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向蕾 《科技信息》2009,(26):184-184,186
本文检测不同贮藏条件下发酵酸奶中乳酸菌活菌数及酸度变化,以了解市售酸奶的卫生质量及指导酸奶的正确饮用,为酸奶的安全贮藏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李静  操庆国 《科技信息》2012,(30):175-175
为了解市售酸奶乳酸菌含量,选取三种品牌的酸奶,采用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对其乳酸菌含量进行调查分析,乳酸菌含量均达到国家标准,符合国家要求的乳酸菌个数指标,但三种酸奶的乳酸菌含量有一定的差异。结果表明:酸奶的出产日期、酸奶的种类、酸奶的储藏时间等与乳酸菌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蜂蜜对酸奶生产中乳酸菌生长和产酸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脱脂乳粉制成的全乳固体含量为12%(w/v)的复原乳中,分别添加5%(w/v)的蔗糖、果糖或蜂蜜,并以不添加甜味剂的复原乳作为对照,经过70℃、15min灭菌,冷却至室温,分别接种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 thermophilus)、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ckii subsp bulgaricus)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接种量5%(v/v),培养温度37℃,分别在培养初始和经过24h培养时取样,测定其乳酸菌活性、pH值和乳酸含量。结果表明,添加量为5%(w/v)的蜂蜜对于3种乳酸菌均没有抑制作用,是酸奶生产合适的甜味剂。  相似文献   

4.
初步建立一种较简单而有效从市售酸奶中分离乳酸菌来发酵酸奶的分离方法,采用MRS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经革兰染色、葡萄糖产酸、接触酶和石蕊牛奶试验分离鉴定出乳酸菌.以正交法优化厌氧培养采用L9(3^3)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葡萄糖、蔗糖和维生素B2组合的改良MRS配方(葡萄糖8%,蔗糖1.5%,维生素B20.005%),并用来活化、扩大培养菌种,发酵凝固型酸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市售酸奶中分离得到不同乳酸菌菌株,包括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根据这些菌株使牛奶凝固的快慢,产生风味物质(乙醛)的多少,以及它们不同的搭配所产生的风味物质多少的不同,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组合,最后确定了两组菌种作为发酵剂,具有风味鲜明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赵瑞生  布改英 《太原科技》2002,(1):49-49,51
针对人们在酸奶认识上的“盲区”,介绍了酸奶的概念、种类及营养价值,从而更好地引导人们消费,确保消费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4,(2):92-93
本文主要对鲜奶吧老酸奶的重要质量指标如大肠杆菌数量、乳酸菌数量、蛋白质含量及酸度进行检测分析,评价老酸奶的品质。结果发现鲜奶吧老酸奶的酸度低于最佳值,但乳酸菌数量、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根据营养学原理和乳酸菌发酵工艺对以土豆为主要原料,添加少量牛乳(或乳粉)经乳酸菌发酵制成的酸奶。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配方及加工工艺研制的酸奶营养价值高,口感良好、价格低廉,是优质的乳酸菌饮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利用苦荞麦粉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获得一种营养丰富、均衡、爽口而又带有苦荞麦特殊风味的新型保健发酵酸奶。  相似文献   

10.
酸奶、泡菜等很多食品中都含乳酸菌,“吃含乳酸菌的食品对身体有益”已经成为定论。人的肠道内寄居着很多乳酸菌。它们在人体内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其纯化和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单增李斯特菌、枯草芽孢杆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为指示菌,从30个健康婴儿的粪便中筛选得到1株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菌株,经鉴定为乳酸乳球菌(编号F-6-B).该菌株的培养条件为:MRS培养基起始pH 6.0,30℃静置培养48 h.将其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Hitrap SPHP(GE...  相似文献   

12.
食源性乳酸菌抗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病原菌耐药性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问题。乳酸菌在食品发酵、饲料青贮等领域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是公认的安全性菌株。但是研究发现,有些乳酸菌具有抗药性,根据抗药因子的可转移性,乳酸菌的抗药性可分为固有抗药性和外获抗药性。外获抗药性多由接合质粒或转座因子编码,这些抗药基因随发酵食品或益生菌剂进入肠道,是否与肠道共生菌或病原菌进行传递进而对机体带来危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食源性乳酸菌抗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检测方法以及可能的抗药基因水平转移方式进行综述,以便对食源性乳酸菌的抗药性有一个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3.
采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从不同时期的酸菜汁中分离出三株溶钙圈较大的乳酸菌,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初步鉴定为乳杆菌属.  相似文献   

