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基于2层钢框架模型,通过试验对比了在地震作用下调谐质量阻尼器(TMD)和非线性能量阱(NES)的减震性能,分析了两者时(频)域曲线和减震效果的差异,探究了影响两者减震效果的因素. 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处在低阶模态的结构,TMD的减震效果更好,减小加速度响应最多可达42.5%;轨道型非线性能量阱因轨道摩擦系数不同减震效果有差异,减小加速度响应最多可达24.7%,但傅里叶幅值略有降低,高阶模态下减震效果将更好.  相似文献   

2.
三种非线性晶体对锁模激光的倍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撞脉冲锁模(CPM),凸-抗共振环(ARR)非稳腔Nd:YAG脉冲激光器为基波光源,其输出参数为波长1.06μm,脉宽10ps,能量20mJ,能量起伏1.2%,对KTP,LBO和BBO这3种非线性晶体进行外腔倍频实验,可分别获得43.80%,33.87%,和26.74%的倍频能量转换,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滚石棚洞冲击系统非线性集中质量模型,结合Meyer非线性接触定律,运用能量原理研究了滚石冲击下棚洞结构(普通棚洞和耗能棚洞)的动力响应,在此基础上研究棚洞板在滚石冲击荷载下的抗冲切计算。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耗能减震棚洞能很好地吸收滚石冲击能量,大幅度降低滚石冲击力,有效提高混凝土板抗冲切能力,是一种理想的滚石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筒仓耗能减震结构体系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1:25的有机玻璃筒仓模型,在三向六自由度振动台上先后对模型半仓贮料和满仓贮料进行了有、无耗能减震装置的模拟地震振动台对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耗能减震装置具有良好的减震效果,筒仓结构在加装耗能减震装置后,在共振时的仓顶动力放大系数有明显的降低,平均降低幅度达20%以上;贮料的减震作用随着激励的增强而提高,筒仓结构表现出明显的质量非线性和阻尼非线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地克服实际PWM逆变器系统中多种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新型输出波形控制技术.该技术在逆变器理想标称模型的基础上针对输出偏差采用非线性Bang-Bang控制,并对实际系统的建模误差进行快速的观测与补偿.其原理直观、实现容易,能显著提高输出波形质量,且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减震技术主要集中应用在基础隔振和消能减震体系中,有较好效果但使用条件也受限制。结合橡胶支座基础隔震和调谐质量阻尼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在超高层结构中应用非线性"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减震技术。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分析了不同地震作用下采用了非线性"TMD"减震技术和不采用减震技术的某高层结构的地震反应,发现了非线性TMD技术对超高层建筑具有明显的减震效果。该技术对超高层结构的减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误差反向传播(BP)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处理低度非线性问题。研究了含硫芳香族化合物水解速率常数与其结构及物理化学参数之间的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优于多元回归方法(MLR)所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用5mm的KTP(KTiOPO4)和BBO(β-BaB2O4)非线性晶体,对皮秒的CPM,Nd∶YAG脉冲激光的腔外倍频效应进行研究,获得倍频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42%和32%,证明KTP倍频效率高于BBO,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线性符号间干扰的消除技术。在接收机中,采取“先消除后匹配均衡”的结构方案,非线性信道估计器采用一阶Volterra核测量及自适应递推算法。与Bigljeri系统相比,性能可改善2~3dB.计算量和存储量减少到1/N(N为信道响应样值数).在弥散非线性信道上进行9.6kb/s数据传输的模拟结果表明,我们提出的非线性消除技术可使16QAM系统的性能改善3~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0.
结合时间序列分析提出了一种具有局部反馈回路的函数联接网络(LRFLN)模型,并利用LRFLN对非线性时间序列进行了建模与预报,对网络扩展函数选取,初始权集的设定,以及网络结构选择和学习算法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对模拟数据和机切削颤振数数据的建模与预报,将其与常用的时间序列模型(AR,ARMA和指数自回归模型)以及BP网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在大震作用下,桥墩会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使得与之相联的铅芯橡胶支座处于整体倾斜、转动等非理想的工作状态,这样会对铅芯橡胶支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这样的情况,设计并进行了铅芯橡胶支座处于非理想工作状态下的水平性能试验研究,对比了铅芯橡胶支座非理想工作状态下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差异,分析了支座滞回曲线、水平等效刚度、等效阻尼比等随倾斜角度和剪切应变的变化规律,以及墩柱倾斜角度对支座的减隔震性能发挥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支座的倾斜状态容易导致钢板与橡胶脱胶,严重时会出现起鼓、开裂甚至爆裂。铅芯橡胶支座的水平等效刚度随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减小,等效阻尼比随倾斜角度的增大而增大。铅芯橡胶支座边界倾斜会限制支座水平减隔震性能的发挥,随着角度的增大影响更加明显,最大会降低40%。  相似文献   

