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子新品种—豫谷五号安阳市农科所雀恒敬,王润生豫谷五号是安阳农科所采用“豫谷一号×安096”杂交,连续六年于所内、海南进行北育南繁,于1985年育成。1992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993年又通过国家级审定。该品种幼苗绿色,鞘浅紫...  相似文献   

2.
豫玉24号,原名安玉8号,是由河南省安阳市农科所1993年用自选系安246作母本,自选系昌7-2作父本相配而成的玉米新杂交种,1998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产量表现:该品种1994年参加河南省夏玉米杂交种预备区试(直播组),平均亩产5199kg,比对照组豫玉12号增产213%。1995年和1996年平均亩产4588kg,比对照种豫玉12号增产10%,居首位。1996年参加开封县种子公司夏玉米新品种生产示范,平均亩产4819kg,比对照种掖单12号增产195%,居…  相似文献   

3.
<正> 豫玉23是安阳市农科所1992年用外引系掖478作母本,自选系昌7-2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199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获国家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二等奖,200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产量表现:1994年和1995年在省玉米区试中两年平均亩产502.7公斤,比对照种“豫玉5号”增产12.3%.居参试品种首位。1995年和1996年参加河南大区生产示范,平均亩产455.86公斤,比对照种“豫玉12号”增产9.46%,  相似文献   

4.
“平安7号”是由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于2008年9月8日通过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是该公司继“豫麦49”、“平安3号”、“平安6号”之后通过审定的又一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双油9号     
《河南科技》2009,(7):6-6
“驻麦4号”是由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干2004年8月31日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4014。  相似文献   

6.
“开豆四号”是由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选育的高产大豆新品种,于200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通过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品种介绍·     
<正> “豫棉四号”(原郑4107)是由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培育出的优质抗病新品种。1989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命名,7月被农业部确定为主要推广品种。 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一般中熟品种早3~5天,霜前花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8.
豫麦36号(豫农001)豫麦36号系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研究室在范濂和吕德彬教授指导下,用(百农3217×豫麦1号)×陕农7859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品种。原名豫农001,1995年9月第四届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并命名为...  相似文献   

9.
郑杂棉2号     
“郑杂棉2号”是由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于2007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是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支持推广的品种。该品种的主要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豫禾988”是由河南省豫玉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94天,株型紧凑,株高241厘米,穗位高105厘米;穗长15.6厘米,穗粗4.9厘米,出籽率88.3%,干粒重284.3克;穗筒形,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黄淮地区第一个被国家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并列入农业部全国重点推广项目的大豆新品种“GS豫豆八号”,几年来推广迅速,效益显著。“GS豫豆八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段贵娥等科技人员历经8年十二个  相似文献   

12.
"豫禾988"是由河南省豫玉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94天,株型紧凑,株高241厘米,穗位高105厘米;穗长15.6厘米,穗粗4.9厘米,出籽率88.3%,千粒重284.3克;穗筒形,子粒马齿形,黄粒白轴,结实性好.  相似文献   

13.
郑稻18号     
《河南科技》2008,(12):6-6
审定编号 国审稻2007033 选育单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郑稻2号×郑稻5号 省级审定情况 2006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 征特性该 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9.4天,比对照品种“豫粳6号”晚熟3.4天;株高107.1厘米,穗长15.7厘米,每穗总粒数128.1粒,结实率86.5%,  相似文献   

14.
FS西芹三号     
《河南科技》2009,(6):7-7
“驻大麦3号”是由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择培育的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于2001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驻大麦3号”为弱春性二棱啤大麦,中早熟,株高75~80厘米,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河南省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了571个农作物新品种,主要农作物品种经历了4-7次大规模的更换,每次更换都使产量增长10%以上。尤其是“八五”以来,我们加大了新品种选育工作力度,先后选育出了一大批优良品种,如小麦方面的豫麦13、豫麦18、豫麦21、豫麦41、豫麦49、豫麦54等。到目前为止,已选育出25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其中小麦品种已审定62个,这些品种在生产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力选育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的同时,近年来还加强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选育出了如豫麦34、豫麦35、豫麦47…  相似文献   

16.
<正> 豫谷2号(原名5498)是河南安阳农科所用1976年采用“安30×小柳根”×北京2122复合杂交,连续6年在安阳,海南交替选育,历经8个世代于1981年育成。198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谷2号。1982—1989年的七年中参加了地区、省、华北协作区三级四次区试和生产示范,99处试点平均亩产328.75公斤,比对照种豫谷1号平均增产11.52%,居首位。其中88-89两年省生产示范中,平均亩产340.5公斤,比豫谷1号亩增产58.5公斤,增幅20.9%。经在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省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适应范围广。还具抗谷锈病突出,兼抗白发病和谷瘟病等优良性状。90年累计种植面积135.4万亩,净增粮5416万公斤。  相似文献   

17.
“豫谷12”是由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谷子新品种,于2006年3月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8.
豫麦45号     
高产弱春性小麦新品种系河南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研究室1985年用79B1/郑州761/无芸77/濮阳5号复合杂交选育而成,1997年10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豫麦45号。1999年荣获国家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和轻工总会组织的’95主要农作物后补助品种,并列入国家重点计划在全国适宜麦区推广利用。豫麦45号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全生育期225天左右,株高80cm,幼苗半匍匐,苗期生长健壮,分蘖力强,起身拔节早。穗长10-30cm,千粒重43g。主要优点是植株偏低,基秆粗壮,根系发…  相似文献   

19.
谷建中,男,汉族,1963年6月出生,研究员。 谷建中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花生育种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针对我国花生品种和生产情况较早地提出了选育专用优质花生新品种;作为主持人之一育成的“豫花3号”是我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花生品种,  相似文献   

20.
“豫艺甜宝”是由河南农业大学豫艺种业育成的优质西瓜品种,适宜地膜栽培和露地栽培,已于200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