14.
新疆酸奶子中乳酸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15份采自新疆伊犁牧民家庭传统方法制作的酸奶子中分离出71株乳酸菌,并进行了生理生化表型特征鉴定。对其中的28株菌测定了16S rRNA基因全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结合生理生化结果,鉴定结果为,该酸奶子中乳酸菌涉及5个属、11个种及亚种,有些菌株对生长温度适应性较强。乳杆菌为新疆酸奶子中的优势菌属,以瑞士乳杆菌(Lb. helveticus)为最优势。  相似文献   

15.
饮料中乳酸菌包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为基础原料,采用全酶法糖化工艺进行液化和糖化,接种适宜的乳酸菌进行发酵,然后采用复凝聚法在液相中将乳酸菌包埋,以此延长菌体在液相中的存活时间.乳酸菌被包埋后,在饮料中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和低聚果糖,对饮料中未被包埋或已被包埋但又释放的菌体的产酸进行控制,同时也保证其在饮料中存活.通过正交试验法找到最佳的微胶囊造粒条件及乳酸链球菌素和低聚果糖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16.
为准确、快捷地掌握乳酸菌发酵过程中主要参数的变化情况,通过KRH-BI0300型发酵罐控制系统、细胞密度监测系统、SHP8400PM过程气体质谱分析仪、生物传感分析仪等多种发酵过程分析检测手段,对乳酸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细胞数、尾气成分、葡萄糖及乳酸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应用多种现代化分析检测手段可以快速、精确地掌握乳酸菌发酵过程参数变化情况。该研究为乳酸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及规模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四川泡菜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6种四川泡菜汁为材料,分离到11株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株,接触酶实验呈阴性.从中筛选出一株产酸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的菌株,菌株编号为0708262-1.采用乳酸定性分析测出该菌发酵产物为乳酸.之后经Biolog微生物鉴定仪进一步鉴定,确定该菌株为Lactococcus lactis.该菌株的最适生长pH 为5~7,最适生长温度为30 ℃,最适生长盐浓度为0~5%.  相似文献   

18.
采用乳酸菌发酵法对荞麦粉进行改性研究。结果表明,经乳酸菌发酵后,荞麦粉的谷蛋白溶胀指数最高增加了83.8%,保水力和溶解度分别增加了1.7倍和1.4倍;发酵后荞麦粉中可溶性葡萄糖和还原糖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46.0 %、35.9 %,淀粉和总糖质量分数有一定程度降低。乳酸菌发酵改善了荞麦粉的延展性、透明度和吸水力等加工性能,使其咀嚼性、弹性等食用品质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西藏地区传统的发酵牛乳中乳酸菌的菌属以及其相关性能。方法以西藏拉萨当雄县、那曲比如县、昌都八宿县、山南扎囊县以及日喀则江孜县五个地区采集的传统发酵牛乳为研究对象进行鉴定和性能测试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发现其中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株,干酪乳杆菌3株,植物乳杆菌1株。通过对分离菌株抑菌性能的测试,发现5株菌都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但s012—2菌株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抑制作用。在对菌株产酸、生长速率的测试中发现只有s007—2产酸及生长速率都较慢,几乎不生长。S017—1在8~10h几乎不生长,10~14h产酸和生长较快,其余3个菌株的生长及产酸都在8~16h最快,在16"~20h处于稳定期。结论通过对西藏不同牧区传统发酵牛乳中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发酵性能的测试,对以后设定最优发酵工艺或是将优势菌种应用于食品工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脱脂豆粕蛋白对乳酸菌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脱脂豆粕经过 1398中性蛋白酶水解后 ,得到脱脂豆粕蛋白。在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培养基中添加脱脂豆粕蛋白 ,研究脱脂豆粕蛋白对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脱脂豆粕蛋白 ,能够使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增殖速度显著提高 ,证明脱脂豆粕蛋白不仅作为强化营养添加剂 ,而且作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一个因子 ,在酸奶等生产上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