某些抗癌药物的作用机理,对设计临床上更为有效、毒副作用更低的新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相似文献   

20.
最近,日本科学家说,他们研究开发了一项攻克癌症的全新技术“养子免疫疗法”。科学家将癌症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T细胞取出,通过特殊方法将其培养成一种叫做细胞伤害性T细胞(CTL)的状态,再注入病人体内。CTL能识别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并将其杀死。该疗法的成功之处在于,CTL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丝毫不损伤正常细胞,且没有任何副作用。而在此之前、大多数免疫疗法都对正常细胞有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