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抗战时期,中共对肃奸在抗战中的地位之认识十分深刻:肃奸是抗战的基本内容,是抗战的必备条件,中华民族肃奸的任务十分紧迫。中共的认识对肃清汉奸、推动抗日战争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培植汉奸,“以华制华”,是日本帝国主义妄图征服中华民族的罪恶伎俩。以中共为首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积极的肃奸工作。目前史学界对肃奸问题研究薄弱。对汉奸现象、肃奸问题进行研究有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肃奸与抗战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从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可以看出,肃奸是抗战政治上必须的条件,是打开抗战局面、净化抗战氛围、扩大抗日革命势力的保证,是坚持持久抗战的先决条件。肃奸在抗战中具有特殊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何德廷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5):222-222,224
《抗战国共肃奸记》是肃奸研究的开山之作,极具学术价值。它激起了国人强烈的民族爱护、保护意识,在作者和读者间形成思想共鸣。该书寓史学分析,论证于适当的文学描述之中,血肉丰满。该书从内容到形式上确有创新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5.
《樊山政书》是解读奸民观念的很好的文本。樊增祥作为清末地方政府省级要员,之所以形成奸民观念,依照《樊山政书》所反映的情况,可归为民风不良、民智未开、绅士刁劣、陋俗。樊增祥的奸民认知,直接促使其施政从严,这在《樊山政书》中多有显现。颇有悯心的樊增祥之所以对奸民痛下杀手,与其体恤奸民的对立面——良民有关。其实,自古以来,我国向有指斥奸民的传统;指斥之余,力主严惩。总之,奸民现象需要正视,20世纪80年代后学界漠视不置一词,直接导致史学游离于社会现实之外,日趋边缘化,资政功能荡然。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中国国民党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进行重组,积蓄力量,准备北伐,另一方面在苏俄与中共的影响下,国民党对民众运动的态度十分积极,逐渐认识到广大民众中蕴含的无穷力量,国民党利用民众运动来达到掀起革命高潮的目的,北伐过程中各地民众积极支持北伐军,民众运动的高涨也为北伐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支援,但是在北伐进行到长江流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国民党对于民众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支持变为抑制。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角度,应当严格区分法律与道德,而不应当用法律去维护和推进道德。在清末修律中,法理派删除“无夫奸”罪名的主张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符合法律的进化的;而在现代社会,设立“无夫奸”一类的罪名则无疑是历史的倒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儒家《易经》乾坤之道的角度分析了《红楼梦》中平儿袭人两个人物形象,指出其象征层面指向为臣之道。认为封建社会臣子为忠为奸,一方面是由于臣子人格操守的污洁,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儒家王道臣道人格设计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大同思想缘起于对社会下层民众的同情,他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预设含有为社会下层民众主张政治权力,帮助他们脱贫解困过上幸福生活的善良愿望。大同社会完美的社会保障政策体现的是维护社会底层民众生存、发展权利的意愿。康有为阐发大同理想始终伴随着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同情,其大同理想饱含着为社会下层民众解除困苦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冯梦龙在戏曲创作和改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明确树立了“情节可观”和“不甚奸律”两条原则,建立起较为系统的戏曲改编理论。他的戏典改编思想论和戏曲改编艺术论的建立,为以后中国戏曲理论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由于朝鲜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使得韩国的宣传很难在朝鲜民众中获得认可,更难以被接受。加上朝鲜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各地方之间人员流动被严格限制,要想在朝鲜民众中形成自发的民间组织或团体,其可能性甚微。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冬到2008年春,两起“老虎事件”在民众中引发了非常广泛的质疑之声,这在中国传播史上和舆论监督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对两起“老虎事件”进行审视,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对民众自身而言,这是一次深刻的媒介意识启蒙教育,网络媒体为广大民众参与舆论监督提供了平台,铸就了民众敢于质疑的精神,且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另一方面,民众的舆论力量非常巨大,既考验了政府的执政能力,也度量了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质构造的作用,峡江地区具有丰富的盐卤资源,楚人西进应是为了获取它。在蜀国的打击下,巴国衰弱下去,楚人获得了西进峡江地区的机会,在肃王、宣王时,遂逐渐占有了该区域的盐卤资源,设置了巫郡进行开发管理。  相似文献   

14.
建设"新医"的努力--《医学周刊集》与丙寅医学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30年代丙寅医学社主办的《医学周刊》及其合集《医学周刊集》,是当时华北地区很重要的一份医学刊物。丙寅医学社成员以该刊为宣传阵地,主张创立适应近代中国社会机制以及民众需要的新医学,努力建构中国近代新医学的科学化、学术化、民众化、社会化、国家化形象,用近代医药卫生知识对民众进行洗礼,重构民众日常医药卫生习俗。  相似文献   

15.
曹谨莅任台湾淡水厅同知后,制订抗英策略,即扩建炮台、训练乡勇、阻塞航道、稽查奸民、筑城厚墙,做好抵御外国侵略的准备。当英舰进犯台湾时,采取设立埋伏、诱敌深入、禁船出海等措施,与敌奋战,击退敌人的进攻,取得了鸦片战争来中国之第一胜利,鼓舞了台湾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斗志。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唤起民众,实现民众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在孙中山民众思想的基础上,毛泽东科学地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民众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群众观。走群众路线则成为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7.
学界普遍认为古希腊人鄙视手工技艺。事实上,由于古希腊的自然条件、历史氛围、古希腊民众开放的民族性格、手工技艺易于致富的特征、古希腊民众的心理等因素,总的来看,在内心深处,古希腊民众是重视手工技艺的,这可从当时的文献资料、非文献资料及经济政策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湖西"肃托事件"发生于1939年8月至11月,它由湖边地委发端,迅速扩展到整个苏鲁豫边区。事件的制造者们以逼供信等手段,制造了一起重大的冤假错案。中国的"肃托"发端于王明、康生,和共产国际有着一定的思想渊源。事件中,主观臆断、逼供信、滥杀无辜等给后人留下了深痛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解放初期进行的“三反”,“五反”运动是反腐肃念贪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涤荡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清理了腐败分子,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使社会风气清新健康,促进了北京市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的发展,为北京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晚明党争中,淮抚李三才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浙、宣、楚等党攻击他贪且奸,而东林党人对他则推崇备至。客观地看,李三才并不廉洁,但又是一个有胆量,有才干,正直的官僚。他多次犯颜直书,智除横行一时的税监,治淮也极有成效,只是处于党争的夹缝中,结果成了党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