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危险性病虫草害的发生会造成农作物产量及品质大幅度下降,其传播蔓延,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安全发展、农产品贸易市场的开发及市场信誉的提高。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植物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农副产品的调运将更加频繁,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植物检疫对象传播蔓延的机会。同  相似文献   

2.
<正> 植物检疫工作是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保护农业生产安全发展的一项措施。是一项法制性、技术性和涉外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互相交叉综合性的分支学科。现就发展植物检疫事业的  相似文献   

3.
<正> 1.分布与为害。棉花枯、黄萎病是世界性的危险性病害,为国际植物检疫对象。我国在上世纪30年代初因引种买棉而传入被发现,现已遍及全国各产棉省。据1982年全国普查记录。新疆自治区和甘肃省以黄萎病为主,其他大部分植棉省(区)都是枯、黄萎病混合发生,其中重病田、轻病田、零星病田的比例大致力3:4:3。 2.发病规律。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通过病菌的传播扩散的,传播的途径很多,主要是通过带菌种子的调运、带菌的土壤、流水、棉子饼、农具、病株残体等传播蔓延。病菌侵染棉株茎内的维  相似文献   

4.
<正>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在本周的政府间肉类及乳制品会议上称,随着人口的增长、收入的增加以及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到2015年之前全球肉类消费量将以每年两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然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警告说,各国之间肉类贸易及运输链的迅速发展也加大了动物疾病蔓延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莲藕褐斑病褐斑病是一种常见莲藕叶部病害,发病时叶片上产生淡褐色病斑,病叶局部干枯.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确保藕田通风透光;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防止病害传播蔓延;在发病初期,用25%多菌灵6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6.
<正>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头戏,但如果调整得不对头,其结果恐怕要适得其反。 1.服务水上漂。一些地方注意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宣传发动、引导农民认识调整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却忽视了服务工作这一影响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尤其是科技服务、雷声大雨点小。科技投入力度不大,科技传播渠道不多,实用科技指导不到位,不能有效解决农民“不会调个能调”的问题。 2.干部一头热。现在农村基层干部对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普遍制定了农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高校债务危机的因素分析与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负债及债务危机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以国企改革作为前车之鉴,试图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挖掘高校负债的动因,为防范债务危机蔓延及进一步危及高校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 红薯茎线虫病是红薯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也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该病于1937年由日本传入我国青岛李村农场,后传播到北京、天津、山东、河北以及河南部分县份。近几年来,我省春薯区均有发病,尤以予西发病最重,发重区不仅导致春薯大量烂薯,而且造成夏薯的严重感病,有的烂薯率高达80%以上。其危害程度大大超过黑斑病,成为红薯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红薯茎线虫病源是一种寄生线虫,主要寄生在红薯的块根及茎内,能以卵、幼虫、成虫三种虫态同时  相似文献   

9.
热点简讯     
《河南科技》2006,(1):8-8
河南省资助39项农业科技项目近日,河南省科技厅下达了2005年度河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其中,“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温麦18中试与示范”等39个项目获得资助,总金额600万元。项目主要涉及小麦、玉米等新品种栽培和示范、畜禽产品深加工、植保、农业信息等领域。这批项目实施后,将加快温麦18、郑单22等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栽培,以及肉牛规模养殖、肉质改进、食用菌无公害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规模应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是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贯彻实施《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实施意见》,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缓解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转化的资金短缺问题。河南省与英国联合建立“河南省宛英昆虫学实验室”近日,南阳师范学院与英国洛桑研究所联合建立了“河南省宛英昆虫学实验室”。该实验室投资1200万元,建设周期为两年,至2007年上半年完成。该实验室重点从生物学和蛋白组学的水平上阐明蚊子传播人类疾病的机理及棉铃虫大面积危害棉花的机理,探索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方法,为控制蚊子传播疾病的途径及开发相关...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技》2008,(9):13-13
今年以来,开封县科技局多次赴基层开展调研活动,积极主动为基层服务,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业科技普及工作。 一是结合省科普传播工程项目的实施,针对各乡镇的产业特色,聘请省涉农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传播农业适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传染病的传播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及时有效地预测传染病传播趋势,对传染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SIR模型,模拟了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过程及传播趋势.利用公开数据集统计了国内外疫情数据,基于SIR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数据拟合,对疫情传播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预测结果和确诊数据能有效拟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苗期病害的症状及特点 1.猝倒病。属浸染性病害,幼苗被害后,茎近土表处出现水溃状病斑,很快变成黄褐色,病部猛缩,表皮易脱落,迅速扩展,绕茎1周呈线性,使幼苗猝倒而死。也有时苗未出土就已烂种烂芽。该病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翌春借灌溉、雨水等传播蔓延。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土温在10-15℃左右时,不利于幼苗生长而适于  相似文献   

