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目前世界上主要产棉国和棉纺织品生产国中,较广泛使用的两种类型的大容量棉花测试系统(HVI)的特征.用两种 HVI 和常规单项仪器测试了取自全国的有代表性的36个棉花样品的纤维性能,分析了两种类型的 HVI 及其与单项仪器测试结果间的相关性,对 HVI 测试中国棉纤维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荧光效应及其在棉花异性纤维分拣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棉花异性纤维分拣是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了有效分拣棉花中含有的与棉花色泽相近的异性纤维,提出了一种结合紫外线荧光效应的机器视觉方法应用于分拣棉花中的异性纤维.该方法利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突出与棉纤维色泽相近的异性纤维与棉纤维的特征差别,并根据异性纤维的类型归纳,提出了用非线性阈值判断算法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在紫外线照射下,90%以上的白色异性纤维特征发生明显变化,算法具有非常高的拣出率,系统可以有效地清除棉花中异性纤维杂质.  相似文献   

3.
棉花的粘着性是衡量棉花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许多国家的农学家和仿织学家对此都作选大量的研究工作 ,研究的主要范围是棉纤维中水溶性的成份及棉纤维外附着的外来物 .就棉纤维表面生理结构而言 ,目前研究很少 .一般认为 ,棉纤维呈圆柱状 ,纤维表面是光滑的 ,笔者以新疆长绒棉为研究对象 ,用日立 S- 57日扫描电镜 ,研究了棉纤维的表面结构 ,结果表明 ,棉纤维并非呈圆柱状 ,自然状态下呈螺旋形 ,象氨基酸那样 ,根据概率估计 ,没有扭曲的约占 1 5% ,棉纤维表面并不光滑 ,有毛刺 ,这种结构特性是影响棉花粘着性的又一重要因素 .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棉纤维材料遮光率的指标;介绍了一种测试方法;对单根棉纤维全长范围内的遮光率进行了测试,得到了基础性的数据;并对双层纤维及外推到三层纤维的遮光率变化规律进行了测试分析,这些参数对有关仪器的设计将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提出的棉纤维色度测量系统主要通过使用CCD摄像头、计算机、高亮度光源,从而实现了拂纤维色度的教字图像测量.实验结果表明测得棉样的三刺激值、色品坐标和黄度与标定数据相符,而且仪器结构紧凑,使用操作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6.
棉花细胞壁蛋白基因分离鉴定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纤维起源于棉花胚珠外层表皮细胞.研究棉纤维发育,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棉纤维等组织cDNA文库中分离了186个棉花细胞壁结构蛋白基因,按照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特点,可将这些基因分为三类;富含脯氨酸细胞壁蛋白(Proline—rich cell wall proteins,PRPs)基因、伸展蛋白(Extensins)或者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ydroxyproline—rich glycoprotein,HRGP)基因,富含甘氨酸蛋白(Glycine—rich proteins,GRPs)基因.采用cDNA microarray技术,比较上述基因在开花后10天的野生型棉花纤维和无絮无绒(fuzzless—lintless,fl)突变体胚珠表皮中表达谱发现,其中有7个基因在野生型纤维中特异性或高效性表达,表明它们可能与纤维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7.
棉花中异性纤维的多光谱检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有效检测棉花中与棉纤维形态、色泽极其相似的异性纤维杂质,提出一种利用多波段光谱信息融合成像检测的新方法。针对6种肉眼极难识别的异性纤维:无色塑料、黄麻、编织袋、白头发丝、白羊毛、猪鬃在7个离散波段光谱中的反射特性,获得不同波段光谱图像中异性纤维与棉纤维的图像特征差别,由此确定检测各异性纤维的最佳光谱波段。采用基于区域信息相关度权值小波分析算法将多个波段的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具有完整异性纤维特征信息的单幅杂质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在多波段光谱融合图像中,异性纤维灰度、形态特征明显,可有效识别棉花中异性纤维杂质。  相似文献   