12.
考虑铅芯橡胶支座双向耦合作用更能模拟LRB隔震桥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实际响应。文章以一座典型三跨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通过对结构的离散建立包含铅芯橡胶支座出力的全桥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Bouc-wen模型模拟LRB的非线性双向耦合特性,采用增量形式的Newmark方法和龙格库塔法联合求解非线性动力方程。通过比较在不同的桥梁结构几何参数和支座参数下的地震响应来研究这些参数对双向隔震桥地震响应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桥墩刚度和支座初始刚度、硬化比和屈服强度对LRB隔震桥响应影响很大,在进行隔震设计时,必须对以上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选择最合理的参数,使地震响应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3.
隔震桥梁地震响应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使用铅芯橡胶支座(LRB)作为隔震设备,分析了一个典型3跨连续梁桥在4种地震作用下的系统响应。采用Bouc-Wen模型模拟LRB的力一变形非线性行为,使用有限单元方法建立系统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和阻尼矩阵,使用龙格库塔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研究的重要参数包括桥墩的刚度、支座的屈服强度及屈服后周期,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主梁振动加速度、桥墩支座位移、桥台支座位移及桥墩底部剪力和弯矩。结果表明:桥墩刚度对地震响应的隔震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随着桥墩刚度的减小,隔震效果降低,而LRB对桥墩刚度较大的桥梁有很好的隔震效果;LRB的屈服强度和屈服后周期均对隔震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的地震激励对系统的影响不同,对某种地震激励,存在一个最优的LRB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14.
着重探讨了在顶部设置水箱的高层框架结构的控震措施,分析了在水箱和主结构间设置铅芯橡胶非线性控震支座的控震效果和控震机理。在El-centro波激励下, 设置的不同构造的铅芯橡胶非线性控震支座与常规设计的连接方案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的对比,说明主结构的地震响应明显降低,楼层进入塑性区的范围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SRB与LRB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差别,根据G-C模型模拟SMA丝的热力学本构关系,采用Bouc-Wen模型模拟LRB力-位移的滞回非线性特性,通过对结构的离散建立了全桥有限元计算模型,分别编制了求解SRB和LRB隔震结构非线性运动方程的时程分析程序.利用自编程序并结合算例对不同地震激励下的非隔震、SRB和LRB隔震模型进行了时程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非低频脉冲波激励下,采用SRB与LRB隔震,梁体位移虽被放大但均在限值范围内,其它关键部位的地震响应均明显降低;在低频脉冲波激励下,SRB的隔震效果同样显著,但LRB隔震桥梁的地震响应比隔震前有明显放大,梁体位移超出了限值范围.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叠层橡胶基础隔震方法,对水平地震作用下叠层橡胶基础隔震建筑楼层上的设备进行地震动力反应时程分析,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动力反应,还能有效地减小建筑结构楼层上设备的地震动力反应。  相似文献   

17.
土-结构相互作用对LRB减震桥梁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地震作用下桩基础刚度对采用锯销橡胶支座(LRB)桥梁减震效果的影响,提出以墩底弹簧约束模型模拟群根基础的方法,建立了考虑地基刚度影响的桥梁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算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设计中如采用刚性基础假设,即忽略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普通橡胶支座(RB)和锯销橡胶支座(LRB)都会使设计结果偏于安全,尤其对LRB而言富裕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一种叠层橡胶支座动态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一种叠层橡胶支座进行伪静力试验,研究加载频率、剪切变形率、热老化对叠层橡胶支座的等效水平刚度、等效阻尼比等支座动态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载频率、加载振幅对支座刚度和阻尼均有较明显的影响,在支座刚度计算中应当考虑这一因素。老化试验表明该叠层橡胶支座在建筑结构使用期内具有足够的耐久性,最后提出了该叠层橡胶支座的赐度计算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响应,建立了包含TMD与LRB贡献在内的结构非线性运动方程.采用复模态理论解耦由结构第一阶振型展开得到的非经典阻尼、非对称刚度和质量的方程,编制了以第一振型表示的结构随机地震响应解析解的求解程序,并通过与确定性算法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求解程序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TMD+LRB联合控制比TMD控制能更显著地降低结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  相似文献   

20.
以某高层剪切型钢框架结构为工程背景,提出TMD与LRB联合作用的T-L控制策略,利用非线性随机振动理论分别对无控制、TMD控制和T-L控制3种控制结构的非线性运动方程进行等效线性化处理,利用复模态理论给出以第一振型表示的3种控制结构随机地震反应解析解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新提出的T-L控制策略比TMD控制更能显著降低结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方差;新算法同样可用于求解LRB层间隔震高层结构随机地震反应。算例在T-L控制下的最大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方差比TMD控制下的分别降低了29.3%、27.8%和3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