13.
《河南科技》2007,(5):F0004-F0004
近年来,广大农民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经济收入,涌现出了一大批热爱科学、依靠技术致富奔小康的能手。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加速先进适用技术向农业和农村的传播,为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示范,河南省科技厅决定开展“科技致富能手”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甘薯茎线虫病在我省一些甘薯产区发生蔓延,许多地方减产30%—50%以上,甚至绝收,应引起重视。甘薯茎线虫病主要由带病种薯、秧苗、土壤及混有病残体的积肥传播。防治方法如下:1、加强检疫。防止病薯、病秧传入无病地区。2、轮作。重病田要实行和玉米、棉花等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3、建立无病留种田。选用生茬地或5  相似文献   

15.
以经典的传染病模型(SIR模型)为基础,结合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传染途径及传播规律,建立了甲型H1N1流感在预防和控制阶段的传播模型.结合实际数据,对甲型H1N1流感传播趋势做出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说明该微分方程模型对甲型H1N1流感传播趋势的预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以硝酸锌和硝酸镓为前驱物,以氨基乙酸为燃料,采用自蔓延燃烧法成功地合成出ZnGa2O4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XRD)、氮吸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电镜(HTEM)表征了ZnGa2O4纳米晶的晶相结构、比表面积、表面形貌和晶粒大小.考察了其在紫外光下对液相中甲基橙(MO)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自蔓延燃烧法合成的ZnGa2O4是具有大孔结构的纳米材料,颗粒小和比表面积大,具有良好的光催化降解MO的性能;通过调控硝酸根离子与氨基乙酸的摩尔比,可实现对ZnGa2O4的晶粒大小及比表面积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提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农业科技人才短缺、科学技术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低及农业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利用率偏低等.高等农业院校应发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8.
周立  马政 《河南科技》2003,(15):30-31
一、深化认识,增强农业经营者及领导干部的专利意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提高农业专利的开发水平,其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不断深化对实施农业专利重大意义与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农业经营者和领导干部对农业专利工作更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及自觉性、能动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溶胶-凝胶自蔓延法制备了掺铌BaTiO3基纳米粉体及其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ESEM-FEG)对粉体及其陶瓷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陶瓷的介电性能.研究了掺铌量对粉体及陶瓷的相组成、微观形貌以及对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自蔓延法可以得到均匀的掺铌BaTiO3基纳米粉体.铌掺杂BaTiO3基纳米粉体由立方相BaTiO3组成,当掺铌摩尔分数ω≥5.0%时,出现了杂相Ba6TiI7O4O.烧结后陶瓷由立方相BaTiO3转变为四方相.掺Nb后陶瓷介温谱ε-T曲线趋于平缓,当掺铌摩尔分数ω=1.0%时,陶瓷介电常数达到5539,介电损耗为0.008.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全民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为了这项伟大战略任务的完成,以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农业科普期刊要自觉承担起支农惠农信息传播的重任.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入采访报道,拓宽服务领域,精诚服务新农村建设.现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报刊宣传实务的经验,试述新形势下农业科普报刊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