8.
棉纤维成熟度的图象分析包括输入图象的预处理,纤维轮廓的抽取及参数检测。在图象预处理中,首先用中值滤波消除图象中的噪声,然后再二值化。轮廓通过直接跟踪纤维外边界来获得。本文提出了转折点定义,根据轮廓方向链码判别出转折点,再利用奇偶检测测量纤维参数.根据这些参数计算纤维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9.
探讨本色棉纤维经过染色后性能的变化,分别对染色棉、本色棉纤维的手感进行了主观评定,并借助电子显微镜、纤维长度分析仪、细度分析仪、单纤维强力机等仪器对染色棉、本色棉的表面状态、纤维长度、细度、回潮率、纤维拉伸性能、摩擦性能等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染色棉纤维的各项性能比本色棉纤维均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后道纺纱工序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在反光式棉纤维长度测量中应用红外光源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红外光源可使反光式棉纤维长度测量时纤维量与反光量之间的线性转换区域得到显著的扩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杀菌剂和液肥防治棉花黄萎病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国家棉花收购政策的调整,垦区植棉面积成倍增长,这给棉花轮作防止棉黄萎病的侵染带来不少困难,因棉花黄萎病的不断发主和蔓延,对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部分重病棉田因病产量损失严重,棉纤维品质下降、经济损失很大.笔者自1987年始至今利用国内新近生产的杀菌剂及液肥对棉花黄萎病作了防治试验,以期筛选出对防治棉黄萎病有效的药剂,供生产决策部门参考选用.现将87年以来的试验结果整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棉花采后加工的减损、保护棉花纤维内在品质指标和改善棉花加工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提出基于多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构造棉花综合品质指标(CCVIL),并研究该指标在典型加工工艺流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前典型加工工艺流程中第4道工序(提净式籽棉清理)、第6道工序(锯齿轧花)和第9道工序(锯齿式皮棉清理)分别导致CCVIL降低0.0921、0.1851、0.285。  相似文献   

13.
用灰色关联分析影响转杯纺纱品质指标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棉纤维的 H V I指标,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指出在棉纤维的各项 H V I指标中,纤维强力是与转杯纱的品质指标密切相关的,用高强力、低马克隆值的原棉可以获得高品质指标的转杯纱。  相似文献   

14.
由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研制的XZC2—2型数字气象仪,由国家海洋局主持于1990年5月14至15日在青岛通过了该仪器生产定型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船舶科学研究国心、海司航保部、山东省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所属分局、青岛市标准计量局、国家海洋局标准计量中心等19个国家机关、科研单位及使用部门的24名专家和科技工作者。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该仪器技术性能稳定可靠,测  相似文献   

15.
<正>马克隆值是棉纤维线密度和成熟度的综合指标,是一定量棉纤维在规定条件下的透气性的量度。最早由美国农业部在1950年制定了非线性刻度,并在1966年将其列为棉花正  相似文献   

16.
通过燃烧法、显微镜观察法、着色法、溶解法等相关实验,找出牛奶蛋白纤维与大豆蛋白纤维、新型涤纶纤维、竹纤维、羊毛纤维和棉纤维的各种形状与性能的不同,从而确定鉴别牛奶蛋白纤维的方法。用该方法对牛奶纤维/羊毛纤维/棉纤维混纺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混纺纱的混纺比。  相似文献   

17.
CottonspecTM是用于棉花纤维和纱线质量管理的系统软件,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工业研究组织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所研制开发.该系统根据棉纤维品质的HVI测试数据预测纱线质量.软件的成功开发基于使用大规模的工业纺纱试验数据库和建立纱线结构的数学物理模型,因而具有很强的预报功能.该软件尤其适用于50S或更细的纱线.棉纺厂可以使用该软件来选择满足客户纱线质量要求的最佳配棉方案,或者作为质量管理工具来衡量企业的纱线质量水准和"最佳商业实践标准"的差距.棉花销售商可以用该预报软件作为棉花促销的工具,演示和宣传某一特殊品种棉花的商业价值.育种研究人员可以用其评估棉花新品种的质量和商业价值.预报软件在中国几家棉纺企业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软件是棉纺企业极为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根据使用的棉纤维的品质,软件可以为纱厂提供快速的纱线质量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18.
在低温等离子作用下,利用壳聚糖对棉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以改善棉纤维的抗菌性能和吸湿性能.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分析壳聚糖浓度以及等离子处理各因素对棉纤维改性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影响棉纤维改性的主要因素.并且在该因素下,分析壳聚糖以及等离子处理对棉纤维单纤维强力,吸湿性能以及抗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纤维有了一定的抗菌性能,吸湿性能有所增加.但单纤维强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Coolbst异形涤纶纤维的导湿、透汽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Coolbst异形涤纶纤维的表面性能及其物理机械性能,测试了Coolbst纤维的毛细高度、扩散面积和透湿气性能,并与常规涤纶和棉纤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oolbs纤维的毛细高度、扩散面积等表征纤维吸湿排汗性和透气性等指标均好于常规涤纶和棉纤维,略逊于Coolmax纤维,已达到吸湿排汗纤维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批量棉纤维的成熟度评定大多基于单一参数,针对单一参数无法反应批量纤维成熟度的分布情况的问题,文中首先对已有的"纤维图像分析系统"(FIAS)进行优化,分析检验棉纤成熟度分布的基本类型与特点,将优化前后的FIAS数据进行对比统计,验证系统改进的效果,并探讨各批量棉纤维成熟度评定参数,给出一组具有显著不同成熟度的纤维样品作为实验结果.分析发现,成熟度分布曲线的偏态可作为批量棉纤维成熟度的基本评定参数;死棉含量、成熟棉含量等组合参数可作为批量棉纤维成熟度的具体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