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关于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历史久远,积淀深厚,绚丽多姿,以其独有的特色丰富了中华文化,是我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保护和开发利用好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有关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保护方式等六个方面,对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高校图书馆对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优势,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定位.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可以拓展、延伸.结合实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传递的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程,对我国对各类型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进行了定位,通过分析比较图书馆与其他文化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职能、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差异,认为图书馆应当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与其他文化机构携手共进,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对于人类灿烂的历史文化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是永恒的,对它的研究和保护也将是永远的.随着黑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诞生,人们开始更加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了使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本文针对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特色和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等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高校图书馆对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优势,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角色定位.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可以拓展、延伸.结合实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传递的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7.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分析入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法律保护的现状进行论证,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就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8.
陶宏 《科技信息》2011,(30):98-99
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征入手,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我国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框架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填补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立法空缺。该法承袭了国际公约的精神和要旨,结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特点,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保障该法立法目的的顺利实现,必须针对保护工作的各环节制定具体的规范,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合理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充分发挥生产性保护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山东潍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勇于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成效显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模式,这种探索与实践能为其他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传统技艺类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不同的主体表述并利用.该文以“传统技艺类非遗铜乐器”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量性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河南省许昌市欧营村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受访者的访谈文本编码分析,构建地方性传统技艺类非遗话语环境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不同样本特征的非遗主体对非遗文化感知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1) 话语环境的构建过程中不同样本特征的居民,如性别、职业、学历和收入等,对非遗文化的感知与态度差异性较大;2) 话语环境的“支撑条件”有利于筑牢遗产归属,为主体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支持,包括居民自身对非遗的认知、保护与传承工作态度和地方认同.3) 话语环境的“结果”主要从非遗文化技艺流失原因、发展影响等探讨发展前景,结合支撑条件发现阻碍因素集中于年轻群体意愿、保护意识、技术操作、商业化与创新以及非遗产品或文化宣传等方面.至此提出通过发展旅游促进劳动力回流、学习平台建立身份认同并解决技术问题、品牌文化推出创新和现代营销媒体多渠道开展宣传等有效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这一思路。首先分析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必要性,然后着重研究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思路,以使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共赢。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平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从提高保护意识、建立保护机制、培养保护人才、加强领导和投入、进行原生态性保护等方面提出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传统村落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保护与发展协同,以渼陂村下元宵民俗为实证对象,基于统计分析建立其“非遗—空间”耦合机制假设。以空间句法定量评价“非遗的空间属性”,以实地观察定性归纳“空间的非遗内容”,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验证假设和深入探究“非遗—空间”耦合机制。结果表明:“原生型”非遗与村落空间保护及建设紧密联系,其保护发展规划可在格局不变基础上更新少量节点或建筑,进一步与“原生型”非遗共生;“文旅型”非遗与村落空间保护及建设联系紧密,其旅游规划设计可着重于整合利用非遗资源,空间保存与开发并重,与“文旅型”非遗耦合产生更利于旅游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学科理论和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民俗学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立场问题在于“基层社区”保护、“文化空间保护”和“民间社会保护”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文章借助数据挖掘技术,以非遗电影《百鸟朝凤》为研究对象,在豆瓣和猫眼两个平台共抓取观影者评论数据56 645条,利用内容分析法对评论进行情感分类、词频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从观影者感知视角探究利用电影进行非遗活态传播的实际效果.研究发现: 1) 观影者能够通过电影感知非遗,即电影感知的三个维度(电影角色、电影故事、电影主旨)与非遗感知的三个维度(非遗传承人、非遗空间、非遗价值)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2) 引发观影者正面评价的主要因素是剧情、演技和电影传达的价值观,引发观影者负面评价的主要因素是题材、宣传方式和非遗的表现力; 3) 电影叙事的完整性和场景的原真性使观影者普遍对非遗产生了较深程度的感知,并引发了大量观影者对非遗价值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文章揭示了观影者非遗感知的路径、内容、情感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对非遗电影的制作和传播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旅游利用视角将甘肃非遗资源整合为5种类型,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5类资源时空分布特征,进而探讨了其旅游利用方式.结果表明:1) 甘肃省非遗旅游资源可整合为民间文学类、表演艺术类、工艺美术类、知识实践类和民俗节庆类,5类资源结构差异明显,工艺美术类占比最高.2) 甘肃非遗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由陇海-兰新轴线,历史文化悠久地区和多民族聚居区向周边区域梯级递减的分布特征.3) 时序格局上,四批非遗资源分布特征各不相同,总体上经历了先集中后分散的演变过程,各市州呈现出稳定增长、波动增长和“高开低走”三种类型.4) 旅游发展对非遗资源空间分异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从内容和时空格局两个角度提出了非遗资源旅游化利用方式,以期为非遗资源旅游利用研究拓展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缺失给保护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而科学地恢复、整合或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场,则是破解此难题的一把金钥匙。所谓生态场,即是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的整体性场景,是由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产生和传承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智慧、文化人格等诸多因素组合而成的立体空间。它们的合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的首要条件,也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前奏。为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场,基础尚好的,使其得以恢复;已分散的,就将其整合梳理;已遭破坏的,就要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因的重建。  相似文献   

19.
调查分析显示门巴族和珞巴族大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关心,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范畴不甚清楚,其认知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差异和性别差异,认为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将希望寄托于地方政府。应该在青少年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教育,在现有行政保护框架内,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才能确保门巴族、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新型全数字鉴相器结构.该结构消除了亚稳态影,并通过采用特殊的延迟链结构,大大减少了模块的面积.将此结构应用于一款65nm low leakage工艺下工作频率在100~400MHz的全数字DDR接口模块,总面积4 298μm2,DLL面积2 350μm2.芯片的测试结果验证了设计的准确性,与传统的结构相比本模块面积较小,且由于其全数字电路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